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说过:“师之,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指出,作为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新课程也提出,教学的中心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些都要求要培养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面对2011年国家出台的《新课标》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全面关注学生已经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的关键。

纵观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多数教师还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因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是被窒息的人。我认为要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四有”新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每一位学生都是生活中活泼的人、发展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学生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关注的实质就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也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我在教学中就遇到过这样一位同学。他叫王东,个子不高,经常沉默寡言,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不与其他同学接触,同学们也很少与他玩,久而久之,他好像被大家遗忘了。一次无意的活动,我发现王东同学唱歌很好听,于是,我有意在元旦晚会上给王东安排了一个独唱,起先,王东同学总是低着头,说他唱不了,但在我的再三鼓励下,王东同学终于同意了,出乎意外的是他还得了奖,更可喜的是王东同学从那以后变得活泼起来,成绩也日趋上升,对什么都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对我有一种信任感。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情绪。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传知识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规律。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和弟弟抢东西,当我学了《孔融让梨》以后,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播下了“凡事应该先想别人”的种子。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也要求学生从小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要热爱祖国等。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培养。

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下大力气培养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又不怕困难地去学习、去研究,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自觉自愿地探索未知领域,不再闭门读死书。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通过语言、手势等方式肯定学生,通过作业评语沟通感情、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还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有情感、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师对学生不抱有偏见,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为学生个性才能的施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相互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总之,《新课标》要求培养“活人才”。新时代的精神也召唤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过去关注学科的陈旧观念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过程更应该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作为我们教育教学的最新理念和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