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对于民间化的问题很关注,尤其在唐代两京地区,为了迅速占领市场,其运用各种方式影响人们,其中,地狱说和阎罗王观念是佛教传播的两大法宝,通过它们很快将佛教发扬光大。本文通过对唐两京地区有关地狱说和阎罗王观念的论述,说明佛教在民间化过程中重视采取这两种途径去渗透和影响当地人们,这二者对于佛教在民间扩大传播有重要作用,增强佛教对大众的影响,并且通过此也可反映当时两京社会的一些情况。

[关键词] 唐代 两京地区 地狱说 阎罗王 佛教民间化

印度佛教自传入汉地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臻于鼎盛。唐时中国名僧辈出,对佛学义理上的阐发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前代,为建立具有中国化特色的宗派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佛教信仰不断深入民间。

佛教能入乡随俗,根据两京地区人们情况,充分运用地狱和阎罗的观念,将民众目光牢牢吸引住,进而加快佛教传播进程。阎罗是地狱之王,掌管生死,地狱是其权力实现的地方。

1.“地狱说”观念。“地狱是梵文Naraka的音译,也译作‘不乐’、‘可庆’、‘苦具’、‘苦器’等,是佛教所说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中的恶道之最。隋唐时期,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地狱观念。“这类地狱描写比比皆是,说明地狱说已经深入民间。”[2]唐代两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背景下,各种问题更为复杂,两京的一些人们面对各种势力,“从来都无可奈何,地狱说的传入,给了一个下层人民从精神上报复的武器,历来无法发泄的怨怒,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3]

先来看看人们怎么看待和认识地狱的:“唐吴道玄字道子……穷丹青之妙。吴生画此地狱变成之后,都人咸观,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沾,鱼肉不售。”[4]再来看看地狱在人们心中到底有多恐怖,以至人们对此十分害怕:“……初至粪池狱,从广数顷,悉是人粪。见其妻粪池中受秽恶,出没数四。某悲涕良久。忽见一人头,从空中落,堕池侧,流血滂沱……脚上点处,成一钉疮,痛不可忍。却后七年方死。[5]”这两则材料生动地反映了地狱中所描述的情形,使两京人们产生很多恐惧感,提醒人们少作恶,劝人从善,对于维护两京社会安定具有积极作用,也为官府所支持,这也是两京盛世社会下人们惩恶求好思想的体现。

2.“阎罗王”观念。地狱说推动了阎罗王进入民间的速度和深度。中国古代原本没有关于阎王的观念,中文“阎王”是从梵语中音译过来的词汇,本意是“捆绑”,是捆绑有罪的人,也译作“阎罗(王)”、“阎魔(王)”、“琰魔”等等。佛教认为阎王是管理地狱的王,后演变出具有汉化色彩的阎王观念, “阎罗王这一来自印度佛教的神祗已融入中国民众信仰的神谱,广泛普及于普通民众的信仰生活之中。”[6]阎王成为佛教向民间大肆扩展的开始,带领佛家若干神明进入民间信仰领地,并将敬佛说可免罪、反之则受惩罚的报应观渗透进来,进一步扩大阵地,充分体现其佛家“代言人”的作用。

两京是全国文化中心,阎罗王使人信佛的这个作用势必在这两地显得更加突出,如“高纸,隋仆射颍之孙也。唐龙朔二年,出长安顺义门,忽逢二人乘马,……王曰:‘汝未合来,汝曾毁谤佛法,旦令生受其罪。’令左右拔其舌,以犁耕之,都无所伤。王问本吏曰:‘彼有何福德如此?’曰:‘曾念金刚经。’王称善,即令放还。”[7]这则材料中,阎罗王对信佛之人是很有“好感”的。这能增强人们对佛教的信奉程度,对宣扬佛教及佛经的流传具有推动作用。无论是令人心生恐惧的地狱,还是让人畏惧、使人信佛的阎罗,在当地影响都比较广泛,对于佛教民间化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地狱说与阎罗王观念加深也扩大了佛教对当地人们的影响,与此同时,通过它们也可以折射两京社会的一些现实。

1.官官相护。所谓“当官好办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追捧,官与官之间互相庇护也成为一种“正常”现象。《太平广记》中这类情况不在少数,这些影射了唐两京是全国的权力中心,其官员集中、官僚机构庞大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2.贿赂之风盛行。贿赂之风由来已久,佛教除需要政治庇护外,还需要经济来源才能独立发展。阎罗王及他的官吏鬼卒们收受贿赂以替人消灾解难的举动,也是两京佛教发展经济要求的一个反映。说明佛教通过阎罗观念影响人们各种行为,包括经济行为。

地狱说的传播,契合了当时社会现实,适应了民众精神报复和官府祈求安稳的双重要求;同时,在两地富贵求平安的社会需求下,佛教的宣扬者——阎罗王成为民众从精神上实现报复和追求美好的有效途径。这两种方式加速和加深了当地佛教民间化的速度和深度。另外,事物总有两面性,“森严的阴曹地府如此腐败与黑暗,其实并不奇怪,本来它就是不公平的世俗社会的折射和翻版!”[11]

参考文献:

[1]杨曾文.中国佛教基础知识[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2][3]贾二强.唐宋民间信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4][7]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5][8][10]戴孚.广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2.

[6]范军.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J].华侨大学学报,2007(1).

[9]张鷟.朝野佥载[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1]马书田.中国佛教诸神[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