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基地建设的飞速发展,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没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学科发展趋势及专业教育理念等问题展开了分析讨论,提出了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要将工程技术要素有机融入到管理载体中去的论点,强调要克服唯工程技术或唯管理的片面性以及将管理要素融入到工程技术载体中去的观点。

【关键词】 石油高校 工程管理 专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优化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11BZ52)、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培育研究”(项目编号SGH10146)前期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改革的研究必须密切结合专业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培育学校专业品牌与办学特色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要求,遵循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勇于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如何适应经济基础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价值。新形势下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改革及实践问题将是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长期研究的课题。[1]

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整个经济进入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的发展轨道。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许多重大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凸现工程活动的重要地位和工程管理的巨大作用,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工程时代。[2]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迫切需求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而我国目前这一学科的发展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科本身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3]。然而,我国的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却不相适应,与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进程不相适应。

首先,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应当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培养的毕业生数量上讲,与社会发展要求基本同步,适度超前;从质量上讲,不但知识结构,而且能力素质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教育结构上讲,切实解决近年来石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中反映出来的人才层次结构不均衡(现场工程管理型人才供不应求,研究型人才供过于求),学科专业间不均衡(石油主干专业与其他专业),学校(石油高校与其他院校)间差距等结构性矛盾。

其次,应当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目前,还普遍存在专业口径过窄,毕业生适应性较差。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没有能优化配置,办学水平较低,办学效益不高。

石油高校工程管理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

工程管理是一个横跨技术与管理的学科,相比于工程技术类专业与管理类专业,其最大的特征是复合型,其研究对象是探究专门技术(如土木、水利等)的管理规律。广义的工程管理(Engineering Management)是指对有工程技术成分的活动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的艺术与科学,并不面向特定行业;狭义的工程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则主要面向建设行业。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定义的工程管理包括四个方面:重大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管理(包括规划、论证、勘设、施工、运行管理等);重要、复杂的新型产品、设备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重大的技术革新、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中的管理;涉及产业、工程、科技的重大布局、战略发展的研究管理。但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情况而言,主要是建设工程管理,是一种狭义的工程管理。[4]

国外工程管理专业主要翻译成英文Engineering management、Project management、Construction management。工程管理专业所在院系主要是工程学院(Engineering)、设计与环境学院(Design and Environment)以及商学院(College of Business)等,其中大部分在工程学院。[从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看,管理学科的发展主要围绕两个方向进行,一类是管理学类专业,主要是以管理科学、管理工程类专业为主。其中,管理科学类专业一般设在综合性大学的理学院或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类专业则主要设在科技大学(包括我国单学科性的工科院校)内。第二类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这类专业在西方一般设在综合性大学和科技大学之中并设立相应的教育管理机构,如商学院或工商管理学院。在我国近年来也逐渐得到发展。

从国外管理学科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类专业作为传统的学科其规模已相当稳定。1998年以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学科专业主要分散在工学和经济学两大门类,并在其下分别设立了管理工程和管理科学两个一级学科,而其中主要以管理工程类专业为中心。这类专业的创办起始于80年代初期,主要设置于各工科院校内,形成了依托一门技术专业学科的各类的具体专业(或专业方向)。与我国许多专业的设置一样,管理工程类专业也在培养目标与模式上存在着专业设置过细、专业领域狭窄、过于追求实用性、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弊端。1998年,教育部将管理学科单独列为一个学科门类,管理学科门类共有5个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图书档案学。其中,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新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该专业作为管理学门类的新兴专业,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思考,我们认为,该专业的性质是以管理学、经济学为基础,以工程技术为背景的管理类专业。这符合我国未来管理学科教育和管理人才需求中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根据石油、石化工业主业的需要,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建设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以适应石油、石化工程主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

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两点

其一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特色培养。根据石油高等院校的特色,将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加入石油特色。根据石油、石化工业主业的需要,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建设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适应石油、石化工程主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

其二是: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前几年的教学改革项目重在强调或重视“教什么”的问题,在完成了这一基本专业设置命题后,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是强调“如何教?”的问题,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群的建设正好解决了如何教的问题。因此,其发展的利益趋势是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群的建设问题。

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要将工程技术要素有机融入到管理载体中去

我校自1988年开设管理工程本科专业之初,就恰恰面临着我国管理学科教育走入低谷的严峻形势, “毕业分配难”成为管理工程专业面对的棘手问题。这也促使我们自90年代初就开始改造管理工程专业的探索,这些尝试包括对管理工程专业的进一步细分化(如对92届毕业生按“物资管理”专业方向的培养试点)和改头换面(如1993年在管理工程专业中试办国际贸易和金融信息管理等专业方向)。但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违背教育规律,这些尝试的效果不佳,并影响到了我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与合理。

作为石油高等院校,要培养适应我国石油工业需要的人才。为什么我们管理类有的专业“就业难”,比如“管理工程”这一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在上世纪80年代曾一度求大于供,而后来就变得很难就业,这里面的原因是多种的,但主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该专业已很难适应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那么,石油、石化工业行业的现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这个答案也是简单的,那就是要求我们石油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一定要培养既懂工程技术专业又熟悉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石油工业现场需要所培养的经济管理学生具备哪些工程技术专业的知识?也就是说这样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哪些岗位需要这样的复合型的人才呢?这些岗位的需求量有多大呢?正是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分析:石油、石化工业的主业主要有,勘查、开发、石油化工、机械、油建等;就管理学科来看,应当具有管理、经济和工程技术三个方面的基础,把学科的适应性和石油、石化工业管理的特殊性有机结合,重要的是要将管理作为载体,把工程技术的要素融入到管理中去,拓宽专业、加强基础,适应21世纪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结束语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基地建设的飞速发展,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没有的机遇与挑战。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要依托石油、石化企业,将工程技术要素有机融入到管理载体中去,克服片面强调唯工程技术或唯管理重要性的观点,不能将二者分割开来考虑问题;以及要克服将管理作为要素将其融入到工程技术载体中去的专业教育理念,若不这样考虑专业教育理念,则只能使得学科发展受到限制。根据石油、石化工业主业的需要,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建设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以适应石油、石化工程主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胥卫平.石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 陕西教育,2009(12):27–28.

[2]何继善,王孟钧. 工程与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J]. 中国工程科学,2008,10(3):9–12.

[3]李大庆.专家呼吁我国迫切需求工程管理专业人才[N].科技日报,2011 -7 -20:3.

[4]王雪青,杨秋波. 中美英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育,2010(6):36–39.

[5]胡小芳,成 楠. 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的比较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6):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