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一条流程,而不是一团固体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一组巨大的潜能,而不是一群固定的特征。” 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把他们切实当作有生命、有头脑、有情感的生命体,充分相信、尊重、发挥、发展他们的自主性,把他们潜在的智慧和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主动去学习。如:执教《鲸》时,可采取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己选择学生伙伴,在自学基础上进行些成果汇报的教学方法。学生或谈话,或讨论,或列表,或绘画,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品质。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开放性课堂,让其在引导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多用“如果、假设、要是、想象、想法”等这样的字眼加以引导,只要不脱离“轨道”,教学效果会远比教师的说教好。

如:学习完《钓鱼的启示》之后,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学文后的感受:有的同学说我们要做遵守规则的人,有的同学说要做不贪名利的人,有的说要做诚实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大家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领悟。但也还有同学为作者“我”钓上大鲈鱼的时间不巧(捕捞开放前两个小时)、运气不好而惋惜不已,这也是勇于袒露真实心理真实感受的表现,这就恰恰说明了这位孩子已经置身于文中,已经在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了。面对不同的见解,我们绝不能简单去否定,反而在不同的看法下,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就更透了。

三、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经历及不同的智慧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且每个人的发展基础、方向、速度、特点也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注重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人的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他们在不同的起点借助各自的优势侧面得到个性及人格的最好发展。

例如在进行《穷人》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供如下几种不同的学习方法:①较高目标:深刻理解课文思想感情,挖掘课文潜在内涵,明白作者写作意图,完成想象作文《孩子来到渔夫家》或《渔夫家的未来》。学习过程——读、画、议、写。②中等目标:理解课文思想感情,认识社会制度的黑暗及穷人善良的品质,理解人物内心活动描写的作用。学习过程——读、画、议、小结。③基本目标:弄清课文思想感情,理清课文脉络,体会桑娜内心活动和穷人善良的品质,激发他们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情感。学习过程——读、思、画、议、说。三个层次,学生自选,各得其所。

三、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显现语文学科的活动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学生创造的天赋。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开动各种器官,让想象飞起来,思维活起来,语言丰富起来。

例如,教学《称象》一课中曹冲的那段话可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①自读感知:曹冲的办法分几步,每步做什么?(初步感知语言信息)②师生交流:看课件讨论文中的疑点(重组信息,融入旧知,加以内化);③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办法。(把内化信息作为外在传递)④实验操作:这个办法真能行吗?(进一步探究信息可信度)⑤回归课文:学生齐读加深印象(回归课文,精炼语言)。整个过程学生思维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既达到了深刻理解语言文字的目的,又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不觉得累,不觉得难。

五、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显现语文学科的开放性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根植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课程。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进行阅读教学中,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情感态度,体现学生的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阅读教学改革中不断研究和深化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