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有效教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对于声乐教学而言,其有效性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怎样的声乐教学才算是有效的呢?我们知道,声乐有效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以声乐训练为载体,寻找教师与学生的有效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乃至于提高整个音乐教学的质量。对此,本人作以下研究。

一、研究学生的特点是有效声乐教学的第一步

在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第一选择就是研究与声乐训练有关的学生生理发展特点,如肺活量的大小等,当然更主要的是学生声带的发育程度与发展特点。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不是说会唱歌的就完全适合进行声乐训练,尤其是专业的高强度的声乐训练。虽然说大多专业音乐老师都知道这一点,但这里仍然有必要强调一下,因为这种强调有助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把握好一个观点,即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

由于小学生发育尚未完全,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声带潜能,看声带的张力、长度和厚度是否具有声乐学习的潜能,看声带的松紧、张力调节能力能否适应声乐学习的需要等等。此外,还需要研究小学生学声乐时有哪些共性问题,遇到这种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经验的老师提出可以通过一些合适的体育运动来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基础,如通过仰卧起坐等方法来练习气息,通过唱歌时不抬起下巴以控制喉头等。这些都被证明是声乐练习中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有一点倒是不能不提,就是在日常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方面要进行一些普及性质的声乐训练,但也要注意发现一些苗子,即对声乐学习有着天赋和良好悟性的孩子,想办法促成他们喜欢上声乐学习。这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应有任务,不可只想着完成一般性的教学任务而忽视苗子的培养。

二、教师良好的专业技能是有效声乐教学的第二步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良好的声乐教学,使其达到有效教学的水平。至少要对音乐教师素质提出这样一些要求:

首先,音乐教师要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教学这一特殊工作而言,教师要能够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知道学生喜欢哪些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将因为专业性较强而产生的枯燥感降低到最低程度。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音乐教师还要适当研究学习心理学与乐理学,知道对于小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怎样才能激起小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等,音乐教学心理学是音乐教学的智慧之源。

其次,有效的教学策略选择是提高声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学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其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互动,因此,声乐教学中的术语的表达与解释、示范过程中的音量与速度、辅以表达的身体语言等等都是要精心考虑的,当这些教学策略能够激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时,有效的声乐教学才有可能发生。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策略是有效的教学策略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着一对矛盾,就是由于要求相对较高产生的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与教师较高的期待之间的矛盾。有一个做法或许值得参考,就是常常有心地将学生在声乐学习之初的声音录下来,当学生有了进步之后,再将原来的声音放给他听,当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进行有了切身体会之后,会有效地激发起其学习声乐的兴趣,如此,一个看似枯燥的学习便可能成为学生的一种音乐学习自觉。

再次,进行校本课程性质的声乐教学资源开发是提升有效教学水平的核心思路。上文已经强调过,与时俱进,选择适合于小学生特点的声乐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今天的小学生喜欢什么?当然是喜欢能够同时刺激视觉、听觉与知觉的,带有新奇性质的内容。因此,今天的声乐教学不能用老旧的资源来实施教学,而应该开发新的资源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例如,我们可以大量搜集教材所附光盘及网络资源的基础上,整合一套能够起到系列教学的资源(音频、视频等),遵循循序渐进的思路,以对学生产生不断深入的持续刺激。笔者曾经尝试过这样的做法:以《我们多幸福》、《我是山里的小歌手》等曲目为核心,搜集了不同形式的音频与视频先播放给学生听或看,以刺激他们的视听觉;然后亲身示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声乐表演的要点;最后通过让学生结合自身条件进行分声部训练、合排训练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声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中心内容之一,做好这个工作,可以为学生打下终身的音乐素养基础,在研究如何做好这个工作的过程中,也能促进我们教学水平的提升,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因此务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