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应用技术研发方面潜在的优势及这些优势当前受制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提高应用技术研发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应用技术研发 能力培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的科研可分为高职教育科研和应用技术研发两种类型。由于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科研基础十分薄弱,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骨干尚需一定时日。尤其是较多的高职院校基建任务重所造成的办学经费紧张的状况,致使科研经费极为有限。然而,教师职业发展需要和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的约束,客观上又驱使高职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长期来,受以上因素综合影响,大多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走上了不给科研经费或给少许科研经费的“教育科学研究”类的科研之路,而荒废、甚至忘却了“应用技术研发”这类更为重要的科研之路。当前,在各高职院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确定的“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的精神之际,探索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应用技术研发能力,促进高职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在应用技术研发方面的潜在优势

高职院校应用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是事实。但是,与普通高校比,高职院校在应用技术研发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优势,认清这些优势,对发挥利用好这些优势十分重要。这些优势主要有:

1.学校与企业联系密切。应用技术研发是指对生产服务领域中的新产品、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管理的研发。高职院校要想搞好应用技术研发,必须与行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才能深入到行业、企业的生产服务领域中,了解行业、企业应用技术的需求和研发情况,以便参与、合作。然而,“校企合作”办学是党和政府对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要求,并将这一要求定为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当前,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促进下,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不断深化。

2.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开展应用技术研发需要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国家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原本就有要求,如: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要具备“双师”素质;要有一定的行业、企业实践经历;根据学院计划安排经常到行业、企业进行社会生产与服务的实践锻炼等。同样是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推动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行业、企业实践锻炼中,其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3.师生皆以实践教学为主。实用技术研发,需要参与者有较多的生产、实验的时间作保证,以便在生产服务实践中与企业人士一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付诸实验和攻关解决问题。另外,高校开展实用技术研发的实践证明,研发中苦战攻关、建功立业者,不仅有教师,还不乏在校大学生。在应用技术研发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不仅要有教师,还要有在校高职生。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的一半以上的要求,为高职院校师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在贴近社会、深入企业方面提供了物质保证和时间保证。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推动下,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达到,或正在达到。这种师生皆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特色,为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提供了便利,是高职院校的“先天”优势。

高职院校应用技术研发优势受制的影响因素

令人惋惜的是,校企双方,尤其是院校自身,对以上优势只是为落实实践教学作考虑,并未用来开展技术研发,从而使这些优势在应用技术研发方面受到了严重制约而仅为潜在优势。究其受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办学思想观念及定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受中职教育影响,对高职办学只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缺乏高职教育发展对于企业技术进步的合作与服务的思考与定位,从而影响了高职院校应用技术研发能力的培育与提高。进一步讲,这种思想观念源于对高职教育中“高”的成分认识不够,而对“职”的认识停留在中职层面上所造成的,其结果恶化了高职教育中师生重技术技能操作,轻创造创新能力培育的弊病,影响了高职教育全面、健康发展。

2.对高职教师科研素质及职责的定势认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为高职教师学历较低、授课任务繁重,难以担当应用技术研发任务,把教学任务完成好就不错了。其实,近年来高职教师的学历要求和企业实践经历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之社会就业需求变化以及高职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使一批批既有高学历又有生产实践经验的青年充实到高职教师队伍中来,使高职教师胜任应用技术研发的素能不断提高。但有些办学者没有觉察到这种变化,仍抱守原有的高职从中职“脱胎”、教师缺乏科研能力的思维定势,未根据条件变化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对学院应用技术研发能力的培育与发展作出应有的举措。

3.“经费紧张效应”的影响。高职院校的“经费紧张”不仅是“经费瓶颈”问题,更是一些办学者由于经费少在思想上造成的“观念瓶颈”问题。在“观念瓶颈”下,失去了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眼光。而科研经费,首当其冲地受到了“观念瓶颈”影响——不给或给一丁点儿,从而加剧了高职科研发展中遭遇的“瓶颈”问题。经费少,并不意味着不能办好科研。事实上,应用技术研发并不是依靠院校自身投入而进行独自研发的,其经费主要靠企业、行业和社会的援助,靠政府的支持等多种渠道。许多高职院校发展的实践证明,一些办学者面对有限的资金,往往首先考虑的是“盖楼”需要,其次是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需要。而最后的结果是:从科研经费中抠出的有限经费或许起到了丁点儿缓解作用,却没有解决任何想要解决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导致耽误了科研能力、科研引领各项工作发展等深层次的内涵建设问题,严重影响了院校发展。“观念瓶颈”排斥了各种科研经费筹措思路,堵塞了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培育的各种路径的状况,致使学院在低层次中徘徊缓进,难以较快发展,更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情况下,经费少不是阻碍科研及学院发展的主要问题,“观念瓶颈”才是问题根源。

提高高职院校培育应用技术研发能力的途径

1.转变思想,树立以科研引领发展的新理念。①纠正轻视科研的“观念瓶颈”。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经费少与全面科学发展的关系,杜绝“经费瓶颈”导致“观念瓶颈”——不能因经费少而轻视或荒废科研。当前,高职院校要确立大学教育观,增强科研意识,树立以科研引领高职教育全面、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抓紧抓好科研工作,以科研引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②科学定位高职科研工作。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因此,高职科研应以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管理的应用研究为本位,其次是高职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这两类研究应相互渗透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中,有力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提高,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2.科学构建科研激励机制。①制订好科研发展规划。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学院科研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要用科学的发展愿景、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和有力的保障措施,激励人志,鼓舞人心,催人进取。②加强激励制度建设。学院要制订有利于科研人才成长与发展的激励政策和制度。尤其要实施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教职工科研工作考核奖励办法》这两个基本科研激励制度。激励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激励创新、激励人才成长、激励优秀团队建设上。制度执行中,要避免重数量、轻质量、搞平均主义的倾向,要体现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激励政策,使贡献突出的优秀科研人员真正起到榜样作用,对广大教职工切实起到激励作用。③搞好二级科研管理。许多高职院校实行了二级管理,使系部科研管理有一定独立性。二级科研管理的关键是明确学院和系部的责、权、利。院级管理主要是制订全院的科研管理政策制度,根据科研发展规划和系部科研能力的实际,合理分配科研经费,组织科研项目立项和成果评审,检查、督促项目完成和对系部科研工作进行考核、奖惩。系部管理则是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参照学院管理制度制订符合系部特点的管理制度并报学院审批,是对科研工作的具体组织、分配、监控和保障。④考核科研业绩。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的业绩要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科研业绩考核要科学化,应建立和完善的制度主要有:分层分类的科研工作考核制度;科学量化和代表性成果相结合的科研能力评估制度;以激励创新为导向的分配制度;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奖励制度等,为科研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3.多种形式产学研结合。①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通过搭建校企互动产学研合作平台,高职专任教师和实习学生深入企业,不但要学习掌握产业领域的新技术、企业的新生产过程、工艺流程,还要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服务、新管理的研发。②高职院校开办产业。校办产业是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办学的具体形式之一,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积极性不高时,尤其要重视这一形式的建设和发展。校办产业要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当前可优先从资金投入不大的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类专业做起,贴近市场,实施“产(业)、专(业)共建”。学院科研管理部门要设立相应管理机构对校办企业进行统一管理,使教师贴近市场做科研,以科研成果开拓新市场,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校办企业更利于实现与各方合作办学,建设好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使办学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4.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①增强自身“四要素”建设。当今社会资金已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有没有好领导班子、好项目、优秀技术人才和优秀团队,这是企业创新四要素,也是高职学院科研创新四要素。高职院校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经费问题,就要从领导班子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上转变、抓好项目、引进与培养优秀技术人才、建设优秀团队等方面下功夫,并长抓不懈;②争取横向、纵向科研项目。组织优势力量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有经费支持的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做好经费配套工作,并督促系部圆满完成这些项目③建立科研基金制度。通过向社会各界筹措资金,建立科研基金,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应用技术项目研究,培养人才和团队,使用好科研基金。

5.创新科研管理。①建设创新文化。应用技术研发离不开创新文化建设,要以多种形式营创新建文化氛围:举办师生共同参与的科技文化节,在师生中普及创造思维、创造技法、创意技巧、创新技能等知识、技能,订立师生共同遵守与维护的推迟评判、鼓励创意、宽容失败、允许重来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文化言行规范。②及时收集和发布科技信息。科研管理部门积极做好向教职工及时提供科技信息和科研动态工作,做好指导选题、立项和技术支持工作,帮助教职工向合适的报刊推荐发表和推广科研成果。③加强应用技术研发骨干培养。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应用技术研发骨干,做好选拔、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为科研骨干成长创造条件——抓项目,压担子,安排进修、考察和社会实践机会,促进科研骨干茁壮成长。④强化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功能。在项目管理上,为教师提供科研项目申报信息,帮助教师选题和申报项目,并通过制度建设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总之,高职院校应在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培育和提高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崔昌玺.试论我国高职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0(32).

[2] 王伟麟、严先锋.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3] 段峻、黎炜.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30).

[4] 陶学忠.创新创造能力训练[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2009.

[5] 马俊哲.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定位及实现途径[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