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技术工人是企业生产正常运转的基础, 其素质的高低, 关系到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农民工向技术工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农民工向技术工转型有一些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文章阐述了农民工转型时期的几个对策,同时农民工向技术工转型对高等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如何积极应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转型培训的难题,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办学功能和服务定位,拓展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新路子。

[关键词] 农民工转型 城镇化 转型对策 高职院校

基金项目:安康市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编号:11AK09-07;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1Z55。

技术工人是企业生产正常运转的基础, 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要发展,光靠一定数量的农民工参与企业生产活动是不行的,更需要技术性工人,因此,农民工要想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完成向技术工人的转型。

一、农民工向技术工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民工在中国经济中的十大历史性贡献》中称,总数1.5亿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占全中国加工制造业工人数量的68%,占建筑业的80%,占第三产业的52%,为中国经济起飞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壮大了中国产业大军;成为农村社会脱贫的主力,改变了中国消费结构和模式;推动了中国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市场化;形成了新一代的中国农民等等。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学历层次不高,没有或很少经过培训,没有或极少有专业技术职务或技术等级。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各行各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由对熟练劳动者向对技术工需求转化”的要求很不相称,因此,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主体的农民工向技术型转变,是更好发挥作用,为我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的有力保障,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会更大,要求也会更高,作为企业的主要用工,农民工的素质不一定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应该相应有一定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背景下,掌握新技术、会操作现代化设备的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符合要求的技术工人却难以招到。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企业面临转型和技术升级压力较大,“人才短缺”问题逐渐凸现,从而制约了企业发展。

缺乏高技能人才就等于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比如,深圳一家制表企业采用瑞士的先进生产设备,在手表的设计和数控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近,带着自认为是最好的表壳表带产品去与瑞士同行交流,人家拿放大镜一看,却认为是“半成品”。关键的原因在于后续的精密处理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也就是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差距很大。

二、影响农民工向技术工转型的一些突出问

1.整体文化素质较低,职业发展空间狭隘

青年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文化素质较高,但整体上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调查显示:63.7%的青年农民工的学历水平在初中以下,而具有高中学历的仅31.5%,大专学历的仅4.8%,这也是其多从事低技能、高替代性的体力劳动的一大原因。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条的中低端,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技术要求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高以及其他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工作,分布在工业制造业、建筑行业、餐饮业、商店服务业、娱乐行业等,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民工提出的要求,也制约了农民工职业发展空间的拓展。

2.社会参与不足,素质提升困难

农民工经常选择的都是看电视、会朋友,聊天、睡觉等,很少参加城市里的各种社会活动,在生活上缺乏照顾,精神上缺少交流,社会业余活动参加的非常有限,进城后心理发展状况差,感到自卑和孤独,心情比较压抑,情绪比较低落,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渴望发展、渴望实现自我,但又因种种原因难以实现,只能选择繁重的体力劳动,学不到职业知识和技能。加之所从事的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待遇低,很难有时间、精力去充电提高,素质提升较为困难。

3.技术岗位缺口大,农民工适应性差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加快,传统的靠体力生存的“苦力”市场逐渐萎缩,一大批需要专业技能的企业诞生。这就造成了部分行业出现了 “民工荒”。因此,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不要忘记让“农民工”也跟着转型,否则,转型后的企业就会缺少血液,无法生存。农民工适应性差也是造成“民工荒”的原因。农民工对自身提高技术缺乏信心,处于被动地位,也没有资金支持自身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安康市技术工人总量中, 高级工占1.5 %, 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0.2%。按照经济发展模式需要的人力结构配备比例等推算, 安康市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缺口已达2千人。究其原因: 一是原有的职业岗位产生了既分化又复合的现象, 使原有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 二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文化和能力要求也大大提高。三是在国家教育领域中, 长期存在重科学轻技术、在人才培训上重学科而轻技能的现象。

4.农民工用工市场匹配不佳

企业招工如饥似渴,而农民工求职却有困难,农民工用工市场匹配不佳。我国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大部分企业需要一定技术,这使得低技能人员在快速变化的劳动市场背景下非常脆弱,而农民工升级自己的知识和技术的意识滞后,资金有限,行动迟缓,就业难度可想而知,更不要说获得优厚工资待遇,同时,与市场相适应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受制因素多,农民工技能升级的投入资金有限,受政策、制度的影响较深,社会没有为他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创造条件和良好环境,缺乏动力和保障。

5.政策扶持不够,社会保障不到位

针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与指导不够深入。职业教育和成人培训机构,无论从培训方式还是内容上都远不能满足农民工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民工社会保障不到位。农民工大都承担收入低、工作环境差的工作,并且随时都有被解雇的可能,工作缺乏稳定性,又无法享有城市居民所拥有的社会福利,没有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入学困难重重,而且用人单位一般不接受其党团关系,无法参加党团组织生活,也没有自己的工会组织。严格的户籍管理使农民工不能得到在城市永久居住的法律许可,子女入托入学困难,为此所付出的费用对收入菲薄的他们根本无力支付,城市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覆盖农民工群体,使他们无法抵御城市工作和生活中的风险。工资拖欠等现象严重,法律诉讼举步艰难,他们在工伤、医疗、养老、失业、生育等方面的权益不能有效保障。

三、 实现农民工向技术工转型的对策

1.发挥政府职能,完善农民工的基础教育与职业培训机制

完善农民工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机制,政府要先行。一要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国家教育发展重中之重的地位,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展“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协调农业、教育、科技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把职业教育作为“三农”服务的重要形式。二要加大对各级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他们在培养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上的基地作用,增强职业培训的效果和实效性。 三要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等部门所属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统一规划、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和工种,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为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四要指导企业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督促、检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费的落实情况。五要采取“农民工培训政府埋单”、劳务输出地政府部门免费培训、用工单位的义务培训等办法,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2.发挥企业作用,全方位加强农民工培训,为企业发展注入长久动力

企业是农民工工作、学习和生息地,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劳动者最为熟知,一要更新理念,明确定位,高度重视培训工作。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企业培训和企业文化的竞争上。从许多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出,对企业而言,员工培训是一种间接投资,要通过对员工的改变来产生综合效果,取得的效益是潜移默化的和可持续的。二要完善机制,创新方式,扎实开展全方位培训工作。通过健全制度,整合培训资源,采取工学结合等有效方式,理实结合,使农民工在生产线上提高技术。三要加强对农民工的企业文化教育,使其经企业当作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同时,企业也要从各方面为农民工创造“家”的感觉。

3.发挥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作用,持续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

一要调动各类职成学校和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积极性,充分发挥现有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面向农村以及已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培训,为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创业提供帮助。二要坚持不断地为一线农民工培训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适应岗位需要,实施初级技能培训;适应城市生活,提升文明素质;适应企业发展,强化专业技术培训;适应社会进步,开展学历教育。三要开展择业观念教育和创业知识教育, 加快观念的转变, 促进农民工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开拓视野,树立致富思进, 敢闯敢干的拼搏精神。

四、农民工转型培训给高职院校带来机遇和挑战

企业转型升级,昔日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民工必须实现向技术工人的转型,而解决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大力发展,这给职业院校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挑战。职业院校要抓住这个机遇,迎接挑战,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扎实做好农民工的转型培育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现行招生制度的导向作用,职业教育常常被视为“次等教育”, 在农村存在“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对职业教育心存偏见,片面认为职业教育是非正规教育,职业院校也成了成绩差、表现坏、升学无望者的收容所。特别是在农村,很多人以为上学就要上高中、考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没有出路的,还不如直接出去打工。因此,很多考大学无望的农村青少年初高中毕业后就直接流向了劳动力市场,成为既无知识又无一技所长的农民工,混迹于建筑等低端行业。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优势,学习专业技能的前途,力争使农民工都了解、认同职业教育。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优厚政策、措施,宣传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同时,宣传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的现状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让农民工看到、感觉到、认识到职业教育带来的好处,从而转变思想,改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广泛宣传市场用工需求情况,跟踪报道典型的就业案例,提高农民工对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氛围的认识,增强吸引力。通过媒体向广大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广泛宣传职业教育院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及办法,使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2.切合实际,与农民工需要相结合

高职院校要在做好现有学生培养的基础上,瞄准农民工教育市场,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针对农民工的需求进行拓展,把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当前用工实际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对农民工技能的需求变化,依靠院校的硬件设施及师资优势,积极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紧密衔接的培训项目,力争使农民工发展有基础,拓展有后劲。鉴于青年农民工网络的普及率,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职业院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网络教学,让农民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在业余时间,灵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对农民工进行远程培训。

3.立足区域社会,为区域农民工的培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安康是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市,7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技术工培训有强大的市场需求,这为安康职业教育注入了活力,也提出了挑战,必须加强培训力度和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水平和服务质量。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区域高职院校,在此转型培训中要发挥重要作用,抓住机遇,主动承担社会职责,立足企业和农民工之所急,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开展农民工向技术工的转型培训,并要确保质量。一要立足区域社会,在专业设置上,以技术人才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原则进行培训;在教学内容上,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制订既符合企业用工需求、又能为农民工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案和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实用技能有机结合;在教育培训方法上,将生产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在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培养农民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行工学结合;在师资选配上,以熟悉企业情况的“双师型”教师为主,采取农民工喜闻乐见甚至是手把手的技能传授方式;在考核评价上,应根据实际以技能考核为主,考核合格颁发高职院校规范的学历证明,提高接受培训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二要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路子,实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辅相成,给农民工多渠道、多选择的教育平台。2010年, 安康市对农民进行“ 引导性+ 职业技能”的“ 两段式” 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要以本地区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校企结合,积极采取“借船出海”的方式,主动与省内外职业培训院校和用工企业联姻,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或委托培训”,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培养,打造培训—就业产业链,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劳务培训。四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做好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和沟通管理工作,逐步建立政府—院校—企业相互配合的农民工转型培训和就业机制,多方配合,共同制订农民工转型培训的规划,并注重发挥企业工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企业参与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习基地,共同推动农民工靠技术就业。五要注重建立和逐步完善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服务体系,形成包括信息发布、企业实训、政策咨询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信息服务网络,提供综合的就业信息、培训机会、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工培训就业的技术性、有效性、稳定性,真正把农民工向技术工转型的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永法.产业要提升离不开技术工[N].中国纺织报,2011-2-24:001.

[2]王健玮.将农民工培养成真正的产业工人大军[N].中华建筑报,2008-3-18 :007.

[3]白鑫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青年农民工培养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