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开始,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主要语种齐全的外语类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加快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步伐,该校“课程内容国际化+授课方式国际化+实践教学国际化+合作交流国际化”的“四位一体”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成型,双校园、双学位联合培养蓬勃开展,应用性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不仅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外语强、素质高,具有全球视野、国际知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而且探索了一条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外语类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整体跃升的新路径。

创新路径引进海外优秀师资

学生和学校的国际化,首先是教师的国际化。办国际化大学,首先需要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前不久,著名翻译学家、国际译联秘书长Frans De Laet在该校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一场学术报告,座无虚席,此时他的身份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讲座教授”。

“讲座教授”是西安外国语大学针对海外大学教授大多有短期休假的机会,为引进这些名教授短期来校进行合作研究而特设的。现在,有20多位海外名教授常年担任该校的“讲座教授”。此外,还有“ 特聘教授”、“首席教授”一起构成该校最高层次的人才引进项目——“西外学者计划”。

外语类大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海外校友众多,利用这一资源,西安外国语大学聘请了8位在美国知名大学的顶尖英语教授,借助他们在学科前沿的优势,提升该校英语专业的办学水平。

此外,西安外国语大学还常年聘请50名左右外国文教专家和教师来校讲学,聘请80位国内外知名的高级管理人员、外交官、专家作为学校客座教授。著名外交家吴建民,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利奇,翻译理论家奈达和赫曼斯,国际著名文艺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费伦、杜特莱、托多罗夫、刘军等许多专家都站上了该校的讲台。

5月16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首批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聘任仪式。全职项目入选人周光礼教授,短期项目入选人吴始年、彭增军、陈融和马勇4位教授,青年项目入选人曾先锋、孙金秋和王琰3位博士,分别成为该校第四批和第五批“百人计划”特聘专家。

“从数量上来说,西安外国语大学引进的海内外知名教授、专家的数量或许不是同类大学中最多的。但这些名教授、名专家都具备丰富的国际知识和教学研究经验。无论是定期来校执教,还是短期访问交流,都最直接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开辟了接轨国际的渠道。”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户思社认为,延揽一批高水平教授的根本目的,在于直接激活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最大效益,进而优化整合本校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更好更多地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外语人才。

“效益最大化”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引进海外高层次师资的主旨。吴始年教授早年获得美国名校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某知名高校的终身教授。作为英语测试学研究专家,他长期参与“托福”考试命题。“吴教授的学术背景,决定了他的课受欢迎是自然的。更重要的是,直面英语测试最前沿,使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英语教学有了与国际‘零距离’接触的平台。”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李雪茹说。

“ 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发展一个学科。”这种引才机制提升了西安外国语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集聚效应。

在对待引进具有海外学缘或工作背景的高层次人才时,该校坚持不唯职称、资历论人才,而是按照国际公认的学术标准,大胆引进,放手使用。孙敦夫教授长期在日本工作,对日语“体”有深入的研究,在日本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声誉。但受国内职称评审条件的限制,不能评上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引进他后,先将他直聘为校内教授,后全力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使其破格评为教授。该校通过设立校聘教授、副教授,保护和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回国、返校奉献才智的热情和积极性。

小成本优化本土师资

在“请进来”的同时,也需要“走出去”。西安外国语大学把本校教师通过攻读学位、学术交流、访问学者、进修等各种途径送出国培养。截至目前,日语、朝鲜语、法语、俄语等非通用语种专业教师100%都在对象国攻读过学位或进修访问;其他语种85%以上的专业教师都到对象国进修或访学。学校在编教师中有出国学习经历的占全部教师的55%。

近年来,该校先后与国外72所大学开展校际教师交流项目。主要有: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中美富布莱特项目、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和外语高层次人才项目、西部项目等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和校际交流合作项目。中美富布赖特项目研究学者子项目是目前中美两国政府间最重要的教育交流项目,该项目规定双方国家每年选派40名具有学术潜力的学者前往对方国家知名大学进行访问研修。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中方125所项目院校之一,有10余位教授入选,特别是近三年来西北地区高校所入选的5人均为该校教师。与此同时,该校选调优秀青年教师为引进的海外知名教授当助教,使这些青年教师有机会近距离、面对面地学习名家大师的教学方法,逐步也能开设大师、专家的课程,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本土化”。

现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一列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人才雁阵”——领头雁是特聘教授、“三五人才”、省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百人计划”全职、短期项目入选人等高层次人才教师;振翅两翼的是讲座教授、学术带头人和“百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人;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尾雁紧紧相随。

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不仅外语专业的教师可以熟练使用外语教学,而且有越来越多的非语言类教师也可以用双语教学。商学院已累计开设了57门双语课程,培育出《财务会计》国家级双语示范课,《财务会计》、《国际商法》两门省级双语示范课,1个省级商务双语教学团队。

2012年4月12日,以培养外语教学名师的摇篮为发展目标的西部外语教师发展中心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成立。据介绍,该中心不仅要满足西安外国语大学本校国际化师资培养培训的任务,还将通过与兄弟院校的合作,打造西部高校外语教师交流互助的平台。

中外联袂培养新型国际化人才

该校在吸引、开发高层次、高质量国际化师资的同时,也在多维度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2004年开始,该校与国外知名高校签订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个层次的合作交流协议75个。通过合作双方相互之间对各自所开设课程的评估,采取学分互认、学生互换、学费互免等措施,为学生创造优惠、便捷、可靠的出国学习机会。学生分别在中外大学通过“双校园”的学习方式,获得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具体的学制形式是:在本科教育阶段,西安外国语大学与国外43所高校开展了“1+2+1”(1年国内学习、2年国外学习、1年国内完成毕业论文)双学士学位、“2+2”(2年国内学习、2年国外学习)双学士学位、“3+1”(3年国内学习、1年国外实习)等公派留学的“双校园”联合培养。在硕士、博士层次的合作培养中,该校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洪堡州立大学、休斯顿维多利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3+1+1”或“4+1”本硕连读项目。2005年,与法国里摩日大学、里昂高等师范学院、普罗旺斯大学开展了“2+2”、“1+3”等联合培养博士项目。

这种模式把中外大学的教学模式完全融合在一起,全面引进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课堂讨论、实践环节、案例教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国内直接享受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国内培养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

该 校在非外语类专业的设置上,通过强化使用外语来体现专业的国际化特色。与国家审计署合作的 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 教改班,将国际化办学与国际专业资格认证相结合。ACCA 方向的培养计划具有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特点,最新国际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金融贸易和信息系统等14 门核心课程,全部采用国际同步的最新英文原版教材。第一学年强化英语,从第二学年起,用英语或双语开始核心课程的教学。

现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非外语本科专业前两年英语课程增加到936课时,基本达到了外语专业的标准。

此外,该校于2007年成立了国际学院,目前已与美国、英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以多种形式开展外语和国外大学基础课程的培训计划。这为国内高中毕业生提供了一条新型的留学海外、获得国外品牌大学文凭的学习途径。为使学生不仅掌握语言知识,同时能更快地融入国外的交流氛围,该校在美国、英国、新加坡建立了国外实习基地,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海外职业生活的磨炼。

国内学生不可能全部都出国学习,因此,国内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目标,就必须优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机制。近年来,西安外国语大学加快了构建国际化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开设利于学生国际意识和全球观念的国际性课程,着力提高学生外语的应用能力、国际交往能力和在国际化及多元文化环境下生存的能力。户思社认为,培养国际型特色人才是外语类大学与其他高校展开错位发展的需要。全国目前有1900余所大学,超过80%的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一些院校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已经或即将开设一些非通用语种,而且随着高等教育界对内涵建设的重视和加强,教学质量会不断得到提升。高等教育外语教学的这种发展趋势,势必与专业性的外语类大学在人才培养层面上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同位竞争”。外语类大学必须立足传统优势,挖掘特色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在巩固和扩大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主动与其他高校展开错位竞争,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国际型高端外语人才上着眼和着力,这样才能抢占未来高校竞争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