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种类繁多且容易混淆,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十分难以驾驭。如何让学生轻松学习且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就人教版高中化学中的“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内容为例,探讨分类法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从生活中寻找分类法的原型

学生首次接触分类法也许比较陌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原型,使得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掌握分类法这种科学方法。通过这种引导,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笔者在介绍“分类法”时列举了“超市购物”的事例。超市里根据物品的功能和性能将物品分为食品区、生活用品区等,再将食品区分为熟食品区、水果区、零售区等,通过分类后顾客可以轻松购物。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学生很快就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体会到分类法的功用。在学生对分类法有了初步认识后,笔者便为学生列举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中的“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二、从化学视角体验分类法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酸、碱、盐,在此基础上,笔者分别列举了具体物质进行分类,从化学视角让学生真正体验分类法。

例如,酸性的分类标准,笔者列举了HCL、H2SO4、HNO3 、HNO2等,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再如金属氧化物的分类标准,列举了Fe3O4、CuO、AL2O3等,都是由金属原子与氧原子化合形成的化学物质。既练习了新旧知识,让学生对以前学习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又明确了同类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有章可循。

以教材的习题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转化关系:Ca→CaO→Ca(OH)2→CaCO3,分析和发掘习题蕴含的思维,帮助学生分析得出:含有同一元素的不同物质是存在内在关系的,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通过这点为学生学习元素族埋下伏笔。

三、 分类法的具体案例分析

分类就是找出教学内容的共同点,就是将相同的知识或性质相同的物质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使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总结出知识的共性、掌握知识的本质。

例如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笔者为学生总结了“加热法”和“液压法”。“加热法”是使气体发生装置微热,若浸没在液体以下的气管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导管末端有倒吸的水注,说明气密性良好;“液压法”是指通过压力差形成液面高度差判断气密性。然后通过分类比较后,让学生了解内在原理,掌握检查气密性的基本原理,得出:首先通过关闭活塞或加水实现密封体系,然后通过改变温度或体积改变条件,使定量气体形成前后压强的改变,在“软开关”一头发生明显变化,已达到检查气密性的效果。通过分类比较,让学生明白检查气密性的本质所在就是利用压强差,那样,不管是何种装置,学生都会迎刃而解。

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概念十分容易混淆,如:电离和电解,元素、原子及同位素,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针对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掌握知识点,笔者通过对学生已经学习的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引出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然后分别举出一些物质按不同类别分类,通过对比抓住各自的差异,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同系物的对象是有机化合物,同系物在组成的元素、官能团的类别、数目以及连接方式均相同,在组织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并且同系物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且物理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例如:CH3CH2CH3和(CH3)4C虽在结构上不同,但属于同系物,而乙烯与环丁烷的通式都是CnH2n,乙醇与乙醚它们的通式都是CnH2n+2O,但是由于官能团不同,不属于同系物。同分异构体是指化学式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既可以是有机物也可以是无机物。同分异构体可以简单总结为“五同一异”:同元素、同最简式、同分子式、同相对原子式量、同质量分数、不同结构。

在教学过程建立物质分类的初步思想,让学生体会到采用科学的方法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有章可循的微妙之处,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为整个化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