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陕西省教育厅在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召开“陕西高校科技创新推进会”,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着力创新机制,统筹资源,全面提升陕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省科技厅总工程师赵怀斌出席会议并介绍了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有关情况。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郭立宏主持会议。陕西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全省高校主管科技工作的校(院)长、科研处长共计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杨希文在讲话中全面回顾了“十一五”以来在高校科技创新方面所做的工作,他指出,“十一五”以来,陕西大力实施“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工程”,高校科技创新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有了重大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全面贯彻全国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原原本本学习国家《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陕西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发展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学科、人才的综合优势,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杨希文要求,各高校要创新机制,积极推进校地校企合作。要主动配合开展“书记、市长进高校”活动,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力争每一次对接都能取得实质性收获。同时,各高校要建立“书记、校长带领专家回访”制度,每学期至少走访一次相关政府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善于利用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及时捕捉企业技术更新与发展需求,提升高校科学研究与企业需求的结合深度。与此同时,要明确抓手,以“2011计划”构建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纳入计划的高校要从实际出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有效整合资源,教学研究型大学要积极组建或参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其他高校要进一步强化校内协同、形成集成优势,建立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扎实进行前期培育,条件成熟的经验收合格后可进入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将择优推荐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杨希文强调,各高校要统筹资源,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要认真整理汇总本校科技资源,定期向社会公布,努力做到信息开放、要素流畅,实现科技资源在全省乃至更大范围的集成。要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共享共用,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要面向社会开放,欢迎企业和研究院所访问合作,支持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杨希文要求各高校要进一步强化激励,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造性。要建立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建立规范的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完善创新人才薪酬制度,健全与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使科技人员获得与其创造性劳动效益相称的收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要凝聚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大力推进科教结合、协同创新,为建设教育强省和创新型陕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郭立宏总结会议并提出了三点意见。他指出:一是要充分认识此次大会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要结合高等教育实际,准确把握协同创新的深刻内涵,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三是要明确目标,准确切入,紧密依托本校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转变观念、创新机制体制,积极推动教育、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建设创新型陕西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负责同志传达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省委副书记孙清云在书记市长进高校进院所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理工学院三所院校根据自身特色,分别就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陕西经济社会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作了交流发言。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陕西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大会深刻分析了陕西省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提升全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促进“书记、校长进高校、进院所”活动的扎实开展以及全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文/秦天红;图/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