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去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下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穿凿学生乐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学习语文的条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的某科学习成绩与他们对老师的热爱与否有关,当他喜欢那位老师时,他对这门功课也会更有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想办法和学生做朋友,让他们感觉和我一起讨论问题、探究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了在每堂课上让学生对我这个“老朋友”都有“新感觉”,在课前,我一般都和同学们先做一个小游戏,如:我大拇指向上,同学们就坐下,我大拇指向下同学们就起立的小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同学出现了错误,而引起同学们阵阵笑声,使教室里充满了欢乐。这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创造了学生乐学的氛围。

二、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短,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四年级《小木偶的故事》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笑”的故事:从前,有个老木匠凿了一个小木偶,他有鼻子有眼睛,能走路会说话,真讨人喜欢。可老木匠左瞧右瞧,总觉得小木偶脸上少的东西是“笑 ”,于是老木匠拿起它神奇的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填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然后,老木匠为小木偶收拾了一个红背包,把它送出了家门。小木偶离开家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大家猜一猜。故事一讲完,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起了言。这样,学生们就对《小木偶的故事》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到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使他们有了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三、设疑导入,激发学习动机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歌德曾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地创设出有启发性的,趣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脑子积极主动地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 发展。本人在执教《鸟的天堂》一文时,首先提出了“你能想象出天堂是怎样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纷纷发起了言,气氛十分活跃。

四、体验成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课中,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小学生,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他们能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何创造语文学习的成就感机会,就很有技巧。我刚接手现在这个班的时候,发现几位晨会很不理想的同学,上课时无精打采,讨论、回答问题都不够积极,于是,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就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如读课文时我会说:“你读课文时的声音十分悦耳。”习作时在批语中写“语句通顺”、“错别字少”、“某一个句子写得十分优美”等等。只寻找闪光点,而对于不足只在指导过程中对事不对人地讲一下。也写上一些鼓励性批语:“又有进步了”、“相信下次会更让老师吃惊”等等。这样,学生会越来越有信心,自然,对语文学习也会越来越有兴趣。

五、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知识的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多媒体具有直观性,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感性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首先播放了鸟的天堂视频,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大榕树,听悦耳的鸟鸣,音、像融为一体,这样,在后边的教学过程就顺利多了。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总应用得当,就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充实生活的动力。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