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12年5月15日至18日,陕西省教育强县验收组对志丹县创建教育强县工作进行了正式验收。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出席验收总结会并讲话。现将杨希文同志的讲话印发各地,请认真学习,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同志们,老师们:

刚才,普选同志代表验收组,对志丹县创建教育强县工作作了全面总结,认为志丹已经达到了教育强县的标准。待省政府批准后,志丹将成为我省第20个、延安第3个教育强县,这是省政府对延安市和志丹县教育工作的最高肯定。创建教育强县,寄托着14万志丹人民的期望,凝聚了全县各界之力。成功创建教育强县,是志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延安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志丹县和延安市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志丹创建教育强县做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广大师生和干部群众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这是我第4次来志丹,每次来都能看到新变化。志丹县2007年通过“双高普九”后,凭着红都人的执着,趁势而上,2008年启动创强工作,奋战4年,实现了新跨越。这首先得益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和行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教育工作纳入了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形成了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几大班子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教育系统真抓实干、督导队伍尽职尽责、全县上下强力推进的工作局面。创强以来,志丹县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投入达8.46亿元,其中县本级投入7.5亿元,投入力度很大,教育园区建设标准堪称一流。普选同志在验收报告里,总结了志丹教育的5个亮点,这对全省各地具有示范引领意义。刚才,赵璟副市长、刘志生副县长就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要求,讲得很好。借此机会,我就县域教育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要把县域教育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

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并且赋予了“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的强省新内涵。强省必强教,强省先强教。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就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让人民满意,首先要“有学上”,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我省各级各类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有所教的目标基本实现。当前,我省教育事业的主要矛盾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求矛盾,破解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也就是要解决“上好学”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学有优教,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创建教育强县,是在实现“双高双普”的基础上,开展的促进县域教育特色发展、竞相发展、优质发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而推动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双高双普”具有普及性,是达标性要求,所有县都必须通过;而教育强县则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目标,是县域教育发展的标杆。教育强县应当体现我省县域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承载教育改革的最新理念,践行教育工作的最新要求。教育强县要率先推进教育内涵发展,遵循教育规律,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保证,以管理创新为动力,合理配置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育在富民强县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内涵发展的核心。内涵发展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落实到一个县,就是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落实到学校,就是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面向全面,正确处理好分数与素质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面向终身,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动力。

推进教育内涵发展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与合力。近年来,志丹县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推广,为内涵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今后,要持之以恒地抓好这项工作。对党委政府来说,要科学谋划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广大家长来说,应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克服重养轻教、重物质轻精神、重学校轻家庭的做法,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作出表率。

二、要找准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几个着力点

内涵发展是个大命题,究竟应当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第一,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省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在硬件上的差距越来越小,许多农村中小学的条件比城市还要好。但城市与乡村之间、平原与山区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在教育理念、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生源质量、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可以说,目前义务教育的不均衡主要是内涵层面的不均衡。改变这种状况,要做好3件事。

一是争创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去年7月,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今年省教育厅也将与各市(区)签署备忘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年初,教育部已经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的评估与认定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家教育督导团下发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组织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推进标准化建设工程。5年前,我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两基”目标,今后,我们也要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

二是解决择校热问题。群众之所以择校,主要是因为不同学校之间办学质量的差距。解决择校热,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合理流转,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志丹县通过建立高标准的教育园区来缓解这一问题,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三是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信息化手段能打破时空和地域界限,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各地现代信息化装备工作基本完成,今后的重点要放在资源建设和加强使用上,要组织师生充分使用,宁肯用坏、不能放坏。

第二,努力提高学前教育科学保教水平。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开端、终身教育的起点。近年来,我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方针,推动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80%,“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初步缓解。志丹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学前教育的内涵发展,应在提高科学保教水平上下功夫。

科学保教,就是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防止和纠正 “小学化”倾向。2010年,92岁高龄的日本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作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样做,虽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但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如果施加无机化肥,苹果虽然长得又快又大,却不香甜。苹果的生长是有规律的,孩子的成长更是这样。人的智力发展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从学前到小学是浪漫阶段,初中到高中是精确阶段,大学是综合运用阶段。浪漫阶段是儿童开始体验世界、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时期,我们要保护孩子的童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教育强县要率先树立和推广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

第三,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高中教育承上启下,担负着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使命。高中教育不但会带动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还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要认真部署落实普通高中“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骨干体系建设,开展好“省级标准化高中联合督校”活动;推广宜川中学教学改革经验;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向辖区内初中分配政策;深入实施普通高中与高校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春笋计划”,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优质化发展。

第四,加强职业教育实训能力。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担负着培养市场需要的实用技术人才的任务。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职业教育纳入“民生八大工程”10个重点项目之首,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有效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是,目前县域职业学校“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专业设置缺乏特色,实践教学能力不强,一些学校招生困难,举步维艰。要加大市级统筹力度,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面向市场开办专业,根据需求进行培训,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适销对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出台政策,鼓励校企合作,既解决实训问题,又解决就业问题,还能解决企业用工问题。职业教育办活了、办好了,会直接帮助群众致富。

三、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主要措施

清楚了内涵发展的着力点,究竟应当如何促进内涵发展,主要要抓好4项工作:

第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老师能教出一批好学生,一批优秀的校长和教师能振兴一个地方。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要完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畅通教师补充渠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抓好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发展环境,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风尚,开展好中小学教师“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让教师成为社会尊重和羡慕的职业。志丹在改善教师住房、医疗和养老待遇等方面的做法,值得推广。

第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教育科研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动内涵发展的源动力。要加强县级教研室标准化建设,克服研究工作与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关注基层学校、关注一线教师、关注课堂教学,力争使每一所学校都成为研究基地,每一间教室都成为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

第三,创建先进的校园文化。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自律、一种自觉。在企业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三流的企业出产品,二流的企业出品牌,一流的企业出文化”。而在教育领域里则有这样的说法:“三流的学校靠管制,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一流的学校靠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到教育教学每一个环节,发扬地域文化特点,充分尊重、倡导多元文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说话”,使校园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暖的家园、幸福的乐园。志丹充分挖掘红都文化和陕北特色文化,做得很好。

第四,强化学校精细化管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教育内涵发展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是否科学精细。要在现代教育制度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完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岗位责任制、校务会议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等,有效推进依法治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管理中始终贯穿人文关怀精神,激发师生员工的潜能,激励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这里,我特别强调稳定安全问题。保障青少年的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教育工作的底线。必须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彻底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结合地方实际采取措施避免发生季节性事故,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演练。当前,要防止恶性伤害案件,防止学生溺水事故,防止疾病传染,确保校车安全运行,确保蛋奶工程和营养计划的食品卫生安全,确保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的安全。希望大家高度重视、高度负责,为师生创造一个和谐安定的工作学习环境。

同志们、老师们,古话说:“郡县治,天下安”,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力推动教育内涵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富裕三秦百姓、全面建设西部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