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各类考试中存在的作弊现象,寻找其存在的原因及危害,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加强管理,维护考试的公平,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 考试 作弊 防范 治理

此文章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JK008成果之一。

考试是学校检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考试本身是给大家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会,为有志之士展示才华的舞台,使更多的人才能脱颖而出。但是目前,在学校内考试、社会公务员招考、中考、高考、司法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及各种职业技能认证等考试中,存在徇私舞弊现象,甚至十分猖獗,蚕食人们的诚信之本,严重损坏考风,威胁公平竞争,影响社会稳定,值得人们深思。

考试作弊现状

考试分为校内考试和社会考试两种。对于校内考试,是测量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内考试中存在的作弊现象:主要有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传递纸条、接发信息、交换考卷、偷看资料、替他人答卷或故意将答卷暴露给他人抄袭、在桌上刻写有关考试内容、手上写公式等,这些是传统的作弊手段。

社会考试,主要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务员招录考试、司法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及各种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等,这些考试,涉及面广,人员层次复杂,全国每年达4000万人次,这些考试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重大的考试,如高考,牵一人而动全家,影响巨大。近几年,考试中徇私舞弊行为十分猖獗,不仅个体舞弊频发,而且团体性的舞弊事件也呈上升势头。2009年吉林松原高考出现群体舞弊案,2009年陕西专升本考试舞弊案,2010年1月16日广西公务员考试舞弊案,2009年12月山西太原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舞弊案,2010年研究生等招考舞弊案,2010年山西太原高考考舞弊案……社会考试作弊已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从产销各种作弊器材,尤其是高科技器材(手机、手表、眼镜、作弊文具、笔、橡皮、尺子、对讲机、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话等),卖试题 ,卖答案,传送答案,一条龙“服务”,把间谍设备用于作弊。特别是目前成人考试是作弊的重灾区,虽有部门管理,但查后无法处理。且社会考试每次在校园进行,都对校园是一次污染:对于四六级英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校内大部分厕所,张贴有买卖试题答案或作弊工具的信息;考试作弊的纸条等杂物遍及校园,对在校学生有极大负面的影响。

考试作弊的特点

从目前考试作弊情况看,呈现如下特点:

1.从个体转向规模化。原来考试作弊仅仅是个人行为,现在已是向群体行为转化。如2009年吉林松原高考舞弊案,就是学生、家长、教师及兜售考试作弊器材者,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传递高考试题答案的作弊案。

2.团体化。现在考试作弊,从试题,买卖答案、作弊工具出售等一条龙“服务”,分工具体,相互勾结,因而形成团体化。

3.信息化。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防止相邻考生互相抄袭实行AB卷;防替考,查身份证和指纹;接着又使用电子屏蔽仪和金属探测仪,防止利用手机等发答案信息;现在把可视电子监控和无线电移动监测车用于监考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进步与便利的同时,也有它灰色的一面。特别是3G手机技术用在考试作弊中,对监考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原来花钱购置的大量的屏蔽器将变成一堆废铁。电子作弊工具及技术更新换代快,比防作弊技术发展更快,真是防不胜防。为了适应考试防范的需要,考试组织者不得不随着作弊工具及技术升级购买新型的防范设备,也造成考试成本剧增。从监考角度看,监考已从原来的“人盯人”,到现在的“电子对抗”,真是考试作弊信息化。

4.从违纪演变为违法犯罪。原来考试作弊仅仅是考生个人的行为,但现在既有 考生、家长、教师、兜售考试作弊器材者、管理人员等其他人员的参与,并有信息和设备与金钱的交易现象,从违反考试纪律演变为违法行为,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1.从考虑作弊的成因来看,有两个层次上的因素:一是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的教育文化直接影响着教育观、学习观和人才观,“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的观念在当今社会还根植于人的思想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考生本人都希望和梦想着通过“国考”、“高考”、“中考”等林林总总的考试“入仕”而“治人”成为“人上人”。正是这种价值取向,驱动考生冒险作弊;二是政策导向。目前我国在人才选拔任用制度上的存在着以考定终身和唯学历的现象,以考试作为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国考、省考,凡进必考成为人才“入仕”的唯一选择;在社会各单位用人聘用中,重学历、重各种证书的情况比比皆是。

2.从考生个人原因来讲,考试作弊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

从客观方面讲,考生作弊是迫于压力。因为现在的考试基本上是“一考定终生”,在高度竞争的环境里,如果能通过作弊提高分数,那么将可考上较好的大学、有更多获得奖助学金、就业机会,并顺利拿到学位、资质或好的社会地位等。在强大的压力下,舞弊的动机非常充足。

从主观方面讲,考试作弊是考生道德滑坡问题。是诚信价值去向迷失,更有甚者有些人以作弊为荣,沾沾自喜,觉得应用高科技手段作弊是聪明的举动。所以诚信建设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们道德建设的一次大挑战。

3.从管理方面来看,学校考试,教育部及学校都有完善的制度,针对监考教师和学生有一套严格考试制度,从命题、印题、保管、监考、巡考、阅卷等,都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和要求,特别对考试作弊现象,有详细管理规定,严重时,可以开除学籍,处理时操作性强,约束力极强,能有效维护考试公平。而社会考试不同,从报名、命题、试题印发、运输保管、考试组织、监考、阅卷等是分离的,是多部门,多环节管理,多部门都是协作关系,没有直接的主管部门,没有一个完善制度对管理人员、监考及考生有直接的约束力。这是社会考试作弊猖獗的根本问题。同时对出现考题错误、试卷遗失,试卷泄密,考试作弊处理的认定难,缺乏具体标准和程序,处理时没有法律依据,对社会考生无约束力,对作弊者不能彻底打击,同时对于社会考试,监考难度大,有的是熟人,有人说情,是导致社会考试作弊漫延的又一重要原因。

4.考试的背后,利益驱动。现行考试是集考生的前途命运、家长望子成龙的利益期待、学校及地方政府评价教育质量的机制而产生的利益等于一体。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及学校教育质量,并进行相关奖励。更有甚者不法分子利用少数考生不学而获的想法,有可乘之机,把间谍使用的工具引入考试作弊中,违法获利,促使考试作弊愈演愈烈。

防范与对策

考试作弊问题,不仅损害考试纪律,破坏公平竞争,毒化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并且社会考试作弊问题涉及社会风气、社会道德、法制环境、政府部门管理等方面,为了净化考试环境,还考生一片纯净的天空,维护考试的公平,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刻不容缓,需要综合治理。

1.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点和重要内容,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诚信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最好的榜样,是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子女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建立良好的荣辱观;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分阶段进行道德教育。并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规校纪校风建设。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在学习、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大课堂。充分利用优秀的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重要礼仪教育,特别是社会组织考试,严格管理,使考生及家长、监考、管理人员进行一次诚信教育。

2.加强考试制度改革。“一考定终生”,一旦作弊成功,作弊的收益大,而相对来说风险却小。积极探索考试制度改革,已是应该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取消不必要的考试,防止考试泛滥,如职称评定与外语考试没有多大的必要,可以取消;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来确定考生成绩,而逐步过渡,不依赖“一考定终生”的考核办法。决定考生成绩,不是一次两次考试,而要综合日常学习、出勤情况、对知识灵活运用、社会实践等方式来衡量。这样学生不会为了一次考试而甘冒风险。

3.加强考试管理。考试管理,涉及考前、考中、考后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把每一个细节管理好。(1)对于雇请枪手替考的,从报名阶段进行控制,考试时验证考生身份证、照片及人三者的统一,确保上述信息一致。(2)加强对通过高科技作弊现象的打击。通过无线电管理机关对考场周围进行中各类无线电信号的监控,若发现可疑情况,无线电管理机关与公安机关联合打击。(3)对于高考等社会考试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从政府主管领导、主管部门、管理人员、考区、监考、巡考及考生等层层负责,出现问题,认真调查,逐一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建立个人诚信档案体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社会成员诚实守信。借鉴日本、德国等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的方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社会成员诚实守信。在全国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如实记载一个人在社会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诚信情况,若对于学习、工作、生活中有作假、考试作弊等,视为不诚实,且在个人诚信档案中如实记录,对考生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等相联系,对于这种代价高,影响终生的考试作弊,考生不敢冒这个险。

5.加大电子产品的监管力度。把对讲机、车载电台等无线电设备,像开锁公司的“万能钥匙”一样纳入公安机关和电无线管理机关的管理范围,严格销售手续,实名登记(用单位介绍信、身份证等),加强监管,确保有关设备合理使用,防止流入非法者之手,从源头上遏制使用无线电设备作弊现象。同时,对兜售、贩卖作弊器材的不法行为者,一查到底,严厉打击,使作弊者无处可逃。

6.加强立法,尽快出台《考试法》,依法规范考试 。通过出台《考试法》,依法规范社会考试的行为,如考试报名、考试命题、试卷印刷、试卷运输及保管、组织考试、监考、巡考、阅卷、分数统计等严格操作程序,层层分工负责,明确任务,并对考试中各种违纪现象,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处理。及时打击社会考试作弊等违法行为,维护考试公平、公正,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朱永新.诚信启示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章甫.人类为什么作弊[J].读者,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