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傅增湘毕生保存与阐扬古籍文献致力尤勤,在他鉴藏、校勘和传播的历史文献中,档案文献颇为丰富。本文从校勘、传播、辑录、编纂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傅增湘对档案文献的贡献。

[关键词]傅增湘 档案文献 校勘 传播

古代档案,极易散佚,无传者十之八九。档案的传存,文献家裒集之功尤不可没,如先秦之孔子,汉之司马迁、班固,宋之宋敏求、赵汝愚,元之马端临,明之杨士奇,民国之罗振玉、傅增湘,均矢志于档案文献的收集与编纂,嘉惠后学甚殷。藏书家、校勘家傅增湘,始之于鉴藏,继之于校勘,终之于传布,毕生保存与阐扬古籍文献致力尤勤、贡献甚巨。在傅增湘鉴藏和校勘的历史文献中,档案文献颇为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档案藉傅增湘之手而化身千百,流播无穷,其继绝存亡之举,更赢得后人的钦仰。

以郑还郑,以孔还孔——校勘档案文献的贡献

校勘对于保存传播文献至为重要。古代文献,“古来皆恃写录以延其绪,至宋代刻梓盛行,易写卷为雕板,中更变革,同异遂生,文字之差讹,卷恢之增减,遂为书林一大关键。”[1]古籍校勘,目的在于存真复原,还文献以本来面目。傅增湘对于文献校勘,“深嗜笃好,似挟有生以俱来,如寒之索衣,饥之思食,无一日之可离。”[2]他校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于旧本不轻改,亦不曲徇,务求得古人之真面目,如段若膺所谓‘以郑还郑,以孔还孔’。”[3]傅忠谟《藏园校书录》据实存校本统计,傅增湘凡校书797种、16301卷,撰写题跋500余篇,校记数十种。傅增湘所校之书,既有收罗案牍公文繁富的类书、征引原始档案广博的政书,也有汇录奏议公牍颇丰的臣僚别集。兹举其荦荦大者,略述如下:

1.史部政书类

(1)《通典》二百卷,唐杜佑撰

该书多采自诏诰奏疏、账册、实录、时政记、大事记、法规政令和档案具体统计数字。1920年夏,傅增湘得南宋绍兴刻本《通典》一百七十三卷,取明嘉靖无刊记刻本逐字对校,多则数千字,少则百余字,恢复了宋本的本来面貌,并撰有《通典校勘记》。《校宋本通典跋》载:“今夏猝遘凌夫人之戚,意绪摧伤,无以遣日,乃锐志复理丹铅。起自六月之杪,讫于冬月之初,于是全书一百七十五卷乃得竣功。溯庚申迄于兹,时阅九念。”[4]

(2)《西汉会要》七十卷,《东汉会要》四十卷,宋徐天麟撰

所谓会要,即“将当代国史记载和政府档案分类加以编集”。[5]傅增湘以聚珍本《西汉会要》对勘宋刊本,“凡增删改正之处,……别录校记以存之。”[6]又以苏州书局本《东汉会要》校宋宝庆二年建宁郡刊本,“其拾遗补缺,多不可胜计。”[7]

(3)《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十卷,宋李心传撰

虽冠以“杂记”,但体例与“会要”体相同。举凡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礼乐刑政之条目,典章制度之沿革,兵戎食货之源流,莫不咸在。”[8]傅增湘取聚珍本校明写本,“其中夺文至数十字者颇多。卷中兵马、边防夹注详略颇为违异,而人名地名由译文追改不同者更无论矣。”[9]

2.史部编年类

(1)《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

宋金档案文献汇编。“凡曰敕、曰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登载靡遗。”[10]所引皆为正史所不及载,且照录原文,无所去取,亦不作论断。《校本三朝北盟会编跋》曰:“宋至宣和、靖康以后,史籍散亡,幸梦莘此书纪载特祥,故事迹所存特为重要。”此书宋版久亡,惟恃写本流传至今,傅增湘所见写本十余许,“皆得假观略校,颇有胜异。”[11]

(2)《靖康要录》十六卷,宋汪藻撰

按日记载北宋元符三年至靖康二年五月一日钦宗史实,举凡诏诰奏议、政事制度等档案文献,均荟萃于兹。《校靖康要录跋》云:“此书载当时章奏特为赅备,文字多有他书所不见者。即以蜀人章疏论之,如冯澥《采工论榜朝堂》、《论王安石学术》两疏,为《宋史》及《北盟会编》所未载。”[12]

3.史部诏令奏议类

(1)《陆宣公奏议》十五卷及《制诰》十卷,唐陆贽撰

傅增湘取宋蜀刻本与光绪十二年淮南书局翻刻郎注《陆宣公奏议》相比勘,发现两种版本“分卷即不同,次第亦略有异,”文字“尤多违异”,“设非亲见宋刊,又安知翠严重刻,其变易郎本面目如是其甚耶!”[13]

(2)《石林奏议》十五卷,宋叶梦得撰

1930年春,傅增湘取皕宋楼陆氏翻刻本对勘汲古阁毛晋影写宋刊本。《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四载:“取陆氏翻宋本校之,则影本有而刊本无者凡三百三十字,刊本有影本无者凡一千六十四字。同出于此宋本,且余皆得见之,而差异如此,殊不可解。”[14]

4.史部职官类

《唐六典》三十卷,唐玄宗御撰,李林甫等奉敕注

《四库提要》称之为“一代典章,里然具备”。所载诏敕文诰,均属第一手档案文献。傅增湘遍假宋绍兴四年温州州学刻本残卷,校明正德吴郡刻本。《校宋绍兴刊唐六典残本跋》云:“余遍假官私所藏残卷,就校于正德本上,字句匡正之处多不可胜计。”[15]

5.史部传记类

《金陀稡编》正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宋岳珂撰

为岳飞表奏、战报,高宗“御札”,政府命令、剳子等档案文献汇编。1925年傅增湘得宋刊本《忠文王纪事实录》五卷,“其文即《稡编》之卷一至九”[16],傅增湘取浙局本对校,增补一千余字,后搜得宋刻《稡编》残本,卷十贴黄补七十四字,《措置虔贼奏》补一百十二字,《审虔州贼首奏》补三十三字,卷十二补四百余字。又据鉏经堂重录宋本全帙增补八百余字。

6.子部类书类

(1)《文苑英华》一千卷

采梁末至唐2200人,诗文19102首,计分赋、诗、制诏、策问、表、状、檄、移文、启、书、疏等37类,案牍公文载录极为繁富,如“中书制诏”四十卷、“翰林制诏”五十三卷、“策”二十六卷、“判”五十卷、“表”七十四卷。傅增湘认为此书文献价值甚高,有唐一代文献,“湮没磨灭者固已多矣,独赖此书幸存,包蕴闳深,可以供人搜猎。”[17]他致力专勤,用功最多,惟《文苑英华》一书,曾利用影宋抄本、明写本诸书,以及部分别集,对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细加校勘,“日校二三卷,定为常课,“每卷改定至三四百字者有之。” [18]有数十万字的《文苑英华校记》传于世。

(2)《册府元龟》一千卷

《册府元龟》为唐五代原始文献之渊薮,尤其对传世极少的五代档案史料,多全篇整节抄录,文中俚语,亦未删节,历来为人所重视。“十年以来余锐意欲校《册府元龟》,搜求海内所存宋刊本,或取之官库,或假之私家,下至南北坊肆,残篇断叶,靡不网罗,凡所经眼,辄肆丹铅,积以岁时,都获一百零八卷。”[19] 傅增湘在致张元济信中也提到:“静嘉藏宋刊《册府元龟》,其各卷中可以补今本之脱文者,凡七千余字,尽一日之力全行录完。”[20]

7.集部别集类

(1)《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二百卷,宋周必大撰

文集中收录档案文献如《历官表奏》十二卷、《奏议》十二卷、《奉诏录》七卷、《玉堂类稿》20卷、《掖垣类稿》七卷、《政府应制稿》一卷。傅增湘校于清欧阳棨刻本。

(2)《梁溪先生文集》一百八十卷,宋李纲撰

载南宋李纲奏议包括《表本诏书》两卷,《拟制诏》四卷,《表札奏议》六十四卷,《札子》两卷,《状》三卷,《书》二十二卷,《启》两卷。傅增湘据朱冀庵旧写本校道光本,对文字多有厘正增补。

(3)《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宋欧阳修撰

汇集欧阳修《外制集》三卷、《内制集》八卷、《表奏书启四六集》七卷、《奏议集》十八卷、《河东奉使奏草》二卷、《河北奉使奏草》二卷、《奏事录》一卷、《濮议》四卷。傅增湘跋曰:“余游吴门,于旧家竟获庆元初刻本全部。尝取此本勘之,文字绝少差舛。”[21]“世传欧公全集当以此本为最矣。”[22]

(4)《苕溪集》五十五卷,宋刘一止撰

傅增湘校补于清宣统三年沈耀勋刻本。《苕溪集校本跋》:“余自宋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中补《见谏垣书》、《见国信侍郎书》、《寄中丞书》三首。”“各卷佚文伪字亦觕有点定,凡六百八十九字。”[23]

(5)《张说之文集》二十五卷补遗五卷,唐张说之撰

《文集》包含《表》二卷、《疏状对策批答》一卷、《启书露布》一卷。1934年,傅增湘以影宋刻蜀本校清光绪三十一年仁和朱氏刻本,又据《全唐文》补录三十四篇,“使唐人巨集缺而复完”[24]。

文献典籍,天下公器——传播档案文献的贡献

傅增湘之藏书,“手校者十居八、九,传播者十居四、五”。[25]他认为古代文献,“幸而留贻至今者,必赖后人为之护持而传播之,使其精神照耀于天壤。至其传播之方,则刊刻为上,抄录次之;或力有未逮,则校其文字异同,以候来者。”[26]

傅增湘以各种途径传播的古籍主要有:刊刻《蜀贤丛书》十二种、《双鉴楼丛书》十种,影印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十四卷、汉扬雄《方言》十三卷、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二十卷、元佚名《南台备要》一卷、《乌台笔补》一卷、唐皇甫湜《皇甫持正文集》六卷、清朱锡庚《朱少河杂著稿本》、《公孙龙子》三卷、《尹文子》二卷、旧题程本《子华子》十卷、汉黄石公《黄石公素书》一卷、宋陆佃《鹖冠子解》三卷,提供商务印书馆辑印《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在他传布的古籍中,包含着相当数量的档案文献,本文简要列举三部载录原始档案较丰富的书籍如下:

⒈《元南台备要》一卷,傅增湘收藏《永乐大典》本,1927年京华印书局复印。

该书为南御史台典章制度汇编,由南台令史刘孟琛等“历披案牍,稽核故实,裒集成编”[27]。书中载有大量的原始档案,原书已佚,现存于《永乐大典》卷二六一○至二六一一。《影印永乐大典台字御史台二卷跋》曰:“余频年搜采,所觏《大典》残册不下百馀,要皆丛记琐文,无关闳旨,独此帙乃完然自为一书。尔来西清旧储丧失殆尽,悬值百金,罕逢一帙,嗜古之士,咸以为艰。爰属工摹印,以广流传。”[28]

⒉《范太史集》五十五卷,宋范祖禹撰,傅增湘刊《蜀贤丛书》之一种,1937年刻成。

《四库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十三评范祖禹曰:“祖禹平生论谏,不下数十万言。其在迩英,守经据正,号讲官第一。史称其开陈治道,区别邪正,辨释事宜,平易明白,洞见底蕴。故本传载所上疏至十五六篇,而集中章奏尤多。”

⒊《吊伐录》二卷,民国《四部丛刊》三编之一,1935年涵芬楼据傅增湘收藏清初钱曾述古堂抄本影印。

荟萃金破宋灭辽、立伪楚的国书、誓诏、册表、文状、牒檄文件161篇,全据旧文,不加增损,所录档案多为他书所未载。

发两宋沉晦之文章,存千百辈蜀贤之志事——搜罗乡邦档案文献的贡献

宋代蜀中人文极盛,但存世文献,遗漏甚多。傅增湘阅《宋史》,“见吾蜀人名登列传者至一百五十余人,其人类以政治、学术有名于当代,设纂其遗文,汇为一编,扬蜀国之光华,即以彰一朝之文治,岂非不朽盛业乎”。[29]他“遍检史乘、总集、石刻、方志、以及稗记、类书”[30],录得宋代蜀中人物450余人遗集之所不存,以及别集外的文献2600余篇,编成《宋代蜀文辑存》一百卷。有宋一代蜀人遗文几乎网罗殆尽。《辑存》保存宋臣僚奏议公牍颇多。“宋文存者,以奏章为多,《宋史》所载,不无节略,故先取之《诸臣奏议》,次则取之《历代名臣奏议》,”“又次则史籍之中,蕴材特富,如《通鉴长编》、《北盟会编》、《系年要录》是也,”“最后得《宋会要稿》、《中兴礼书》。”[31]金毓黼《静晤室日记》提及《辑存》的优点说:“宋代史家李焘、宰相张浚无专集,此辑所录皆多至七八十首,可别成一集。又如宋人有专集行世者皆不收,惟集外文则收之,此皆善之可师者。”[32]

“俾鸿编伟略,不致与劫火海尘同归散佚,斯有功于文献,尤为伟绝。”[33]引傅增湘称赞《皇明经世文编》之语评价《宋代蜀文辑存》,极为允当。

按诸故牍,据事而书——编纂档案文献的贡献

傅增湘致力于书籍的校勘与传播,并勤于著述,对编纂档案文献亦有一定的贡献。

⒈《清代殿试考略》,傅增湘撰,天津大公报社1933年印行。

傅增湘以自身经历和所藏之物对清代殿试加以考证,撰写出材料丰富,论证详明的科举专著,为研究清代科举提供了原始档案。作者记述编纂缘起说:“宣统元年,因库屋渗漏,发帑重修,库存档案书籍,点派侍读中书等十人,入库检理,移归学部,此试卷亦随以往。余戊午管部务时,查询旧存试卷,尚余白木大箱六七。因以簿书之隙,发篋躬自阅视,凡历科达人名士之卷,咸已不存,盖移交时,早为识者取携以去矣。乃降而求康雍世族,乾嘉学人及吾川先达故旧,尚得百十卷,其余数千卷,乃捆载入箧,发交午门历史博物馆,余检出各卷,锁置箱笥,已越十年,惧其久而散佚,复重加董治,区分类别,汇而录之,其仕可考者,撮注下方。而余之撰著此编,亦缘是而发轫。”[34]

⒉《绥远通志》一百六十卷,傅增湘总纂,未刊。

绥远文献,多经散逸,存者寥寥,傅增湘主持纂修《绥远通志》,广事收罗地方文献档案,使其藉方志以传承,为后世提供了取征文献的捷径,诚如傅增湘所说:“以年代之久远,盛衰治乱之循环,其留贻于史迹者至巨且重。设不为之画一整齐,勒诸简册,则往者何所传信,而来者何以取鉴耶?”[35]

⒊《财政清理处报告书表文件汇编》(六册),傅增湘编,1924年京华印书局印行。

据中华民国第2244号《政府公报》,1922年5月31日,北洋政府委派傅增湘办理财政清理处事宜。傅增湘《六十自述》载:“忽被以督办财政清理处之命”,虽然“夙非所习”,但仍认真梳理内债、外债、库券档案,“按诸故牍,梳剔枝蔓,寻求脉络,利弊损益,据事而书”,“历时十有四月”,[36]编成《财政清理处报告书表文件汇编》。

参考文献:

[1] [2] [4] [6] [9] [11] [12] [13] [15] [16] [17] [19] [21] [23] [26] [28] [29] [31] [33]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58,903,254,255-256,257,125,115,176,246,184,902,477,669,330,792,498,1052,1056-1057,970.

[3]余嘉锡.藏园群书题记序[M].载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

[5]柴德赓.史籍举要[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309.

[7][14][22][24]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M].上海:中华书局,1983:476,329,1149,1009.

[8]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首所附,国史院遵奉圣旨指挥,下转运司抄录孝宗皇帝、光宗皇帝系年要录公碟.

[10]宋史,卷四三八,徐梦莘传.

[18][20]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63、211.

[25][30][36]傅增湘.六十自述[M].载卞孝萱、唐文权.辛亥人物碑传集.北京:团结出版社1991: 436,438,432.

[27][元]索元岱.南台备要序.

[32]金毓黼.静晤室日记[M].沈阳:辽沈书社,1993:6548.

[34]傅增湘.清代殿试考略[M].天津大公报社,1933.

[35]傅增湘.绥远通志序[J].中国公论,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