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令师生头疼,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阻碍交流的第三者,致使作文成绩难以提高。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该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该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达到教师、学生、作文的有力整合。

二、理论及实践

1.作文批改——写法交流阵地。

比如有一次,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思维,我故意布置了一篇老掉牙的作文题——“春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自己的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春天写了几处春天的景象,如春天的晴朗与温暖,春天的生机勃勃,但又写了春雨的凄凉与衰败,似乎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的所见所感。”而在互批中也这样写:“本文抓住春写了不少的景象,语言很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春的生机,文中却出现了不少春的凄凉与衰败,似乎给人以秋的感觉”。从学生的批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次作文的写作方法认识有误差,竟以为写春天的颜色必须是绿,生命必是旺盛的。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其实,春天时写雨景未尝不可,关键是写出春天景色的不同之处来。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绿是黄绿,绿中泛出黄点。所以写景作文的重点是把握住景物的特征,把看似相似的东西写出与众不同来”。如此一来,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又指导了写作方法,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达到了师生在写作认识中的交流与共识。

2.作文批改——思想交流阵地。

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了迎接县局领导来我校检查常规教学时做的某些工作。文中对为迎接验收老师精心备课,全校全面打扫卫生等突击做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他在自批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互批中这样写道: “本文取材于实际,但不能简单地把一件事定为好或坏。”那次作文之后,我曾做过追踪调查,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学生在社会、学校中处事,往往能客观、公正地观察,能辩证思考某些现象。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颇感欣慰。

3.作文批改——情感交流的阵地。

比如有一次,生物老师向我反映说某位同学像有心事似的,一节课什么都没听进去,提问时一问三不知,也不知怎么回事。这答案竟让我在作文中找到了,那周的作文话题是“选择”从文中显示出她收到了男生的一张纸条,正不知该如何选择。文笔极端细腻,心情异常矛盾,直至最后也没下定决心,甚至还求助上天告诉她如何选择。很显然,这是初中生常见的早恋现象,这种事不谈,学生思想彷徨,很有可能走上弯路;面谈,又会引起学生心理的恐慌让其无地自容。于是我便借作文批改进行了一次旁敲侧击的教育:“看的出来,文中的主人公正经历着一次痛苦的煎熬,别的不说,单是一张纸条就已搅得她睡不着觉,听不进课了。以后还能怎样?要知早熟的果子虽然好看,却是又酸又涩。我们是否应该帮她尽快走出青春的沼泽地?男女交往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个体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男女正常交往既有利于个体成长,又能增进对异性的了解,扩大交往范围,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关键是正确对待”。下次作文再交上来时,我发现“月亮不再昏暗,星星不再眨着迷惑的眼睛,主人公的脚步也坚定了”,我心中的那块石头也落地了。如此一来,既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又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何乐而不为?

三、成果分析

运用作文批改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水平,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也给了学生一个与老师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