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课标》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同时又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笔者认为,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将不再是教学的组织者、演示者和实验步骤的解释者,而应该成为实验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督导者和协作者。

一、放手学生,当好指导者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通常是先将结论告诉学生,而后把具体的实验验证方案和步骤详细列出,让学生“照章”行驶。这种方式固然节省时间,成功率高,在传授知识方面也有它的显著优点,但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始终只是实验方案的实施者,蕴藏在他们头脑中的创造性得不到释放,他们也体会不到实验带来的乐趣,更感受不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正如一位学生所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明白。”而探究性实验的内容、结果教师是已知的,学生却是未知的。因此,学生必须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活动,对实验的知识加以掌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某些总是进行解释或图表表述探究过程与结论,使之系统化,将感性知识理性化。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交流、合作、表达等方面能力都有独到的效果。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放手学生,当好指导者,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使他们创造的火花得以闪现,使他们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体验者。

二、以学生为主体,充当督导者

要改变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绝对主导,应完全放手交给学生去操作,以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使他们真正地去“做”学问。如: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教师可提出以下提纲进行督导:1.搜集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燃烧现象及灭火措施;2.假设燃烧的条件;3.设计实验验证以上假设。在“探究二氧化氯酸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时,提出:二氧化锰是否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在氯酸钾分解中能否用别的物质替代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另外,探究性实验相对于传统的实验,由实验员和老师单独完成。而实验用品、器材的收集和制作、资料的查阅、调查等探究活动所需要的证据,都要求师生共同参与(特别是目前的农村教育),并且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必须承担主要任务。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保证准备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而且不破坏环境?这也是探究性化学实验中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在强调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应视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活动。如:在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农药、化肥对农作物或水生物生长的影响”时,由于该实验部分物质有毒,所以应向学生强调自我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实验操作中加强督导巡视,对不规范的操作予以纠正,对学生在实验中的创造性予以表扬,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在教师的督导下,在实验的过程中得以培养和实现。

三、使学生充分交流,当好协作者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合作等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实验手段和记录方法,如:对比实验、分组实验、图表记录、分类记录等,以便使学生规范地表述实验结果,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2.实验结束后,要组织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由于受到知识面和化学素养的限制,在分析实验结果时,难免出现偏差,造成实验结论有很大的出入。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3.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在交流中教师应进一步当好协作者,鼓励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正视他人的不同意见,正如古语所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为将来从事各方面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提倡《新课标》、新课改的今天,为了使《新课标》顺利进行,使我们国家的教育与国际接轨,教师在教学中的理念应尽快转变,体现在实验教学中,就是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转换成探究性实验,教师也应转换成实验教学中的指导者、督导者和协作者,从而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实现教学相长,使学生充分自主有效地展开实验,让探究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实践意识,增强能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