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之后的处分

一个午后,我正在教室里督促学生午读,校长突然把我从班里叫出来告诉我:“刚刚进校门时,你班里的大壮动手打了门卫保安,现在学校正在联系他的家长……”我很生气,大壮平日里的形象像过电影一样在我脑际闪现。

大壮,1.90米,体重180斤,是我们班体能最好的男生。平时笑起来的时候脸上两个深深的酒窝,目光清澈,腼腆可爱;严肃的时候却又因为皮肤黝黑,人高马大,有一股子霸气。高二文理分科后选择学文,来到我带的班里。早在他报名的时候就有原先的老师跟我说,这个孩子虽为人义气,但学习成绩差,不守纪律,不好管理。我寻思这大概是一位问题少年,会不会成为班里最头疼的孩子啊。

开学初,班级分工中,给大壮安排了班里换水维修组的组长,意在调动他参与班级活动,激发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给他在新班级中表现的机会。果然,领书的时候,大壮带领班里几个身体好的男生,不用我叮咛,就把全部的新书本有秩序地领回教室。因为本学期科目多、人数多,一套书领66份,而二十几种书目算下来总共上千本。看着教室后面堆满的新书和大壮湿透了的T恤衫,我很感动,这个孩子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且还把他热爱劳动、爱护班集体的事迹告知了他的家长。

好景不长,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却表现出了一贯的惰性和不认真。大壮成绩很差,是班里倒数的。由于基础差理科学不动才来文科。而对于文科,实际上也没有多少兴趣。尤其数学和英语,几乎是听不懂的。所以,整日里在教室闲坐,时间久了,小毛病就不断出现:迟到、上课睡觉、不完成作业、抽烟,等等。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找他谈话,能起一些作用,可是毕竟基础差,确实跟不上,他的学习兴趣和恒心慢慢就又消失了。对于他来说,上课不注意听讲反而是常态,要是注意听了,倒成了例外。

这次,在进校门口不遵守门卫制度,非要走机动车道,被校警劝阻,非但不配合,反而出手把校警打倒在地。不服管理,出手伤人,情节恶劣,学校决定处分。

接到处分决定,家长立刻来到学校求情,请求不要处分孩子。

开学刚刚一个月,我还不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可是不出我的意料,这个孩子是单亲家庭中成长的,父母离异多年,家庭教育缺失,孩子今天这个情形也不是一天才形成的。面对他妈妈的请求,我能说些什么呢?

尤其是,这个孩子还有一个特别令人感动的故事。他在上初二时见义勇为,为帮助一个被抢劫的女生,被歹徒捅了一刀,是当年感动西安市的青少年候选人。他是被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后保送来上我们学校的。这次,我虽说只做了他一个月的班主任,可是我很纠结和痛心他这次的错误行为。这个孩子他不是个坏孩子,他虽然冲动、急躁,可他善良、正义,他是那种只需补齐明显短板的可堪大用之才。我认为,他必须为他这次的冲动行为付出代价。

处分之后的引领

帮助这种孩子,最重要的是点燃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不用太多批评,重点在引导鼓励。因为,在他的成长道路上,听到的批评声音已经太多。要想给他希望,就要仔细寻找他的哪门课程稍微学得好点,不要同时抓几门,只拣最有希望进步的一科补习,最好是立刻能见到一些效果的科目,他就会增强信心,以期待达到一科一科的努力,能进步多少进步多少的程度。对待这种孩子,千万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而相反要“哪壶开了提哪壶”。这样做,即使成绩短期内不会有太大起色,但学习信心的增强已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打人事件的发生,既是一时之冲动,又是内心长期郁闷情绪的集中宣泄。他也许是故意要做错某事引起家长的关注,也许是单纯地在别人面前逞能。表面看是理智缺失,实则是情感缺失的心理问题。总之,处分之后更需要多方的心理关怀。

处分须以爱的名义

西方有句话,叫“上帝也宽容年轻人的过错”。 处分须以爱的名义。一般来说,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要有宽容的心态,但是,培养学生的秩序感、敬畏感非常重要。教育宝典中绝不能没有“惩罚”二字。对于打架之类的暴力事件,如果宽大无边,袒护纵容,对学生的前途会贻害无穷。正如斯宾塞所说:“惩罚孩子如果迟疑不决,或者前后不一,结果会使过失大大增加”。处分之后的群体帮扶,一定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