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90后”贫困大学生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生儿,受经济生活条件制约,使其与周围同学相比,形成了一些自己鲜明的特点,成为高校教育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延安精神是我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用延安精神指导“90后”贫困大学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延安精神 “90后” 贫困大学生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DWH11-08

“90后”作为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生力军已逐步进入校园,他们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生儿,相对物质条件较好,富有朝气,思维活跃。而“90后”贫困大学生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一方面,生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对新思想,新事物,新科技的好奇心理和需求心理极大,接受能力较强。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困难,现实物质条件难以满足其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导致其心理问题更加突出,个性更加明显,行为更加偏激,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高校大学生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延安精神是我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相结合,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伟大的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反映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精神风貌、工作作风、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它是抗日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任弼时骆驼精神等的原生形态和具体体现。2002年4月1日,江泽民同志把延安精神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延安考察工作时强调:“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延安精神其闪亮的光辉,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人民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延安精神帮助“90后”贫困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延安精神以延安时期广大革命青年的理想和信念教育当代“90后”贫困大学生,使他们在革命光荣历史的学习中,自觉的提高个人思想政治觉悟,保持清醒头脑,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紧紧把握住社会政治方向。

第二,延安精神帮助“90后”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出生在网络时代的“90后”贫困大学生,喜欢网络,熟悉网络,也易沉迷于网络。延安精神教育“90后”贫困大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方面,要努力学习网络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电脑网络知识水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努力成为网络技术人才中的佼佼者。另一方面,要将虚拟的网络环境与现实环境区别开来,在学习网络知识的同时,要有理性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广交朋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

第三,延安精神帮助“90后”贫困大学生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物质条件匮乏是“90后”贫困大学生思想、性格等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他们一方面感受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来源不足,教育成本高昂,生活成本较高等原因,导致自身经济困难,难以满足其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极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心情低落,沮丧颓废的心理,甚至导致极端的情绪出现,危害个人及自身安全。延安精神的本质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回顾党的历史,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丰,从丰到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奋斗的精神动力。作为“90后”贫困大学生更需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才能在当今的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为自己创造财富,建立自己的事业。

第四,延安精神帮助“90后”贫困大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90后”贫困大学生由于从小就生活简朴,自理能力较强,性格独立,同时由于生活压力大,自卑心理等因素,部分“90后”贫困大学生表现出很高的自我意识,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延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民族儿女。“90后”贫困大学生应以延安精神的典型人物“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为榜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和高尚情操,做党的好儿女,人民的好儿女。

参考文献:

[1]张艳萍,赴延安考察重思延安精神——谈延安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EB/OL].http://xyw.njutcm.edu.cn/2009.

[2]雷文礼,刘江,刘巧平,高校“90后”贫困大学生教育初探 [J].价值工程,2011年8月,227-227.

[3]余嘉强,吴结.浅谈在大学生中开展延安精神教育[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6月,100-102.

扫一扫分享本页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