[摘 要]如何在地方高等院校建立特色音乐专业,打造特色音乐学科,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笔者提出在音乐专业教育体系中,引入具有当地区域特色的音乐文化素材,设置特色课程,是高校建立特色鲜明的音乐教育学科的有效途径。笔者从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从培养基层音乐人才方面,从服务地方文化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 音乐专业 特色课程 传承 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①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高等学校在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与发展中的责任与义务。

民间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特色文化的重要表现。具有很高的学习和研究价值。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应该利用高校这个教育机构,利用高校学生这一个特殊的文化传播媒体,将地方民间音乐作为特色课程纳入高校的课程体系中,以此来突显地方院校音乐专业的办学特色,这是当前急需探讨和关注的一大课题。

设置特色课程的必要性

1.设置特色课程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

早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明确指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②由此看出,国家对高等院校提出了明确要求。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将民间音乐素材纳入教学科研工作中、设置特色课程,就能在教学和科研体系中建立民间音乐学习、传播、研究和创新的架构与平台,发挥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的职能和优势就能积极实施民族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承、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

2.设置特色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科建设的需要

我国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受西方音乐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影响,音乐专业基本上是沿用和照搬西方经典的教育教学模式,使西方音乐文化几乎渗透进了我们的全部音乐生活,导致很多青年学生偏爱西洋音乐,狭隘地认为西洋音乐才是先进的和优秀的而对自己的民族艺术和民族音乐缺乏深层次的认知。

将地方音乐文化素材引入教育教学体系,设置特色音乐课程,建立特色鲜明的音乐教育专业和学科,不仅能对各地宝贵的民族文化起到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作用,还能培养从事区域音乐文化的基层音乐人才,积极为当地的社会教育、文化发展、艺术传播和经济建设服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深入学习和研究民族音乐的规律和本质,把民族音乐传承好、发扬好,才是对本民族、对世界文化艺术的重大贡献。

3.设置特色课程是音乐专业教学的需要

民族民间音乐蕴含着大量丰富的人文音乐元素,其旋律、节奏、发声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和语言情感有机吻合并准确表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其曲式规律、音乐元素,不断汲取教学营养,为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拓展专业教学视野都提供了深刻而鲜活的生活实践素材,广大教师也必然从中获得启发和灵感,使专业教学过程、实习实践环节、理论研究和专业创编都更加丰富、更加鲜活、更加贴近生活。

地方高校在民间音乐传承创新中的优势

1.教学资源优势

高等院校有大量的专业教师和一大批喜爱音乐的学生,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这是民间艺人、民间组织根本无法比拟的。而且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机制,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规范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对地方民间音乐的研究性传承和学习性保护,都有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优势。

2.培养对象优势

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音乐教师,而音乐教师又是大众音乐文化的启蒙者和传播者,如果将民间音乐文化和资源引入专业教材,使未来的音乐教师能系统完整地学习和掌握当地民间音乐,将来他们走向社会后,就能更加广泛地传播民间音乐文化。这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民间音乐文化方面,具有爆发式、普及性的优势。

3.教材教学优势

将当地民间音乐资源引入教学体系,编入教材,能更加真实、贴切地向学生诠释艺术源于生活的理念,向他们展示劳动人民的智慧,用生动的作品和素材来表明生产、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为广大音乐专业大学生走上艺术道路开启艺术之门,奠定坚实的专业思想基石。

4.学科特色优势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培养的是基层音乐工作者,而非“专业大家”,在学科建设上就更应该有特色,教育方式上就更有针对性,而按照目前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模式,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在学科和模式上几乎千篇一律,这与当前各个高校凝炼办学特色,打造特色学科是相悖的,将地方民间音乐素材和资源引入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不仅使民间音乐能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很好的普及、保护和传承,而且通过对地方民间音乐的系统学习、专门研究和不断挖掘,就能凝炼出特色鲜明的课程特色、专业特色和学科特色。这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在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打造自身特色学科中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以我校为例,开设特色课程的设想:我校地处陕西南部的汉中,地处四川、湖北边缘,受到不同地域文化、语言和生活习俗的影响和交汇,汉中民间音乐既具有北方粗犷奔放、大气磅礴的高亢风格,又兼具南方委婉细腻、灵巧秀丽的柔美调式,形成了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2005年《镇巴民歌》、《洋县佛教音乐》等13个民间音乐项目,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保护名录,其中《汉调桄桄》被列为国家级保护项目。如何将这些民间音乐瑰宝,作为特色课程的内容纳入我校音乐专业?笔者提出以下思考:

1.突出汉中民间音乐的文化特色,注重民族性。特色课程应以颇具特色和影响的镇巴民歌、洋县佛教音乐和汉调桄桄为基本内容,提倡探究性学习,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观的教育。

2.注重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特色课程应以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为目标,在学习中,以民间音乐的综合艺术实践为依托,使学生在参与、亲历、感悟、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让学习过程充满探究性、艺术性和实践性。另外,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本区域音乐文化的魅力,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其音乐文化的特色与价值。

3.确定特色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应以学生更好地学习社会多元文化,学习各民族不同的艺术价值观,学习和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个体性,改变以往课程中忽视地方音乐文化艺术的偏见。

4.地方民间音乐素材庞大和繁多,要精选内容,有效学习和掌握地方音乐的特色和精华。如:镇巴民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不可能要求面面俱到,而应该在学习相关民歌知识和课程理论后,在了解教学对象的音乐知识基础和兴趣方向等基本情况下再因材施教,注重其实用性、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

总之,高校的音乐教育在民间音乐资源的保护方面责无旁贷。本土民间音乐资源进入高校的音乐教育,不仅自身得到保护,而且还能借此发展,对于地方高校的音乐学科建设也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注释:

①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②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R].国办发〔2005〕18号.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2]谢嘉幸.中国学校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5-18.

[3]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1-15.

[4]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关于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音乐学,200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