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得轻松 学得快乐——《比一比》教学设计与解析
作者: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秦家坝完全小学 方佐林
发布时间:2012-06-06 19:17:30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使用量词。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运用一些量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
【教学难点】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识字,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情境图:清晨,我们来到一户农家小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相应的词语,然后借助图画读词语。
【解析】有层次性、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借助拼音读词语。(先分组读,再全班读)
3. 去拼音读词语。(全班读,个人读)
【解析】从借助拼音阅读到去掉拼音阅读,从简到难,让学生凭借第一次阅读的记忆再一次反复训练,让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更加牢固,采取各小组读,个人读,全班一起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竞争的快乐,这也符合一年级学生好表现的个性特点。
二、学习童谣,积累量词
1.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我们会读了,它们名字中的生字我们也认识了。让它们之间比一比谁大谁小、什么多什么少,好吗?(播放课件,学生自由说谁和谁比以及比的结果。)
2.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在作比较,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播放童声录音)多好听的童谣呀,你们也想学会说吗?自己读一读。
【解析】在学生自由比较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他们的比较很随意,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加强记忆和理解,插入一段童谣,既能规范学生的知识,又能纠正学生的发音,起到查缺补漏的良好效果。
3.检查读、评读。
4.练习说话,理解句意。
出示第一句: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还可以怎么说?(黄牛比猫大。猫比黄牛小。)你能把后三句也这样说出来吗?(指名回答)
5.强调“群和堆”两个量词。
课件出示一只鸭子,说说这是什么?再出示许多只鸭子,有多少只鸭子呢?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说是“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
出示一个杏子,看这是一个什么?再出示一堆杏子,想想这要怎么说呢?还可以说“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萝卜……)随着课件出示“堆”字,认读生字,认识“提土旁”。
【解析】通过举例示范,先让学生理解“群和堆”本身的意思,再学会运用,这种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加深印象,便于理解。
6.讨论探究:“颗”的适用对象,与“棵”的区别。
出示图片: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随着出示,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用量词“颗”。)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课件出示:一颗( ),有的同学说“一颗树”,小组讨论一下是不是这个“颗”字?为什么?课件出示:一棵树。(指出:颗是表示圆圆的、小小的东西;棵是跟树木有关的)
7.同桌之间背诵童谣。边拍手边背诵。老师参与其间和学生拍手背诵童谣。(此处在课上可让学生多做练习)
8.扩展练习:课件出示图片或动画,学生说出事物名称及数量,以抢答的形式开展。(教师注意每个地方的引导)
【解析】课堂采用抢答很容易引起课堂的高潮,让学生自由发挥,但教师一定要组织好,既要避免课堂纪律混乱,更要调动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三、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和水果,并且在他们之间进行了几场比赛,玩儿得既开心,又获得了知识,真棒!
四、作业设计
想一想我们周围的还有哪些事物可以进行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