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焦虑,是指儿童初入幼儿园时由于环境的变化,与家人的分离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儿童的入园焦虑非常常见,但是,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家长在孩子初入园时也会产生焦虑情绪。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小班新入园人数中,其中分离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5%,持续两周的占65%,三周以上的占20%,由此可见,儿童分离焦虑问题比较普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为此,研究如何降低儿童入园焦虑就显得相当必要了。

一、入园焦虑的外在表现

儿童初入幼儿园的时候,由于离开家人的照顾和熟悉的环境,往往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具体表现为饮食减少、睡眠不安、情绪不稳、不爱说话,甚至拒绝进食,哭闹不止。

由于孩子的不同性格、气质,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这反映在痛苦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上,也反映在焦虑情绪的表达方式上面。例如,有的孩子在早晨刚来园的时候情绪特别不好,走在路上就开始念叨不想来,甚至在起床的时候就开始产生不想来幼儿园的情绪,在与家人分开的瞬间会有激烈的哭闹行为,但是当家人离开后,看不到家人的时候,情绪就转为正常;有的孩子则整天都沉浸在思念家人的情绪中,拒绝吃饭、喝水、睡觉,一直啼哭,反复重复询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有的则神情紧张,不言不语,也不哭,守着自己的东西不让别人动,也不参加集体活动等等。以上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在园生活,一般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身体开始生病。

笔者多年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发现:不仅幼儿会有入园焦虑,家长也会有入园焦虑,担忧孩子在幼儿园适应不好,担心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安全、情绪、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等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些担忧甚至影响了家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家长最担忧的是孩子在幼儿园的吃饭问题,对吃饭问题的担心主要集中在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是否能够吃饱、是否能够吃的有营养、是否能够独立进食、是否挑食等;其次是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合群,即能不能和其他的幼儿友好相处,再次是幼儿的大小便问题;接下来是午睡、磕碰、哭闹等,占据的比例也较大;至于教师对孩子的关注、照顾、教师的素质、幼儿园的教育设施等。

二、帮助儿童降低入园焦虑的方法

第一,幼儿园方面。

1.开设幼儿园亲子班,创造条件让家长、孩子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建议家长带孩子参加幼儿园的亲子班,使孩子熟悉幼儿园的大环境,亲子班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托班之前,每周都要来两次幼儿园,对幼儿园的设施、环境都有了初步的了解,甚至有的幼儿不但不焦虑,还非常期盼来幼儿园。家长也在每周来园上亲子班的过程中,了解了幼儿园的设施、环境和老师;亲子班的课程和幼儿园课程有相似之处为幼儿以后的幼儿园生活奠定了基础,家长也对幼儿园的课程安排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次,亲子班的课程中安排了孩子独立取、放学具的操作流程,孩子必须在短时间内离开家长,独立完成任务。这种课程安排既锻炼了孩子独立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一种良好的秩序感。因此,接受过亲子教育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入园后家长不在身边的生活。最后,在亲子班的活动流程中,同样安排有家长和幼儿喝水、上厕所的时间,与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有所相似,因此,幼儿已经熟悉了这样的活动,更容易适应小托班的生活。同时,家长也看到了幼儿园教师对孩子日常生活的照料,因此也不会太担心孩子在园是否喝水充足。亲子班有助于幼儿园提前了解孩子的情况,亲子班课程让幼儿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亲子班有家长陪伴,虽不如真正的幼儿园生活那样有规律,但是,也有自己的纪律和规则,比如,在上亲子课的过程中让孩子懂得了集体活动不能大声喧哗,在集体中要学会等待。这些在幼儿园生活中都是必须要学会的,幼儿上过亲子班,在潜意识里就会有这样的规则意识。因此,在进入幼儿园之后,会很容易适应幼儿园班级常规,而那些上过亲子班的孩子,在家庭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不容易适应真正的幼儿园生活。因此,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焦虑情绪。亲子班让孩子具有了初步的社会交往活动,这种社交活动,是进入幼儿园之后每天都要面对的,孩子在亲子班中有了这样的活动铺垫,入园适应就比较容易了。

2.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使教师对儿童入园焦虑有正确的认识,减少教师的焦虑情绪,学习缓解儿童焦虑的方法,例如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让孩子们有认同感,消除陌生感。组织孩子开展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从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在游戏中与孩子进行身体的接触,让孩子们放松紧张的心情,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游戏中注意运用“转移策略”,用肢体语言亲近孩子,让孩子有亲切感,从而使孩子开始信赖、依恋老师。在孩子来园时,给他一个亲密的拥抱,这种身体的接触对新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能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家长看老师这样亲切自然的态度,也会放心,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教师要倾听孩子的诉说,使孩子能够将不良的情绪排泄出来;当孩子有了一点进步的时候,教师适时对孩子进行赞扬和奖励,让孩子产生自信心,喜欢集体生活;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对孩子的合理要求给与适当的满足,循序渐进地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

3.为孩子创设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例如在班级环境创设、物品配备上接近家庭里面的环境,为孩子创设“娃娃家”、“食物品尝区”,配备小沙发、靠垫等孩子在家中常用的物品。使孩子尽快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带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用品,缓解孩子的依恋情绪。

4.教师主动采取多种形式和家长交流沟通,因为刚入园时孩子哭闹现象比较严重,老师在早晨入园和离园时都会特别繁忙,可能顾不上和家长交谈,但可以通过字条、电话、短信、网络等形式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园的生活,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内容、方式以及孩子的作息时间,孩子在园的情况,及时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从而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第二,家长方面。

1.和孩子一起作好心理准备。在孩子入园前就给孩子说幼儿园的生活是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就和爸爸妈妈上班工作一样,告诉孩子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有许多有趣的玩具,有和蔼可亲的老师,让孩子明白长大了必须去幼儿园。家长对孩子入园后的情况要有心理准备,明白孩子一定会有不适应的过程,会有哭闹的现象,甚至会因为情绪不好、环境变化而生病,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2.能力上的准备。在孩子入园前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尽量把孩子在家的作息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调整一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训练孩子自己独立进餐、入睡,会自己大小便,遇到困难会向成人诉说,请求帮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知道谦让、等待,与同伴互助,这些都有利于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会降低孩子的入园焦虑。

3.物品上的准备。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和孩子一起准备上幼儿园需要的物品,例如,要带去幼儿园的被褥、喝水的杯子、小书包、替换的衣物等等,使孩子对上幼儿园充满期待。

4.孩子入园后家长当孩子入园后,家长要尽量坚持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每天送孩子,不因孩子的哭闹而不送,使孩子尽快养成上幼儿园的习惯。在入园第一周,特别是头几天,可以早一点去接孩子,使孩子在园时间逐步过渡到10个小时,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离开他们并不是不要他们了,一定会去接他们的。在取得老师的同意后,可以给孩子带一些经常在家里玩的或者是孩子特别喜欢的玩具。

5.正确地引导孩子。当家长把孩子接回家后,可以用正面的语言询问孩子在园的情况,询问孩子幼儿园里面有趣的事情,当孩子表现出不想去幼儿园的情绪时,不要过于紧张,淡然处之,降低孩子的焦虑情绪。在入园初期家长应该给与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倾听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使孩子的情绪稳定。

第三,家园配合

1.家长要将孩子的情况如实告诉老师。例如,孩子所有疾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药物和食物过敏史、爱好以及特殊的生活习惯均须如实告知,以便教师对更细致地照顾孩子。

2.新生入园适应新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要多激发幼儿入园兴趣,切不可用“不听话就送你上幼儿园”等言语来恐吓孩子,使其对幼儿园产生畏惧心理;家长必须按时接送孩子。

3.遵守幼儿园的规定,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不要给孩子佩戴项链、小挂件等贵重物品,不要让孩子将弹珠、小刀、钢币、打火机等具有伤害性的危险品带入幼儿园;为孩子穿大小合适的衣物、鞋子,防止在活动中产生危险。如幼儿需服药,请家长装好当天喂药量,注明姓名、用药时间及药量,交给教师。

儿童入园焦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配合下,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运用适宜的方法,缓解儿童的入园焦虑,使每个孩子都能缩短焦虑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