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目标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中之重

随着新教材内容的变化,许多教师面对教学目标、内容体系、编排呈现方式的巨大变化感到无所适从。每一位教师需要对《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要求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对每一学段都有具体的要求,尤其在“解决问题”教学上教师要在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思维,多途径地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是“解决问题”教学的关键

常言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题目中只字之差却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甚至一个不同单位符号就表示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读懂题。首先是能将题目中故事情节内化成自己的认识,形成清晰的像,从而能区分题目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有条理地表述 ,使得学生在看图、看书等审题活动中得到了培养和提升。如:二年级上册P49第一小题,题中画了两根铅笔,第一根长8厘米,第二根画的长度是第一根的2倍。要求学生列式求第二根铅笔的长度。题目中条件没有直接给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楚已知什么求什么,并训练学生完整地叙述题意。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求第二根铅笔的长度,也就是求第一根铅笔长度的二倍是多少。通过分析情境,整理信息,明确组成数学问题的要素与结构的过程,准确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及问题才有可能正确地解题。

三、重视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教学的灵魂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起两个作用: 一是根据数量关系推断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二是根据数量关系可以确定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怎么列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都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到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进行列式计算。数量关系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思维方法, 为列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所以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怎样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呢? 数量关系有按加、减、乘、除意义的基本数量关系,也有结合实际素材的常见数量关系。第一学段的“解决问题”主要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运用运算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因此低年级学生对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的数量关系一定要清晰,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两步计算的问题是解决多步计算问题的基础,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的转折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教学中, 教师容易忽视帮助学生掌握寻找中间问题的方法,只是让学生自由解答, 只对解答的结果做出评价, 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因而造成了学生不会根据数量关系分析和推理得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也就是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给解决问题造成了思维障碍,也就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基本方法。

在中高年级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更多的进行发挥数量关系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等都是数学模型,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数学语言加以概括,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 ,“解决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引领着“解决问题”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创新发展。“解决问题”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会解答数学习题,更多的是教给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在生活工作中运用这些方法。 只要我们立足教改不断地学习、实践,不断地反思 、创新,探索出科学、完善、优化地解决问题教学的方式方法,就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