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幕在户县六中高三学生汪艳的脑海里至今记忆犹新。2009年5月的一天,在户县六中第一届“校园十佳”评选暨颁奖现场,高一(3)班学生汪艳从校长每世英手中接过证书,上面赫然印着“工作最热心”几个字;与这张证书同时映入脑海的还有一段颁奖词:“工作态度映衬出人生的热情,生活要热情,人生要温暖。热心将从她始!”

“别提那时候有多高兴了,真的,发自心底的高兴和激动……”汪艳说。时隔两年,满足和兴奋之情仍旧溢于言表。

从2009年起,为有效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特长和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户县第六中学以“班级三十最、年级二十佳、校园十佳”和“校园十佳教师”的评选活动为抓手,本着“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多元发展”的理念,尝试进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的评价模式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符合六中实际的师生评价体系——“321模式”。

传统评价体系的“轻”与“重”

始建于1923年的户县第六中学地处西安市户县县城北郊古娄敬庵遗址上,是一所拥有44个教学班、2200多名师生的普通完全中学。在近90年的发展中,学校的整体实力曾一度在全县名列前茅。但随着近年来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六中的生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在尝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校长每世英开始了另一个层面的思考。

“传统的师生评价旨在激励先进、树立榜样,也有着独特的鞭策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师生评价体系没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它忽视了人的个性和可发展性,众多的‘普通学生’没能受到认可。”作为一位长期在农村学校任职的校长,每世英觉得传统的师生评价制度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创造性,尤其是“像六中这样的非重点校”,在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评价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了。

每世英认为,传统的评价维度侧重于“轻多数,重少数”,将“三好”视为学生的最高荣誉,但5%~10%的“三好生”评选名额让绝大多数学生可望而不可即,在实际操作中,“三好生”往往成为了尖子生的标签和专利,久而久之它只树立了榜样却失去了原有的激励作用;侧重于“轻能力,重分数”,很看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文化课成绩,“只要学习好,一好变百好”,成绩成为学生评优的主要尺度,能力、态度和习惯等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成长潜能、个性特长也都得不到重视,一考定终身;侧重于“轻培养,重选拔”,其结果是资质禀赋较好的学生捷足先登,而那些为数众多的普通学生则因不符合评价标准的要求而失去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这样的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越拉越大;侧重于“轻人本,重制度”,更多地看重制度的刚性,衡量一个人优秀与否的标准有严格的量化和精确的积分,忽视了教育的复杂化和其本应该具有的人性化内涵。“教书育人的心灵塑造工程变成了抽象量化的数字考评,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扼杀了学生个性潜能。”每世英说,此外,传统评价还“轻过程,重结果”、“轻学生评议,重教师主观”、“轻家庭和社会表现,重校内组织活动”等等。

“在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中对传统评价体系的反思,对人本观念的迫切实践和对校情、学情的分析研判,激发我们坚定地、渐进地尝试对师生评价制度的探索。”在每世英看来,社会需要人才,教育呼唤创新,如何改变传统评价在人们心目中一成不变的习惯,需要有探索和实践的勇气,真正为每个学生、每个教师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

在考虑成熟之后,户县六中开始了评价制度的改革——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有意识地发现个人长处并挖掘其潜能,激励其成长;因材施教,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的放矢,为师生搭建全面展示才华的平台。

按照这样的思路,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户县六中引进西安名校的课程资源,为其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对于中等及学困生,学校以“成人、成才、成功”的校训为推手,大力施行校园“321”评价体系。“所谓‘321’是指学校通过开展‘班级三十最’、‘年级二十佳’、‘校园十佳’评选活动,运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打造亮点,助推学生成长的一种全新的评价体系。”每世英介绍说,“3”代表“班级三十最”,“2”代表“年级二十佳”,“1”代表“校园十佳”,这一比例恰好是3:2:1,故简称为“321”评价体系。通过定期开展班级内务活动、学生日常习惯的养成及良好品质的塑造等,学校可以更多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中华经典诗词诵读、运动会、文艺汇演、中外文化交流、十佳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为载体,打造学生身上的亮点,张扬其个性潜能;设立“成功·成才”十项奖,让品质优良、特长突出、进步显著、勤奋踏实的学生和成绩优异的学生一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六中为了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改变了单纯以告知成绩为主的假期通知书,新版通知书既对家长起告知作用又架起了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并对学生寄予了深切的期望。通知书首页是《致家长的一封信》,第二页向家长告知学生一学期来在校的考勤、纪律,各类竞赛活动的表现、历次考试的成绩及提高幅度情况,第三页通过思想、行为、奉献等8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恰当、客观、科学、发展的评价。

“学校多一种评价尺度,学生就多几分自信的动力。”每世英说。

作为班主任,六中教师严亚绒在日常的工作中,把学校的这种育人思想运用到班级管理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地发掘每个学生的每一点长处。“每周班会课时我组织学生开展找优点活动,小组内评选出每周之星,每月再汇总评出每月之星,这样一学期下来,全班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了头衔,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高。”严亚绒说,班级面貌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形成了“人人为集体,个个奋争先”的良好氛围,“这种评价制度是一个良性循环,它让优生有‘劲头’,让中等生有‘想头’,学困生有‘奔头’。”

不仅仅是学生,在“321”评价体系下,户县六中还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平台,铺就了成长的道路。据了解,学校以“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为核心,通过开设“名师讲坛”活动展示教师风采;建立“名师博客”,对外进行交流展示;开发校本教材,宣传校园文化;评选 “十佳教师”,激励工作热情……

“教育双璧”促学校内涵发展

从2009年起,户县六中开始了学校教育改革,在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师生评价体系进行深刻反思后,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新的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模式——“1331”课堂教学模式和“321”评价体系,被称为户县六中的“教育双璧”。

所谓“1331”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将40分钟的每节课划分为四个时段:导引5分钟,教师主讲15分钟,学生小组互动15分钟,最后总结5分钟,每个时段所占的比例为1:3:3:1。这一模式由“导学案”、“教学案”和“说课案”(简称“三案”)组成,围绕“三案”创设了两种课型:预习课和互动课(简称“双色课”)。在此基础上,该校还建立了“学科导师制”,把大班额分解成有导师指导的学习小组,班级的每个小组都要和一名任课教师组合,这个教师就是小组的“导师”,负责指导本小组成员的学习,还要对成员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帮助,真正把全员育人的思想和有效学习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两年多来,在“双璧”的带领下,户县六中内涵式发展取得很大进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校、西安市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先进学校、西安市“德育先进学校”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