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吕先生尚早,亦师亦友。故先生《素质教育的跋涉与思考》一书出版未几,便已置于案头,至夜捧读,不曾释卷。先生之书,百万余字,将陕西省十年来基础教育发展进程如同一轴宏伟画卷展开,内容详实,严谨科学,观点鲜明,阐述深刻。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此为文献,来研究陕西基础教育事业十年发展的历史;亦可以此为镜鉴,指导未来教育的发展。掩卷沉思,墨香尚未散去,话音依旧绕梁。

何谓先生?有大智大德者,方敢称之。吕先生无愧于此美誉。教育之事,非上传下达即可成,需管理者高屋建瓴之思想,需践行者坚韧不拔之品性,先生既为管理者又为躬耕践行者。先生此书,览全卷,可明国家教育大政方针之要义;细读文,可知陕西基础教育之特色;深品味,可感先生深思熟虑之睿智。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老兵,我见证了陕西基础教育事业近些年快速发展之历程。书中内容,大都是我亲历之事,每每忆及,更感先生之勤学与敏思。这两年,教育均衡发展是人们提及较多的话题,然而吕先生早在2004年《农村基础教育需要更多关注》一文里,便对陕西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进行研究,指出陕西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突出严重,并提出初步的改革意见。此后,“均衡”二字便屡现于先生笔端,且足迹遍及三秦大地,身体力行。回顾我省的课改历程,吕先生上任主管基础教育工作之日,正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起之时。吕先生在任的十年,也是我省课改的十年。先生全书20章,课程改革一章收录文章40篇,从理论阐发,到实践探索,再到总结推广,先生可谓经夜不寐,殚精竭虑,为全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基础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文化领域,各门类的知识无不蕴含着教育智慧的宝藏。然先生既能高屋建瓴,掌控大局,又能着眼于细微,指导实际。先生能敏锐地发现存在的种种问题,立足于地方现实,勤于调查研究,循序渐进,让全省的基础教育事业始终行进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

文品即人品。先生之书,讲实话、办实事是一大亮点。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吕先生参加全省中小学学生用书情况联合调查组,主笔撰写调研报告,文风泼辣,以“利益使然,政出多门,考试压力”高度概括,直击问题之根源。先生有容人之心,大胆集纳群体智慧;先生能勤勉于学,将思辨与实践相融。通览三卷著作,每篇多以存在的种种问题为引发,且非止于发现问题,而是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解决问题中来,寻找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说实话,做实事,为真人,可谓之大德者。

纵观这十年全省基础教育事业,无非是历史长河之浪花一朵。然观先生这十年,却依稀可辨,可谓教育改革大潮中的领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