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管理的概述

班级管理即班主任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规定,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指导以及协调校内外各种因素,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和实现各种教育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教育学生成为社会性建设与发展的人才。高中阶段是学生读书生涯的关键期,因此,采取什么样的班级管理模式受到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视。如今,班级管理呈现出主体多元化趋势,班级管理模式主要有平行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民主管理及情感管理模式,其中情感管理模式是最新、最重要的管理方式。

二、情感管理的内涵

1.了解并理解学生

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首先,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更好的处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其次,班主任老师能够融入到学生中,和学生交流,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学生的想法,并给出指导性意见。

2.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还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高中生的年龄介于15岁至19岁之间,他们有独立的思想,会产生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不同的看法与意见。因此,高中教师应学会尊重高中生,不歧视嘲笑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学生。另外,班主任不能高人一等,居高临下,靠权力或者暴力来管理学生,这样学生只会口服心不服,对班主任越来越疏远。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尊重学生的隐私,学生才会把自己的烦恼说与班主任,寻求班主任的帮助,才能真正地敬爱老师。

3.关心学生

高中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经常出现情感问题,班主任不仅要尊重其情感隐私,更要关心他们的情感问题,让其感觉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首先,班主任能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把决定的出发点放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上。其次,有些学生比较羞涩,他们害怕与老师交谈,这就需要班主任主动关心此类学生,让其觉得班主任是可以相信的,进而敢于诉说自己的烦恼与忧愁,以此渡过难关。

三、情感管理的实施途径

1.心理感化

班主任能够真情付出,真心地为学生着想,关心体贴学生。当班主任发现学生违反班纪或是其他违法现象,对学生的教导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拳打辱骂,给他们分析违纪的后果,同时维护其自尊,让其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做错了,并下定决心改正的。

2.行为感化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观察之内,因此,教师应注重自己的形象与行为。首先,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言谈举止,做好学生的示范榜样。其次,教师应严于律己,不徇私舞弊,不铺张浪费,坚持原则,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最后,班主任必须有较强的责任感与事业心,不甘落后,敢于创新,诚实守信,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更是一名值得学生信赖的教师。

四、情感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形成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因而难以把他们聚在一起,导致不能有效地教育和管理学生。这时需要一个向心力把他们聚在一起,其关键在于班级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归属感与情感需要。班主任运用情感管理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依赖信任班主任,从而形成了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集体。

2.有利于班级管理效果提高

首先,情感管理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适当,学生就会认同班主任的做法,进一步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利于班主任管理班级。反之,学生则会与班主任唱对台戏,把班主任的话当作耳旁风,甚至辱骂班主任,不利于班主任的管理。其次,情感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情商。班主任的运用情感管理模式时,给学生更多的关心,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关心他人,学生之间相处融洽,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一个具有渊博知识、较强能力、高尚品格和丰富情感的班主任,在班上容易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好的“学生缘”。而高中生承受着高考的压力,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与帮助。班主任运用情境管理模式时更注重高中生的情感培养与可持续发展,给予学生关心与热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整个班集体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