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本论文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开设为例,在综合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沿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这一教学主线,建立该专业景观设计教学的多元化模式。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景观设计课程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西安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地矿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编号:JG10058)。

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与城市规划、建筑学密切关联,同时涉及地理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学、植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属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型的专业,如何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体现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问题,实践教学环节的不断改革和实施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和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和关键。

西安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2007年开设的新专业,专业开设以来就依托我校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优势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的安排,同时积极引进规划行业人才,进行城乡规划实践课程的开设,景观设计课程即为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一环。鉴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丰厚、动手能力普遍较弱等特点,本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探讨该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如何综合学生知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景观设计的方法、技能等,着力培养理论结合实践的现代新型应用型人才,为高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该课程的开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景观设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的景观设计课程主要针对城市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建筑学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开设,景观设计相关联课程的开设也主要以规划、园林、建筑和艺术为主,而与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衔接相对较少,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也主要以培养设计型人才为主。[3]但景观设计课程本身是属于文科和理工科相互交叉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知识结构复杂且综合性较强,需要初学者具有深厚的相关专业知识积淀。[4]

而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城镇规划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开设了AutoCAD、ArcGIS、3DMax、Photoshop等设计专用软件和辅助软件,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已经形成,并掌握了设计必备软件。在大三大四期间开设景观设计课程,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育社会需要的景观设计人才和城乡规划管理人才,将大学教育教书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双重功能有效结合起来。

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景观设计课程考虑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性质,在课程安排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室内轻室外、重计算机轻手绘等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尽管我校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遵循的是课堂理论教学+实例设计的教学方法,但在学时的安排上理论教学占据了绝对的主导,以48课时为例,理论讲授占据了40课时,设计实践仅学期末的8课时。

这种教学模式的安排使学生更多的获得的是对景观设计的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但因为设计实习安排在学期末,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不免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于陌生,不能够将理论很好地应用于具体的设计中。同时,景观设计的内容包含居住区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公园景观设计、街道景观设计、滨河景观设计等多种主题和类型,但鉴于课时的安排,只能选择一种类型的选题进行设计实训,很难培养综合性、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

2.重室内轻室外

景观设计的理论教学均以室内为主,对景观案例的赏析、景观美学的体现、景观要素的结合均以图片和幻灯片的形式获取,但这种方式获取的信息很难反映实际情况。如对景观空间尺度、景观要素尺度和人的尺度很难准确把握;学生很难获取以自身尺度为标准的景观空间感受;同时对于自然要素作用下的很多光影色彩也难以获得真实的直观的感受。[5]缺乏了实际观察和体会的景观设计作品往往是理想化的设计成果,其现实操作性较差,这也就是当前学习过景观设计的学生甚至景观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并不能一走出校园就能进行实际景观设计的原因。

3.重计算机轻手绘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手绘功底普遍较为薄弱,故而在景观设计实训中更多的是借助计算机进行相关图件的绘制。但手绘仍然是从事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必修课程,手绘表达是设计思维从大脑向手的延伸,并最终艺术化表达出来的过程。手绘表现是判断把握环境物象的空间、形态、材质、色彩特征的心理体验过程,是感受形态的尺度与比例、材质的特征与表象、色彩的统一与丰富的有效方法,其对环境空间的远、中、近景层次的先后处理、体面与体量关系的掌握、色彩与色调关系的理解、环境气氛与艺术效果都能做到缜密的安排。计算机手段固然在很多设计效果图的制作方面更有表现力,在手绘仍然是进行景观设计所需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

1.教学内容多元化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知识结构多元化、实战技能多元化的综合性、高素质景观设计类人才,故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多学科融会贯通的综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体。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注重理工科和文科的交叉。在扩展教学中,将文学、历史、地理、美学、工程等学科的知识体系贯穿其中;在具体景观设计的教学部分,既应该包括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理论及方法论部分,还应该包括景观设计的技术基础、景观设计制图和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最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开展独立的研究,进行某一专题性的设计。

通过专业教学内容和扩展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安排,使景观设计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2.教学方法多元化

(1)注重课程联系,强调系统性教学。在教学中发现,尽管学生学习了众多的专业知识,但较多的学生即将毕业对自己所学过的课程仍然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课程之间的联系性更缺乏思考。同样,在景观设计的教学和实践中也发现,尽管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已经学过,但同学们却未能将之很好的贯通起来应用。其一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善于将所学知识综合联系思考;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各自为战,缺乏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沟通与衔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团队教学意识,在教学目的一致的前提下制订统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增加联系性和系统性。

(2)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景观设计课题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案例+实物、多媒体+板书、被动+主动等多种形式的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实物 把国内外相关景观设计的实例作品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分析优秀设计作品的创意、内涵、外在表象和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掌握其中的要点,达到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参观公园、居住区、道路、校园等城市景观,使学生对不同类型城市景观的总体布局、道路的组织安排、景观小品的设置、植物的种类与配置有一个实质性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对一些景观要素的组织能有更深刻的体会。

多媒体+板书 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能够更为直观地展示一些景观的案例和图片,使学生能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加上适当的文字描述,教学效果明显;但对景观表达中的一些技巧性手法和一些规范性条款,多媒体教学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走马观花的感觉,这时,通过板书的简单几笔手绘就会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特别是对一些规范的理解就更为简单直观,避免了死记硬背但又与设计相脱节的现象。

被动+主动 被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接受的过程,该过程学生所需掌握的是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主动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即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基本知识以后,主动上台讲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一些设计案例的专业解读以及对自己设计方案的详细介绍,形成教师和学生互相讨论的教学方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全过程的实践训练,达到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目的。打破已往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实训的教学模式,将实训部分穿插于教学的全过程,在实训中主要采取模型制作和案例设计两种形式,实现手脑的双重提高。

在景观设计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安排由简入深的模型制作和设计的内容。如在景观要素学习中,让学生对水体形式、地面铺装图案、植物栽植方式以及各景观要素的组合进行简单的设计,并根据设计成果进行模型的制作。

在教学进入各专题景观设计后,学生的综合实训也就展开。根据不同的专题,给定学生特定的地块,让学生进行设计的全过程操作。首先带领学生到实际地块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地块的基地性质和周边的环境氛围,为设计理念的形成树立基础;然后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和技术知识,进行专题性的景观设计,形成景观设计的草图,通过对草图一步步地分析和完善,形成设计成果图件和文字说明;之后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师生讨论,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评议,发现设计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从整体到细部整个设计流程的细化成果;最后通过手工或电脑模型制作,将设计方案更为直观地展现出来。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至少安排三种类型的专题设计,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景观设计的方法,并基本能够胜任景观设计的全过程工作。

3.考核方式多元化

景观设计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对学生的考核应结合教学任务采取理论考试、模型制作考核和设计考核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核形式。

理论部分的考核与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一致,通过试卷形式考核学生对课程主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模型制作考核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成果制作一定比例的模型,掌握学生对景观空间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景观艺术化的处理能力;设计考核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景观设计方案,考查学生学习的综合效果。

结 语

本文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适合本专业的景观设计教学模式,期望建立一种从学科体系、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全方位综合、多元化推进的教学模式,旨在探索一种既能提高学生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又切合社会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通过景观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感官和心灵的双重收获,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切实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完成专业性的景观设计,为社会培养城市规划和管理以及景观设计行业的优秀人才,并推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多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菁.景观设计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87-88.

[2]俞孔坚.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学体系[J].建筑学报,1998,(2):58-62.

[3]王蓓,李新海,刘娜.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2):121-122.

[4]黄静.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多维性的思考[J].新西部,2009,(24):256-257.

[5]刘新燕,衣学慧,方大凤等.“五步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 2005,(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