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职业教育仍存在很大的弊端,职教集团的产生则正是应时之需,它通过整合各成员之间的教学资源,互相辅助、促进,将职业教育的外延式发展变为内涵式发展,促使职业教育从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式经营,从量的扩张发展为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职业教育资源的短缺,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的定义

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依托区域内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这类集团大部分是松散型的,一般由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导,将区域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一定整合后形成的。区域型职教集团有两个优势:一是建立与区域产业对口的精品专业,培养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技能型人才。同时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制订更为合理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有可能建立与区域内企业联合发展的机制。二是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区域生源共享,联合开发双证教育。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基地,企业向学校提供实训场所。企业向学校投资可望得到直接回报,投资积极性将会得到很大提高。学校之间也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等优势互补。

二、区域型职教集团化办学的特点

(1)服务范围的地域性。职业教育是与地方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地方经济的发展是职业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必须植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了解和掌握地方政府关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目标及具体任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技术咨询、成果推广等全方位服务。

(2)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区域经济的特殊性决定区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规划切合区域实际的专业体系,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紧密联系区域实际的教学内容。并积极主动地与区域内用工单位、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沟通,培养用得着、留得住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适用型人才。

(3)类型层次的多样性。职业教育类型的多样性,源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类型多样性的需求。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的多样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区域职业教育在服务对象上远远超出了职校学生就业预备教育的范围,而要承担本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多项任务。二是办学主体的多样性,同一区域内往往同时有政府主办、企业主办、社会主办及校企联办的多元办学格局。三是办学层次的多元化,即在区域内形成以初职教育为基础,以中职教育为主体,以高职教育为重点的体系完备、层次递进的职业教育体系。

(4)办学体制的开放性。一是对外链接上,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应该建立起面向市场、实现与区域经济零距离对接,而不是关门办学、与市场脱节的职业教育体系。二是职业教育本身要彻底破除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统筹无力,学校等职业教育机构之间互相掣肘、恶性竞争的职业教育管理的弊端,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的互通、互补和共享,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

(5)运行机制的灵活性。运行机制的灵活性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势,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职业教育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机动灵活的办学机制要求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密切关注区域产业结构的变迁,分析就业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不断增强自己的调节和适应能力。

(6)职教体系的融通性。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开通普教与职教的渠道,架设中职与高职的桥梁,实现区域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形式相互渗透,融汇贯通。

三、区域型职教集团的建设原则

(1)坚持准确定位、正确导向原则。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要以提高本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水平为导向,围绕产业集群构建专业集群。以专业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重大创新,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在办学模式上有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2)坚持示范带动、逐步推进原则。选择办学定位准确、工学结合紧密、办学质量好、辐射能力较强的职业学校进行重点支持,建设有较强示范作用的专业集群,强化实践成果的积累和有效经验的总结,宣传推广建设成果,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梯度差异的专业簇群,带动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内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3)坚持充实内涵、提高质量原则。充实内涵、提高质量是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制胜之本,充分利用企业、行业专家力量,科学规划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与发展,努力提升专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传统专业师资力量强、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充裕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加强专业内涵的提升和改造。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努力拓宽专业方向,增强专业的适应能力。

(4)坚持科学布局、动态调整原则。区域内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既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又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集群布局,妥善处理好近期与长远、数量与质量、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和谐统一,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区域型职教集团的建设策略

(1)推进专业集群建设。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首先要推进专业集群建设。深化校企全面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约发展。在新的专业布局基础上,选择一家或两家职业院校为龙头、以专业对应产业集群内的行业企业为依托、以专业建设为纽带进行建设。增强职教集团牵头单位“领航”能力和服务能力,发挥职教集团的品牌优势。通过推进专业集群建设,创建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品牌、特色和优势,促进校企信息共享,做大做强优质资源。在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内深化校企融合与产学合作,推动校企科技研发,缩短校企人才供求距离,推动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企业的人才资源开发,形成集团的品牌优势。

(2)推进集团内职业教育专业整合。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整合区域职教集团职业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形成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的专业集群建设方案。完成以对接当地产业集群建设的专业布局结构调整方案的制订,形成适应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建立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预测服务机制,制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专业整合方案。通过专业整合,形成区域职教集团内职业学校专业的集群优势,从整体上提升职业学校在区域内技能型人才的配置水平和能力,并实现以专业调整为核心的院校布局调整,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3)加强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在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培育和建设品牌专业,以品牌专业带动学校特色化建设,全面提升区域职教集团整体服务功能和竞争力。集团内各职业学校根据当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合理地设置和调整专业;品牌专业建设要依据统筹的原则,针对区域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形成合理分布; 加强集团内专业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校本教材建设,使区域职教集团内职业学校树立起品牌意识,以品牌专业带动一般专业,形成专业集合优势,提高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的结合度,以专业建设的特色化、品牌化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4)实施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统筹规划,调动区域职教集团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加强校际间联合,打造集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推广、展示产业示范功能的基础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对接区域主导产业,面向社会开放设施先进、管理先进的实训基地。与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使企业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利用区域职教集团资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开展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扩大服务功能。通过建设,使之成为区域职教集团内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企业的职工培训基地,也成为本地区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基地、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5)开展区域职教集团专业教学体系建设。区域职教集团要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紧密结合行业及企业的需求,制订区域职教集团各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指导方案的要求,积极推进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以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体系与结构,组织教学内容,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实施教学。

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相比较于行业性职教集团,发展较晚,集团的运作模式还有待摸索创新。区域性职教集团只有结合成员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资源集成共享工作,才能促进集团合作的深入与长远发展,实现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