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是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的两个概念。

学校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目标价值、传统习惯、集体舆论、心理状态和校风、学风以及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高校学校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的价值信念以及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和灵魂。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体现在高层管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上,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办学规划和行为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性、引领性的作用。其中,教师教育永远是基础,是关键。学校文化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对师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文化必须有自己的精神信仰,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并以此指导教育实践,引导学校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要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思维,就是粗鲁和愚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目前,国外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加强文理学科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课程体系的组织上,不仅要重视科学和专门职业化教育的倾向,更要加强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人文学科特别是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千百年来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优秀文化,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培根·论读书》云:“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格物之学使人深沉,道德哲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是对人文教育与性格塑造的精彩阐释。尤其是文学,“文以载道”,中华民族丰厚的优秀文化传统都是以经典文学作品为载体的,文学作品对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一向得到文学、史学、哲学甚至科学家、教育家们的青睐和肯定。文学作品以饱满的感情打动人,以鲜活的形象感染人,并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人。“人”与“文”合在一起,才是一种真、善、美完整结合的状态。中国古代有“诗言志”的说法,孔子提出了“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诗学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对文章的价值作了更高的评价:“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西方先哲们对文学的功能很早就提出了“寓教于乐”、“教育”、“净化”、“精神享受”、“生活的教科书”等观点,还认为文学具有促进不同社会、不同民族相互了解、探知不同民族文化精神生活的演变,沟通人们的思想和感情等作用。马克思把文学看成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是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所以,在人文教育中,文学更具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等。《毛诗序》云:“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强调了文学艺术教化人伦、移风易俗的作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陈布雷语)一经发表,不仅震动了国民政府,甚至震撼了整个中国,加速了改变中国现代史的进程。

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主体,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是常新的,它激发起青年学生的激情,唤起青年学生高尚、独立的人格追求。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线。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对于高校来说,校园文化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但是,不同学校却具有其鲜明的个性,如文科、理工科、医药、农林、文艺、体育学科等等;同类学校,也因其民族不同、地域差异,也各不相同。校园文化必然受不同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师生员工,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中逐步形成不同的风格品质,这就要求校园文化的建设一定要重视特色、彰显特色。

二、关于校园文化与学校精神

学校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它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中华民族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自强、求实、创新、包容的精神。以自强、求实、创新、包容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怀传承数千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每当民族危难之际,它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延安精神”则是民族精神最典型的体现,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就是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自强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汇集海内外中华优秀儿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进步力量的“包容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丰富和弘扬。

步长企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充分体现。步长企业文化的人文情怀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艰苦爬坡、全力赶超、逆向崛起”的步长企业精神,体现了不轻易放弃的理想情怀;“产业报国,实业兴邦” 的企业宗旨,体现了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情怀;“专业品质,健康使者”的形象理念,“关爱生命,创造生命”的企业口号,“为人类创造健康,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平台,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企业使命,则是关爱一切、善待一切的普世情怀的体现。

校园文化秉承学校精神,也就是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步长企业文化精神就是在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长期以来,步长集团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中医药研发和“养生文化”研究为特色,关注人类健康,关爱生命,回报社会,积极探索中华养生文化对人类健康的价值意义,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简称陕商院)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注重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学院从教师教学、学生实践与创新创业等多方面切入,探索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之路。然而,三至四年的学习时间毕竟短暂,只有授予学生自我学习、反思、创新等各种基本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今天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发展。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构建和谐校园、快乐校园、美丽校园。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舍风的建设上。

关于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因素,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陕商院的校园精神,深刻体现着步长企业的精神。这种踏实奋斗、自强不息、奋勇赶超的精神催人奋进,对学校师生员工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

关于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在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陕商院的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秉承步长企业不尚空谈的作风,坚持“上好每一节课,办好每一件事”,团结协作、服务周到、耐心细致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学校已经形成了认真扎实、开拓进取的教风。

关于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集中表现。优良学风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陕商院是步长企业为回报社会而办的高校,它的起点就是以农村贫困学生为主体,学校整体风格本质上表现为素朴踏实,在良好的教风引导下,已形成了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关于班风和舍风建设。在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的影响下,班风与舍风对学生影响很大,是不能忽视的教育阵地,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因子。积极健康的班风与舍风,对身浸其中的学生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陕商院一直高度重视班风和舍风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关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特色。

第一,陕商院是步长企业投资创办的民办本科院校,这种学校必然受到企业的直接影响。要探讨其校园文化就必须先弄清步长企业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步长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支撑是步长提出的政治理念:听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尊重各级政府领导;诚实合法经营。步长的政治理念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凝结在步长每一位员工的心里。集团认为“爱岗就是爱国,敬业就是奉献”。正是在每一项工作中,在每一个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劳动,体现爱党爱国,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十多年来,步长集团就是由于有如此坚定鲜明的政治理念,才使得企业能够稳步、和谐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在步长企业文化精神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创建百年大学的宏伟目标,整体规划、逐步推进、协调发展。

在步长集团企业政治理念的指导下,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师德风范。加强学生文明道德建设,倡导“诚实守信、严谨笃学”的良好学风,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激发科学热情,引领创新意识”为宗旨,激发师生能动性和创造力,培养自主科研能力,大胆创新,提高综合素质。实施文明修身工程,建设文明礼仪学校。

第二,陕商院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拓展视野,提升品位。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人文环境。在充分利用校园空间现状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一批具有清新、自然风格,充满人文精神的场地。

同时,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知识讲座、专题报告、各种讲演;各种征文比赛、读书工程;文化节、体育节;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包括社区文化活动,甚至宿舍文化活动等;社团活动,一般由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社团组织,在学校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活动,老师也应更多地参与指导;心理咨询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基本使校园文化做到了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院系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班级化;竞技活动专业化、精英化。

第三,规范学校形象标识。面向全校师生征集校训、校旗、校歌、包括文化用品等设计方案,标识要体现光荣传统和精神。规范校内建筑、道路、路标的命名,逐步完善具有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特色的形象标识体系。

第四,充分发挥步长博物馆的育人功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其文化气度、民众教养的重要因素,往往代表着一个单位、地方和国家的文明程度。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在2011年5月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高校博物馆的重要意义,切实重视和支持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高校博物馆具有鲜明特色,是现代教育体系和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和实践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机构,是开展探究式学习、参与式教学、实践教学的适宜场所”。

“步长博物馆”、“毛主席像章纪念馆”、“步长制药厂”等教育基地,已经成为进行校园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窗口与阵地。它们记述着步长创业者奋发图强的辛苦历程,让步长博物馆真正成为宣传科学理论、激发艰苦创业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教育基地,发挥了其在彰显步长企业精神、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校训精神建设。校训是学校规定的符合学校办学宗旨、体现学校办学方针的关键词语。校训一般来自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所创造并积累的特色学校文化,其作用在于指导师生明确办学特色、规范办学行为。校训精神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每所学校以其不同的特色文化形成不同的校训。关于陕商院的校训,我认为“弘毅、笃实、博学、践行”比较符合且能够彰显步长企业精神及特色学校、校园文化。

弘毅

朱熹对弘毅有这样的注解:“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至其远。弘而不毅,则无规则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道。”赵步长先生的创业历程就是弘大刚毅、艰苦拼搏的历程。他为我们树立了成功榜样。学院也应以此为精神力量,培养一代又一代“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道”的当代大学生。

笃实

笃实既含有敦厚朴实之意,又有踏实、实在之意。笃实兼容了思想求实、做人老实、办事踏实、作风扎实、生活朴实等多个方面,内涵十分丰富。笃实最能体现步长集团企业文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人文精神。

博学

博学内涵非常丰富,《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是大学生从事一切事业的知识基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也是做好学术研究的前提。对于以陕商院为代表的民办院校,博学就显得更为重要。

践行

践行 ,即实践、实行、践行诺言。陕商院办学初衷,就很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结合,产学研一条龙,学生一专多能,一步入社会,就可以承担具体工作,这一点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哲学角度讲,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是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能量和熟练水平,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左右社会发展和人生命运的一种力量;从心理学角度讲,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有效方式以及与此相应的个性心理特征。正所谓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和教师还应开放学习空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去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实践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感受新知的过程,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思考、探索、实践,从而解决问题。

陕商院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将服从于集团企业文化,服务于集团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铭记集团“尚德励志、企校竞进”的战略目标,坚持“弘毅、笃实、博学、践行”的校训,努力建设独具陕商院特色的校园文化,铸造不朽的陕商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