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翔县教育系统关工委紧紧围绕《凤翔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五年规划(2008—2010)》,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和“五老”的优势,在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家长学校建设、帮困助学以及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领导 健全关教工作网络

建立健全组织,切实加强领导。为了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该县教体局始终把建立健全各级关工组织作为首要工作抓紧抓好。成立了党委书记、局长为主任,主管副局长、督导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等为副组长、局各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关教工作领导小组。各镇(社区)、各学校也成立了基层关工委组织。

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工作水平。该县关工委以 “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学习型关工委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定期召开关工委成员会议,学习文件,传达精神,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使关工委工作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党政工作的要求。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包抓联系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评比表彰制度、宣传报道制度,努力增强各基层关工委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分解目标,夯实责任,及时调整,不断补充,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关工委成为了有活力、有生气、高效率的工作机构,营造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建家校网络,形成育人合力。近年来,该县各基层关工委在县妇联的指导下积极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培训,让更多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把创建示范家长学校工作常态化,累计创建省级示范家长学校1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12所,县级示范家长学校38所,社会型家长学校14所,促进了家长学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同时该县还积极组织参加教育部关工委举办的家长学校优选教案征集活动, 40篇教案入围全国评选。2012年4月份,该县启动了以“走进家庭、携手育人”为主题的大家访活动,全员参与,全生覆盖,全程跟踪,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经济困难、学习困难、进城务工、残疾儿童家庭,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教育更好地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使“三结合”教育工作更具特色、更有实效。

突出重点 开展教育宣讲活动

强化活动载体,传承文明美德。近年来,该县先后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系列教育活动、改革开放30周年读书征文活动、“我爱我的祖国”读书征文活动、“历史的选择”读书征文活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教育活动、“三秦书月·书香凤翔”阅读活动、“美丽世园、和谐社会”教育活动、“弘扬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教育活动、“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有奖征文、“《弟子规》进校园”活动、“可爱的宝鸡”系列读书活动等,各学校共组织诵读活动、演讲活动、征文活动等近千场次,收到优秀征文1600多篇,县级表彰奖励246多篇。今年,按照各级教育部门和关工委的工作安排,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 做文明有礼的凤翔人”主题活动和“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家园”主题实践活动,安排了“认识陕西 热爱陕西 建设陕西”主题读书活动,通过组织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提升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境界。

发挥五老优势,进行四项教育。在全系统各级关工委组织的带动下,“五老”工作呈现出生动景象,退休老同志有449人参与了关工委工作,成为“五老”辅导站的辅导员,有200余人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网吧管理、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健康管理、济困助学等多项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按照县关工委统一安排,在学校及基层关工委的精心组织下,一些政治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同志在学生中举办座谈会、报告会、专题讲座等200余场次,听讲学生5万多人次,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有趣的事例和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党的历史、思想道德、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

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守法意识。该县各基层关工委把法制教育工作放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法制教育纳入德育工作和学校教学计划,保证周课时2节,做到“教师、课程、教材、课时”四落实,并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在具体工作中,把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作为重点,以教育部推荐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读本》为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每年邀请司法、公安等部门同志作法制专题报告240多场次,并通过“警营开放日”、犯罪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活动增强法制教育实效。去年是实施“六五”普法的第一年,为做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遵纪守法、珍爱生命”法制教育周活动,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今年又实施了“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工程,联合团县委、文明办、交警大队为学生举办了生动形象并富有教育意义的交通安全讲座,教育学生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养成文明交通的良好习惯。

创新载体,提高关教工作实效

创办实践基地,培养综合素质。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该县建成了宝鸡市首家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基地”坚持以中小学生为服务对象,依托当地资源,开发了法制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烹饪、洗衣、军训、内务整理、手工缝纫、蔬菜种植、体能训练和社会调查等活动项目,并设立了“五室两房一区”等实训场所,即德育室、手工缝纫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影视播放室、手工洗衣房、烹饪练功房和种植园区,让学生“到社会中了解社会,到自然中感受自然,在劳动中体验劳动,在生活中享受生活,在探究中学会探究”。自开办以来,“基地”共举办培训活动47期,全县初中的八年级学生8000多人接受了培训。“基地”在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磨砺学生意志,强化动手实践,培养良好习惯,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做出了大胆而又意义的探索和实践,为推动该县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学生实践活动深受学生、家长、参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发挥中心作用,强化校外教育。近年来,该县以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为主体,不断延展教育空间,努力为少年儿童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积极举办全县青少年书法绘画大赛、中小学生诗歌创作、朗诵、歌曲小品表演大赛、中小学校园舞蹈大赛、庆“六·一”、庆国庆大型文艺汇演、中小学生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春芽杯”艺术比赛等活动,参与学生近2万人次,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同时,活动中心牵头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省市有关活动,先后参加了宝鸡市团市委,宝鸡市教育局举办的庆祝建队六十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省校外联举办的“童心迎奥运、丹青颂辉煌”书画摄影大赛、陕西省文化厅组织的“绿色奥运、绿色陕西”全省青少年书画大赛等活动,有百余名学获奖,精心编排的少儿舞蹈《茉莉花》进京参演荣获金奖。活动中心还多方搭建平台,为青少年施展才华、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并按照学生分布情况在横水镇、柳林镇,糜杆桥镇、南指挥镇、长青镇镇、彪角镇等地方建立了青少年活动站。这些活动站的建立极大的方便了乡村孩子,使他们有了正规的校外活动场所。

建设基层场所,助推关爱工作。该县结合实际,加强了乡村学校少年宫(“五老”校外辅导站)建设,全县各中小学利用空置房屋和场地改建乡村学校少年宫(“五老”校外辅导站)共106个,用房面积6000多平方米,艺体活动面积20000多平方米,艺体特色活动器材12000多件(套),各中小学新建的乡村学校少年宫(“五老”校外辅导站)实行校长(主任)负责制,一套班子,两套机构,由校长担任主任,专业教师和“五老”人员担任辅导员,成立了舞蹈、音乐、书法、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活动,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特长。部分乡村学校少年宫还聘请了民俗艺人传授剪纸、泥塑、草编等民间制作工艺,确立了自己的特色品牌活动项目,让学生在益智益趣的活动中,既掌握一技之长,又传承了优秀民族文化。

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弱势群体。该县教育系统各级关工委把关爱留守儿童、呵护弱势群体工作始终放在心头、拿在手中,对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和进城落户农村居民随迁子女入学按照“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共对5086名随迁子女上学进行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保证了随迁子女能公正公平的接受义务教育。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全县各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指定帮扶老师, 畅通家校联系绿色通道,依托各校心理咨询室,设置 “悄悄话”信箱,定期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救助和资助。在确定资助和救助对象时,将“留守儿童”作为一个重要参考条件,优先考虑,努力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促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近三年共为6000余名家庭困难寄宿生、贫困高中生发放救助金1000余万元。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关爱行动落实,今年该县教体局还与县妇联积极协调,在虢王镇实施“儿童成长家园”项目,组织开展了家庭教育工作培训,分层次针对老师(爱心妈妈)作了留守(流动)儿童教育与关爱服务讲座、针对儿童作了儿童成长动力训练讲座、针对家长(监护人)作了“做智慧父母,树健全人格”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讲座,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