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以基础素描教学为主题展开论述,主要围绕研究讨论型教学方式的含义、框架、实践实施为中心进行分析论证,从而达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为创造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气氛提出可行方案。

[关键词] 含义 框架 实践

对于基础素描如何教、教什么的问题,多年以来一直是美术院校基础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学院的素描基础教学还远未达到成熟与完善的地步,还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甚至反思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结合美术学科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笔者在素描基础教学中尝试一种“研究讨论型”教学方式。

所谓“研究讨论型”教学,首先应具有如下含义:实行教学与研讨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拓展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一个探索艺术世界的宽松环境,创设一个研讨问题的情境,激发创造与表现的欲望;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与研讨相结合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间相互交流,师生互动。其次应谈到“研究讨论型”教学方式的课程框架结构设置。当教育的主体产生变化后,原来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改变课程的结构是必然的举措。改变的方向是从课程结构的总体上建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实现自主性学习,学习和研讨并进的教学框架。

在课程设置上,以研究客观物象作为培养、锻炼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的前提,但在内涵上不同于传统模式。为适应“研究讨论型”教学方式,初步将课程结构设置为三大内容:1.普遍规律的研究。首先,是对传统造型规律的再认识。传统造型观对透视、结构、明暗等因素的研究,都是为了再现写实的目的。现代绘画的发展变化,赋予这些内容新的造型意义。其次,批判地继承现当代艺术的新成果,加强对抽象构成、平面构成、意象创造、画面结构、空间结构等问题的研究。第三,通过传授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研究具体物象,了解古典与现代美学的差异和不同,认识审美规律。2.情感表现的研究。传统绘画里,绘画主体的情感是隐藏在立体写实造型之中,处于从属地位。自从现代派绘画从描绘客观世界转入描绘主体的主观世界后,情感表现的问题随之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在表现主义理论家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看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是一个表现情感的人。”当然,他们所讲的情感是具有一定典型性的社会性的情感。但是,这样的情感需要艺术家个人的体验,并以某种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才能真切动人。“研究讨论型”教学方式确立情感表现课题,并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训练学生,使素描基础训练顾及到客观和主观、理性和感性,再现与表现的平衡,进而培养学生用独特的表现方式,表现他体验的人类情感。3.材料媒介的研究。在绘画史上,时代发展变化的标志之一就是使用材料媒介的变化。可以说,不同时代的艺术家采用不同的材料去创作。虽然如此,但是材料本身的美学价值只在现代艺术里才深受关注。通过对材料媒介的研究,了解材料媒介自身的美感,拓展形成独具新意的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运用材料媒介,使学生个性充满了鲜明的多样性。

最后我们还必须谈到“研究讨论型”教学方式中的具体实践、实施,如何将其运用于画面中。 通过规范教学要素,以“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为指导思想,加强课程教学和训练主要环节的建设。所谓“课程教学要素”其基本含义是:课程的教学工作必须包括的主要教学环节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每一教学要素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教学要素在学时安排上有合理的比重。着重抓住课题设计、课程讲授、实践训练、课堂讨论等四个教学环节,并以这四个环节作为基本要素,把这些环节导向研讨型教学方式,使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向关注学习主体的研讨型教学转变。

课题设计,指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设计一个个角度相异、主题明确的研究课题。课题设计包括感受性课题和理解性课题。

课程讲授,指教师对课题设计的内涵、具体要求、重点、难点,进行充分的讲解,还包括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做个人指导,作业的讲评、总结等。这是实施“研究讨论型”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

实践训练,指学生自主研究、实践的过程,并逐渐深化理解课题的内涵要求,以达到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的目标。实践训练主要抓住两个重点:一为课题要求,一为作画时间安排。

课堂讨论,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对每个课题设计的质疑、思考,实践训练结束时的心得体会、总结,包括对艺术家作品的分析、学习讨论等。课程讨论是“研究讨论型”教学方式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

“研究讨论型”教学方式,教师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课题的设计,将自己对教学的宏观把握和想法贯彻其中。让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根据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方式去发现事物的特征,在表现时,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找发现恰当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个艺术问题作多种诠释。在“研究讨论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完成作业的效果上看,也因学生主动思考和亲身体验而丰富多彩起来,构建画面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研究讨论型”教学方式,试图通过建构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式的实施,以突出教育的对象——学生这个中心。这种改革方式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高度结合的教学方法。当然,对“研究讨论型”教学方式的尝试,还需要更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谭平,周至禹.现代西方素描鉴赏与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科林伍德.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艾斯纳.艺术训练与艺术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