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的根本观点,起着统率社会价值理念的核心作用。在国民教育中融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实需要,是社会主义事业长盛不衰的神圣使命。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政治素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人生价值,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充分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自觉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价值观的迫切性 努力构建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大变革、多元化的时代,人民的价值观念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价值观念的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信仰由一元为主导向多元并存发展。这些转变强烈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和灵魂。当代大学生能否正确把握住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中国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要坚持什么宗旨,树立什么样的精神,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走什么样的道路的大是大非问题。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迫切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来源广泛化,各种思潮都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当代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和复杂化的趋势。这种多元的社会思潮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造成了消极影响。在理想、信念及追求上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在大学生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遭到怀疑

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一直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飞速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是世人公认的事实。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问题不可避免的显露出来。如商品经济所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权利集中所带来的贪污腐败,不同行业分配的失衡,社会上的道德沦丧,诚信的缺失。对于这些每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的问题,由于大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缺乏,社会阅历不足,难免对于出现的这些社会问题而陷入迷茫,甚至出现怀疑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潮。

2.爱国主义精神受到削弱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是民族复兴的动力。但是随着国内外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传播,西方国家所大力宣扬的价值观,无不对涉世尚浅的大学生造成影响。西方国家鼓吹的“人权大于主权”,引发了中东地区的所谓“阿拉伯之春”。更有个别西方国家利用国内民族关系中的问题挑唆和制造民族矛盾,极力煽动民族分离。“台独”、“藏独”、“疆独”无不得到某些西方国家或明或暗的支持。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也给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了挑战。

3.集体主义被淡化

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物质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影响下,致使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价值观念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忽视他人利益和社会价值,缺乏对社会对集体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个人主义极度膨胀,导致同学关系冷漠,集体参与意识淡薄。当他们的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个人价值无法实现,个人目标遭受挫折时,便会迁怒他人,怪罪社会,往往又会表现为消极厌世,愤世嫉俗。

4.道德荣辱观念被混淆

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道德水准出现滑坡。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在社会和大学生当中影响颇深。社会上各种道德败坏的表现也逐渐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面对社会的各种思潮,对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缺乏清醒的认识。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客观标准往往判断不清,致使是非观念模糊,荣辱观念混淆。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内容上积极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不回避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中去。在方法上也要不断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忽视受教育者的真实需求,缺乏思想的交流与共鸣。要改革思想政治课“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切身利益问题,多给学生提问和讨论的机会,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事例展现给广大学生,始终让正确的理论导向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

价值认知和价值判断力是与人生的目标及生存价值相关联的。大学生的价值认知能力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光靠理论灌输所能解决的,正确的认识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树立。因此要不断加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诸如通过社区服务,扶贫活动,红色旅游,生产实践等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在广大群众中吸取营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传统道德,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巨大变化,通过这些变化让大学生真正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实践增强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矛盾的判断力,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脱离社会实践不可能使大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特色,是长期形成的。不断丰富和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文体、联谊等活动,促使学生参与到各种集体活动之中,使他们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应该对集体承担的责任。这样学生的价值理念会在各种活动中得以具体化,直观化,进而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团队精神与人际关系。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在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增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

4.加强党校活动的开展

党校是培养学生骨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要坚持有组织的党校活动的开展,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培训班,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核心,着眼于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素养。通过各种时事政治报告会,吸纳更多积极分子参加,以开拓学生的政治视野,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积极分子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

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是一个艰巨的工作过程,使他们在意识形态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真心实意地拥护党和政府,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正确的荣辱观,是我们高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职责。为了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和工作热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陆岩,姜国玉.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思想政治研究,2011,2.

[2]蒋笃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J].思想政治研究,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