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升入初中后,正式开始接触文言文的学习,由于文言文晦涩难懂,导致学生普遍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厌烦,这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文言文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就能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之中,下面简单谈谈:

一、激发兴趣——轻松愉快中投入古文学习

“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激发学习兴趣最为关键。首先教师不能再越俎代庖地分析讲解,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我探究,体验探索的乐趣。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避免枯燥乏味。比如充分挖掘教材中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精心设计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或者把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上台表演,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或者在翻译句子等环节展开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等等。

二、注重积累——诵读记背中吸收文言精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参考在学生进入中学后第一篇文言文《童趣》的教学建议中就特别指出,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就是熟读背诵课文,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因此,诵读记背是吸收文言文精华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另外,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在优秀诗文背诵7~9年级的推荐篇目中,除诗歌外,还选入了一些短篇文言文,这些诗文供学生读读背背,还是为了增加学生语言积累。教学时,教师可把课内教材和推荐篇目结合起来,捆绑背诵,学生就会越背越多。比如在教学《论语十则》后,再布置学生记背课标推荐篇目中《论语》12章。学生在背会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或图书尝试理解,会渐渐着迷于孔子仁义理智信的儒学思想之中。

三、巧用媒体——展示中搭建学习平台

文言文时代久远,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视频、音乐等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就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促进对文言文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比如七年级文言文《山市》,是选自于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文中描绘的山上蜃景给人美丽而奇妙的感受。但是学生对这种景象是无法想象的,如果教师仅凭借教材大讲特讲,即便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依然是不知所云。所以教学伊始,教者就宜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海市蜃楼”的奇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自然融入到课文的意境当中,再让学生将观后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接着再读课文,与作者的感受和描绘进行比较,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顺势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当中。

四、参与实践——探究活动中发掘文言魅力

文言文的学习仅靠课内是不够的。必须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更多时间和更广空间对文言文更深入地探索,针对文言文开展实践活动,学习诵读、积累自己感兴趣的文言文,去发掘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汲取丰厚的人文养料充实自身文化底蕴,获得文言古韵带来的美的享受。比如,在开展“走进文言文”活动中,可以设置这样的活动内容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可以讲从文言文中寻找的历史故事讲给同学听,可以把同类的文言文归为一类汇编成册,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文言短文用配画再现情景或办手抄报,还可以开展文言文的知识竞赛等等,通过系列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在活动中养成主动探索、善于合作的品质。

总之,起始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无足轻重的,教师一定要多研究、多总结,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才能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