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动力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激励手段单一的现象,文章拟将管理学中的过程型激励理论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深入探讨公平激励、目标激励和期望激励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法,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激励手段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 过程型激励 公平激励 目标激励 期望激励 英语教学

引 言

语言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它涉及到很多因素。语言学家雅克博维次(Jakobovits)经过调查研究发现[1],影响语言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力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由此可以看出,动力、才能和智力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其中只有动力是非智力因素。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端正其学习态度,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面临的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很容易对耗时颇多的英语学习产生倦怠感。研究表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整个基础英语学习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2]。针对这种现实,教师往往会采用激励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激励手段的采用大多仅限于在教学中用激励性的眼神和话语,没有深入系统地将激励理论应用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本文拟从过程型激励理论入手深入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应用。

一、过程型激励理论概述

以人性假设理论为基础,激励理论可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其中,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研究从动机的形成到产生某种行为的心理过程,主要说明人的行为是怎样产生的,是怎样向一定方向发展的,是怎样使该行为保持下去以及怎样终止该行为的整个过程[3]。它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某些关键因素,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这方面的理论主要有J.S.Adams的公平理论、Victor H.Vroom的期望理论和Edwin Locke的目标设置理论。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公平激励

公平理论认为:人们会主观地将其投入因素(努力、经验、教育等诸多因素)所得到的报酬同别人得到的报酬相比较来评价报酬是否公平。不公平会挫伤人的工作积极性,而公平则使人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动机。公平理论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4]:

■=■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并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袒护成绩好的学生,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处理问题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比如在对学生考勤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管理时,事先要规定好对缺勤和不交作业情况的处理办法,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记录,做到不漏记,不错记,在期末严格按照记录情况统分,并且可向学生公开统计情况,以此激励其按时到课和完成作业。

学生在将自己所得回报与他人回报进行比较时,很容易高估自己的投入或低估他人的投入,进而产生不公平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方法都有很大差别,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用于记忆单词和做试题练习,但收效甚微;而有的学生并不刻意去记忆和练习,却能考出好成绩。这就会让前者有一种挫败感和不公平感,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倦怠感。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其进行分析,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各种投入的不足和学习方法的误区,以及意识到那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也是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在进行奖励时,也必须遵循公平原则,不能只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那些在原有较差基础上有很大进步或在某一方面有进步的中低等生,同样需要进行奖励和表扬。这样会让他们感到公平,认识到只要努力就有回报,从而受到激励,产生前进动力。

2.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目标激励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具有激励作用,许多激励因素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工作动机的,因此重视并尽可能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动机的重要过程[3]。在设置目标时,应注意目标的清晰度、适度性、阶段性以及是否符合激励对象的需要等问题。设置适当的目标并妥善地进行管理,就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目标设置理论,目标的设置是关键。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目标制订。制订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设置应符合具体学生的需要。不同学生的需要和期望有很大差别,比如学习英语就有很多不同的需要:CET4、CET6、考研、TOEFL等。在设置目标时应注意学生的具体需要和期望。学生只有真正认识到设置的目标合乎自己的期望和需要时,才会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付出大量而有效的努力,否则目标不会对其产生激励作用。

(2)目标难度要适中。如果难度太大,实现的可能性小,期望值小,就失去了现实意义,激励力度就不大。如果难度太低,不具挑战性,效价不大,对学生也起不到太大的激励作用。同时,由于每个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有很大差异,因此应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目标设置,保证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他的目标难度都是适中的。

(3)注意目标的阶段性。短期目标的实现可使人较早地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付出和成绩之间的关系,并产生不断进取以达到下一个目标的愿望。如果目标实现时间太长,就会使人觉得很难达到,从而挫伤积极性。所以学生在制订英语学习目标时,应将长远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分段实现预期目标。

(4)目标应当是清晰的,可考核的。设置的目标不能太笼统,内容要具体明确,定量的目标要求更好。定量的目标可以让人们在期末时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完成了目标或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目标。比如在制订英语学习目标时,“尽可能取得最高的英语成绩”就不如“英语成绩达到85分”好。

(5)教师要加强对目标实施过程的监控。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及时进行指导、评价和总结,使学生明白学习效果与目标的差距及缩短差距的方法、手段。通过适时地表扬和奖励让学生体验到实现某一阶段目标或某一方面目标的喜悦,从而保持长久旺盛的学习驱动力。同时,对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指出和批评,让学生知道根源所在,尽快改正。

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期望激励

期望理论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4]:

激励力度=效价×期望值

公式中效价是指一个人对某种结果的期待程度,期望值指某一具体的活动导致预期结果的概率。当效价为零或是负,即一个人对实现某个目标无所谓或不愿意去实现时,这种目标就不会有激励作用。同样,当期望值为零或负,即某种活动对实现预期目标毫无作用甚至背道而驰时,也不会产生任何激励作用。只有当目标是人们期待实现的,并且通过相应的方法确实能实现该目标时,才能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

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时,效价即是指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对自己的重要程度,期望值指学生认为通过学习自己能学好英语的概率。根据效价和期望值两个维度,可将学生分为四种类型,如图1所示:

第Ⅰ类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不重要,但通过努力自己能够学好;第Ⅱ类学生认为英语学习重要且通过努力自己能学好;第Ⅲ类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不重要且自己也学不好;第Ⅳ类学生认为英语学习重要,但自己学不好。进行激励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针对认为英语学习不重要的Ⅰ、Ⅲ类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其学习效价,从而达到激励效果;针对认为自己学不好的Ⅲ、Ⅳ类学生,要让他们认识到之所以学不好英语,是由于他们自身英语基础较差,努力不够或学习方法不当等人为可控因素造成的,而不是由于智商比别人差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使他们明白只要努力就可以学好英语,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期望值,受到激励,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针对第Ⅱ类学生,期望值和效价都比较高,教师只需适时鼓励表扬即可。

结 论

动力因素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激励手段是大学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会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然而激励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则往往流于表面,没有深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通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过程型激励理论中的公平激励、目标激励以及期望激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3.

[2]纪莹.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实证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3]苏振峰.管理学[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3.

[4]海因茨.韦里克,马克.V.坎尼斯,哈罗德.孔茨.马春光 译.管理学(第十二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