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针对现实中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阐述往往多注重智能因素而忽视非智能因素的实际,提出回归传统,坚守传统,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德才并重并把德放在第一位。为实现创新人才德才兼优的目标,根据传统,提出高校青年教师应追求“五心俱全”:爱心、真心、知耻心、包容心、甘为人梯心。唯有如此,高校青年教师才能在培养德才兼优的创新人才历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创新 德行 五心俱全

我国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数量已日渐增多。为了今后能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有胆识、有才能,体现出“以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为本质特征的大学精神”[1],就需头脑冷静、思虑深远、自觉地回归传统、坚守传统。在我看来,所谓创新人才的内涵,不仅仅只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等智能性因子,还应有道德完善、人格健全、礼仪合度等非智能性因子。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凡涉及到人的教育培养,一直提倡道德、才能并重,且把道德要求放在首位。四书之一的《大学》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孔子对其弟子的“四教”,是“文,行,忠,信”。这些,无疑值得我们回归和坚守。当然,“这种回归,并不是说儒家文化或者说整个的中国文化变为唯一的精神救赎,大家一下就能找到自信,而是说在这种回归的历程中,我们更多地发现内心的愿望,找到参照的坐标系。”[3]在现实条件下,为抵御劲头强盛的世俗邪风,为尽量减少有才无德的畸形或有害的所谓“人才”,赢得自身和学生的双重纯净、高尚品德,高校青年教师努力追求“五心俱全”就显得十分必要。五心的内容是:

爱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即是仁,仁即是爱。爱心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自觉发扬传统文化中“爱”的精神,至关重要。在现实条件下,“爱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爱学生。首先,对“师”的定位要清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总在“五伦”中生存,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则兼有二伦:父子、朋友。因此,教师既要把学生视为子女,又要把学生视为朋友。其次,自觉坚持“有教无类”说,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地全面地成长。在现今时代,特别要关爱贫困生、后进生、缺点较多的学生,不为急功近利的社会习俗所俘虏。当然,爱心还要体现在对学生合情合理的严格要求上,但这种严格要求,必须基于真正的人文关怀。

2.爱真理。说起大学,人们往往会提到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诚然是一种非常可贵的见解。但我认为,自由之思想也好,独立之精神也罢,都应以追求真理、服从真理为前提,否则可能适得其反。高校青年教师,对此尤需注意。历史经验证明:思想解放程度愈高,在不断产生真理的同时,伪“真理”也会经常出现。这也是一种辩证关系。

高尔基说:“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领路人一样。”[4]因此,第一,要始终保持追求真理的热情。第二,要敬畏真理,服从真理。第三,要敢于维护真理。

3.爱自己。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欣赏是人的本能,也是人发展提高自己的动力。但我认为,辩证地看,自我欣赏实际上是一柄双刃剑,既可利己利世,亦可害己祸世。所以我认为,爱自己必须既有“道”又有“方”。“道”指原则、方向,“方”指方法、措施。

要正确地爱自己,必须在三个方面不懈努力。其一,认识自己。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5]因此要严于解剖自己,既知其长又知其短,从而不断“充电”,扬长避短,堪为师表。其二,敢于承认失误、纠正失误。当今之世,盛行“表扬与自我表扬”。乐于此道者,实际上恰恰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高校青年教师,应抵制此风,在承认失误、纠正失误方面树立新风。其三,奋进不止,完善自我。我们提倡的爱自己,就是克服自我膨胀、自暴自弃这两种毛病,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积聚“自我实现”的本钱,修成正果。

真心

世界级的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一句名言:“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6]因此,胸怀真心,应是高校青年教师人生追求的一项重要内容。

1.真诚。这里主要说诚,即诚信。于丹教授说:“诚信不仅仅是传统经典中的一项基本道德原则,它也成为了普遍的民间信仰。”[7]可见,诚信对于“人”来说,是多么重要。面对现实生活中诚信严重缺失的状况,我们一定要做到真诚面世,在合乎法律、道德、礼仪的前提下,信守承诺。

2.真率。主要体现是明彻、坦率,心地阳光、无阴奸之气。因此,与同事、与学生相处,应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勿使人看你如同雾中看花,似真似幻。另外,要大事聪明小事糊涂,勿为鸡毛蒜皮之事耿耿于怀,喋喋不休。这样,别人与你相处,便只有放心而没有担忧。当然,真率不是不看场合、不看对象、不要礼仪的一味心直口快。孔子曰:“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8]意思是:只爱好直率却不喜欢学习,它的流蔽是尖刻伤人。可见,真率而又善于学习,懂得礼仪是多么的重要。

3.真实。要做到真实,按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心静不躁、少欲戒贪是其根本。现实生活中的不少人之所以“失真”,皆因心躁欲多且不择手段所致。高校青年教师应以“失真”之人留下的笑柄为戒,努力做到:第一,守住本性,守住符合实际的自我定位,脚踏实地努力而不急功近利,修行庄子所欣赏的那种“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加沮”的人生境界。第二,说实话,办实事,求实绩,使自己的言、行、德、功经得起客观检验。特别是研究成果,必是己心己血所铸,绝非造假剽窃所成。第三,以真实的“自我”立世示人。凡人,或大局,或小节,总是瑕瑜共存的,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只有优势不膨胀而劣势不隐匿,只有长处减一分评价而短处加一分评价,只有正确的矢志坚守而谬误的大胆承认并自纠,才能称之为真实。

知耻心

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知耻的阐述惊世骇俗。“礼、义、廉、耻”说,就是它的代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不知耻的人、不知耻的事时不时招摇而出,搅扰世风,令人深忧。涉世未深的高校青年教师要避免重蹈覆辙,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不懈努力。

1.坚守道德、师德底线,不断向更高层次攀登。道德底线、师德底线是什么?就是不要混淆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不要跨入后者的界区。通俗地说,就是不欺世,不损人。人生在世,谁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实现之路不能走歪,实现手段不能卑劣。否则,不是欺世,便是损人了。所以,青年教师应以欺世、损人为耻,正确地去获取“自我实现”的善果。

2.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忘形。人的一生,得意有之,失意更有之,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因此,正确对待得意与失意,也是人生一大学问。南怀瑾先生提醒人们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无论怎么样得意也是那个样子,失意也是那个样子……这个个性是最高修养。”[9]如果高校青年教师记住这种提醒,做到宠辱不惊、心定意稳,注意时时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那就会不断提高、不断拓展,最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勇于抵制假恶丑。不抵制假恶丑,就是对真善美的轻视、放弃,就是一种耻辱。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见义勇为之说。现代知识分子禀赋这种传统而同假恶丑不断斗争的事例,常教人心生敬意。高校青年教师更要学习发扬这种可贵精神,做抵制假恶丑的新生代中坚力量。首先对假恶丑要有本能的痛恨感,进而迸发一种心理上的抵制激情和抵制推动力;其次要是非分明,保持距离,无论有多大压力,都不要混迹于不良流俗之中,甚至助纣为虐;另外,要依据主客观条件,采用可行而有效的方式与假恶丑作斗争,不使它们污损高等学校的育人环境。

包容心

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包容的论断比比皆是。现在,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包容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收获就有多少。高校青年教师正处于充分发展自我的最佳期,学会包容尤为重要。包容的方面、内容很多,但就培养创新人才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重点。

1.包容学识。古今中外,凡有用之知识,有用之人生体验,或宏观或微观,都应兼纳于心,化为己用。视野要开阔,胸怀要博大,头脑要清楚,勿使自己被所学专业、所代课程束缚,从而做到兼收并蓄。另外,要认真积累人生体验,提高感悟客观外物的能力,以成为教育的“智者”而不是教育的“工匠”。这样,才能以自己充满智慧的“一桶水”带给学生富含创新因子的“一碗水”。

2.包容他人。他人指天下人。与人交往,应像孔子的弟子子所主张的那样,“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10]即尊重贤者,也包容普通人;赞美好人,也同情能力低下的人。天下之人,学问有多寡,识见有高下,才具有大小,心智有优劣,这很正常,这也是一种“道”。因此,首先是除了大是大非外,一定要能容人之短,千万别借他人之短抬高自己,标榜自己。但在当今之世,更要特别注意容人之长,一定要像钱文忠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尊重别人的才能,哪怕这种才能表面上看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重,而对别人的才艺不屑一顾。”[11]

3.包容学生。这与前已述及的“爱学生”密切关联。对学生的包容,主要在三方面:其一是包容学生的各类见解;其二是包容学生的个性。其三是包容学生的弱点、缺点。

甘为人梯心

在力求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的今天,教师的甘为人梯之心,除了道德、人格、礼仪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外,还要具体体现在“将创新意识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将创造的精神传递、种植在学生身上,在自己思考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思考、质疑、创造。”[12]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以为,高校青年教师要真正具有甘为人梯之心,应作三方面的不懈努力。

首先,要推己及人。要常常想到:自己的成长、建树,绝不可能在单打独斗中完成,而是要多少借助有形或无形的“人梯”。还要深刻认识到:学生的成功,也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一种客观体现。其次,要用有效措施促进学生成长、发展、超越。显然,没有良好的德行、广博的学识、科学的理念、高超的能力,要成为良梯而使学生顺利攀登,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只有首先充实、丰富了自己,然后才能成功地把学生送上创新的“云梯”。再次,要有甘做人梯的眼光和气度。具体而言,就是要善于发现有特长、有“绝活”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精心呵护。对于在某些方面已经或者即将超过自己的学生,则要充分欣赏,大胆肯定,并作实事求是的宣传,促其尽早成功。

南怀瑾先生将佛学比作百货商店、将道家比作药店之后说:“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所以他进而提出:“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13]正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提供的丰富内容,我才提出了“五心俱全”之说,以期包括我自己在内的高校青年教师在培养德才兼优的创新人才进程中勇于担当,并具有担当得起的德、才、识、智。言之浅浅,期之殷殷,唯愿与同龄者、同行者共勉。

参考文献:

[1]邹耿良.着力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J].龙岩学院学报,2010(3):104.

[2]黄朴民等.白话四书[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1.

[3][7]于丹.于丹《论语》感悟[M].北京:中华书局,2008:149;67.

[4]薛进官等.名言大观[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20;23.

[5]老子.道德经[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8:148;153;304

[6]王涵等.名人名言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30

[8][10]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233;267;291.

[9]徐志远,蕾蕾.听南怀瑾讲人生感悟[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172.

[1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210.

[12]蒲阳.教师知识分子特征的失落与复归——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0(6):16.

[13]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