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并且强调指出:“音乐教学中应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歌唱呢?以下是笔者在音乐教学中所总结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美好的歌唱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歌唱的兴趣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要培养学生伴随老师快乐地投入到课堂的歌唱学习中,必须创设美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为之动情。例如:在音乐教室贴几张学生熟知的歌唱家演出剧照,贴一些介绍歌唱的发声常识图片,可以引起学生对歌唱的注意;又比如:在学唱一首新歌前先让学生听一首风格相近的流行歌曲可以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歌唱。

二、合理使用范唱,激发学生参与歌唱学习的热情

在音乐教学中,范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老师如果能灵活运用这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热情,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歌唱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歌唱学习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进而才能进一步表现音乐。因此,在进入新歌学习后,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从录音范唱中体会歌曲的特点,熟悉歌曲的旋律,牢记歌曲的歌词,饱含热情地参与歌唱。

三、在教学方法上,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一定的识谱方法和歌唱技巧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简单、准确地指导学生了解乐谱中的音符、表情、力度及速度等音乐记号,使学生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意境。那么对于唱歌,首先要正确地安排换气,逐步培养乐句的感觉,能够完整地把歌曲唱会。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部分相同,哪里有了变化,哪一句唱得强,哪一句唱得弱。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来选择唱法,安排力度,逐步学会有层次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在歌唱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注意音色,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地歌唱,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唱歌的姿势,要求学生嘴巴张开……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唱歌技能,就能够比较自信地在大家面前有表情地歌唱。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歌唱的学习规律,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自信、有表情地歌唱。

四、在教学评价上,多采用鼓励的语言,使学生乐于歌唱

心理学者威廉·詹姆斯说:“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 在课堂中,应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老师应该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演唱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喜悦。我在每一节音乐课中,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我就给予积极的鼓励,抓住点点滴滴的成功现象及时称赞,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而乐于歌唱。记得有一次,在一个班级的期末表演中,有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女生,在我的积极鼓励和全班同学的热情邀请下,她上台演唱了一首《青春舞曲》。尽管她很紧张,声音有些发抖,唱得也不够完整,但是,教室里仍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五、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歌唱记忆力,使学生的歌唱学习富有成效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把歌曲学了一首又一首,但是经常出现一张口就忘了歌词的现象。因此,在歌唱教学中应通过一些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歌唱记忆力。首先,在歌唱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歌唱注意力,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歌曲的演唱学习中来。其次,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情绪,不断改进歌唱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歌唱的学习兴趣。再次,应该合理有序地进行歌唱学习和复习,比如有选择地安排轮唱、齐唱、小组唱、合唱、表演唱、配乐演唱等形式进行学习和复习,提升学生的歌唱记忆力,使学生的歌唱学习富有成效 。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好各个环节的教学,用生动灵活的教学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语言和动听的歌声打动学生的心扉,唤起学生的歌唱热情,培养学生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更加喜欢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