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训练新式海陆军,改革教育,建立近代的外交机构,不自觉地促使中国步入现代化。由于以洋务派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决定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地主阶级挽救不了中国,中国的自救需要新的政治力量。

【关键词】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现代化

清末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走上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征途。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始学习西方的自救自强运动,由此开启了中国学习西方、仿效西方、追赶西方的近代化之路。

洋务运动的现代化

1.生产方式现代化——创办近代工业

洋务派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抵抗西方列强侵略,首先兴办的是军用企业。创办军事企业的同时,还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这些近代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制造,实行雇佣劳动制,生产的产品作为商品参与市场流通。引进的现代生产力和大工业生产方式,催促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生长,加快了中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刺激了一批官僚地主阶级和大量民用商人投资于近代新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 由于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新的生产力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发展起来的。

2.推进中国军事现代化——创建新式海陆军

19世纪60年代,各地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1874年,清政府筹办海防、建设海军。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2]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西方先进武器,这对于挽救清朝统治危机和抵抗西方侵略者起了一定的作用,也使清军向近代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因为洋务运动的封建性,致使具有近代意义的军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系统发育不良,在甲午战争中惨遭失败,这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3.开创中国教育现代化——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一个国家的近代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近代化。洋务派兴学育才的途径有三条:一是采用西法创办洋务学堂;二是翻译西方的书籍;三是派遣学生出国留学。洋务派虽然不自觉地对传统的教育思维和方式加以变革, 但却开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洋务派所建立的新式教育体系,开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也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它与洋务运动一起对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起了不可忽视的先导作用。但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洋务派在向西方学习上仅仅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延缓封建统治的合法地位而进行的向西方学习的探索,最终只能以失败收场。

4.促进中国外交现代化——创建外交机构,派出驻外使节

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外交体制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1875年8月郭嵩焘任清朝出使英国大臣,这标志着清代中国开始主动地观察了解世界、接触融入世界。在近代国际体系中,国际地位的安排最终遵循实力原则,国家之间并无实际平等可言。近代中国外交一方面反映了清代中国逐步由一个主权国家变成由西方资本帝国主义任意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国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状态中逐渐清醒,不自觉地走上一条布满荆棘的近代化之路。[3]

5.开启中国现代化的征途——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它分为三个层次:即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第一层次为浅层次,变迁较为容易;第二层次是一个中间层次,相对来说其变迁较为困难;第三层次是精神层次,这个更新观念的层次最艰难。[4]前者指提倡向西方学习制械练兵之术,中间指政冶观念,即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激烈争论,后者则指批判纲常礼教,倡导“个性解放”。社会实践的检验帮助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和改革家们逐渐意识到应该从提高民族素质上进行思想文化层次的思考,来推进中国的社会变革。由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封建性以及过分依赖西方列强的势力,所以尽管开启了近代化的征途,但并未使中国较快地走上近现代化之路。

洋务运功的启示

洋务运动最终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结束,同时也标志着旧式汉族地主阶级在中国近代的政治失败,从此旧式的汉族地主阶级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发展影响十分深远,给予我们很重要的启示。第一,使人民彻底认清了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事实,激发了更多先进中国人的觉醒和奋起。第二,中国既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水平,也要借鉴和吸收其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科学、文明的成果。第三,对西方的学习,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坚持学习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发展道路。第四,要遵循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要有耐心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稳步前进。

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现代化,促进了新的生产力的出现,催生了新的政治力量。但洋务运动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开始,显得仓促而忙乱。最终以失败告终,说明地主阶级挽救不了中国,中国的自救需要新的政治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广成.试论洋务运动与中国近现代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5).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尔敏.弱国的外交:面对列强环伺的晚清世局[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梁启超.新民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