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我们要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做出贡献。下面,我就数学创造性教育在当前应当确立和强化的几种观念与大家做以探讨:

一、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逻辑思维在教学中被重视,演绎推理过分偏重,形式论证过分强调。数学教育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的严重弊病,对非逻辑思维认识不足,忽视形象思维在创造中的作用,忽视直觉思维的顿悟作用,忽视数学审美的桥梁纽带作用。甚至认为数学思维只有逻辑思维,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素质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逻辑思维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的能力和提高数学审美能力,要把纯演绎式的教材体系,还原为生动活泼的数学创造活动。揭示思维过程,讲清概念的来龙去脉,利用数学的“形”,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训练,用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猜想训练,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数学创造性教育的目标。

二、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生语言的发展就是思维的发展,一个人没有很好的数学语言能力,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创造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教学就是传播数学语言,要把数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来研究,有数学语言培养的观念,在教学中要重视符号图示的表示和运用以及知识网络纵横交错的联系。如会用符号语言列方程解应用题,会用函数语言描述运动模型,会用逻辑语言论证,会用计算机语言计算。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数学创造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活动起着促进作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顽强的意志能促进数学创造,甚至可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而不良的态度和习惯则会阻碍和干扰数学学习和创造。好多人有较好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条件,但却没有成才,究其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个人的创造素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承担着加工和处理知识信息的任务,非智力因素在创造过程中起着动力性作用。从培养人才来看,只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才会产生更高的创造效应。

四、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要作为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行为观念,但由于很多原因并未真正在我们广大教师头脑中确立,“重教轻学”的问题仍然存在。教师要当好引导者,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发现和探索问题。数学教学是揭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活动,教师要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创造民主课堂,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互相争论,互相启迪,这样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创造,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加强数学应用

当今世界无处不用到数学,计算机知识,概率统计,线性规划,系统分析等现代数学知识在经济建设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数学教材必须改革,要重视应用,拓宽知识面,突出“数学建模”,引入“问题解决”,数学教学要加强实践环节,要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一些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建立模型,解决问题。这不仅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对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是数学的思维方法与时间方法的概括。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数学方法,同样也没有不包含数学方法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寓于数学知识之中,数学方法的突破往往促成数学知识的创新。我们知道数学思想方法包含在数学知识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仅仅满足于对思想方法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认识数学问题,才能把握思维活动的全貌,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知识的教学代替思想方法的教学的现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是不利的。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数学观念,促成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特别是在概念的发生,命题的形成,结论的导出,思路的探究过程中充分展示数学思想方法,通过长时间大范围的潜移默化,势必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