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个性化阅读,进行个性化思考,流露出多彩的个性情感,才使课堂的“生成”充满诗意与鲜活,透射生命的活力。

一、留给生成空间——“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教学的预案设计不妨“简单”一些,要通过“删繁就简”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空间。

《丑小鸭》这篇课文的三幅插图分别是第二、三、七自然段的内容,而写丑小鸭离家出走后的遭遇的四、五、六自然段没有插图,这便给学生留下了生成发展的空间。于是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丑小鸭出生时、出生后及发现自己是白天鹅时不同的心情,再指导学生对这三个自然段逐一朗读达到披文以入情。接着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主学习四、五、六自然段,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读书感悟的成果。在自由、自主的空间里,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展现了各自的个性。在开放的课堂里,学生走进文本,兴趣浓厚地,反复地潜心学文,真正有了“心灵的对话”,激情之语喷涌而出,生成了许多超越文本的有价值的“意义建构”。

二、捕捉生成信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学生随时会生成出一些新的信息,甚至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时的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资源,敢于因势利导,暂时让“教案”搁浅,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离下课还有十分钟,我按照课前预设准备让兴味盎然的学生表演课本剧——《丑小鸭》,这时一个平时调皮的学生大声问:“老师,孵出丑小鸭的那个蛋是鸭蛋吗?”我一听,正想批评他没有纪律观念胡乱插嘴,又一想:这倒是个有趣的问题,便说:“谢谢你提了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大家想想,这个蛋到底是不是鸭蛋呢?你们能不能从书中找一找答案?”显然,学生们都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迫不急待地再次专心地读起书来。

生:它一定是天鹅蛋孵出来。鸭蛋孵出的只能是小鸭,长大也不会变成白天鹅的。

师:大家能从书中找到证据,证明这个蛋本来就是天鹅蛋吗?

生:这个蛋和其他鸭蛋不同,而且比较大,因为它是天鹅蛋。

生:既然它是个天鹅蛋,那它怎么会和鸭蛋在一起呢?

师:我也觉得奇怪,这个天鹅蛋从哪里来呢?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想一想吧!

生:也许是天鹅妈妈要死了,偷偷地把蛋放到鸭窝里,好让鸭妈妈帮它孵出小天鹅。

生:说不定是天鹅妈妈故意把蛋放在鸭蛋里边,让小天鹅能和小鸭子们一起快乐地成长,因为现在生态环境被破坏,天鹅也快活不下去了……

师:这位同学还想到严峻的环保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简直是一群小安徒生了。

面对学生的“旁逸斜出”,我充分调动自身的教学机智,打破计划,因势灵活引导。当学生提出疑问——“那个蛋是鸭蛋吗?”时,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含金量”,马上抓住这个动态资源,以问促思,激发学生再次拿起课本读书的兴趣。当学生达到“这个蛋无疑是个天鹅蛋”这个共识时,我不急于给这节课画上句号,而是利用再生成的资源引导想象:这个天鹅蛋怎么跑到鸭窝里的?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真正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课堂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

三、促进全面生成——“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尊重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给足每一个学生同样大的舞台,让他们都能跳出不同的但同样精彩的舞蹈。

学完《丑小鸭》一课,我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做些什么?”根据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我出示了不同层次的几个选题:(1)朗读能手(2)小小童话家(3)故事大王。学生们一见,兴奋异常。他们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题目。展示课上,学生的作业五彩缤纷,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时而悲伤,时而惊喜,抑扬顿挫。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有的续编故事: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他又回到了原来的家,之后又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有的干脆新编《丑小鸭》:那时的丑小鸭虽然又大又丑,却得到很多人的疼惜……在这次作业中,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展示各自的聪明和智慧,收获成功和喜悦。“百花齐放”的生成使作业精彩纷呈,也使《丑小鸭》更加丰满、鲜活。

课堂是瞬息万变、动态生成的。教师应把尽可能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节外生枝”,再适时地来点“和风细雨”,使之“枝繁叶茂”,让课堂乃至课外都一派生机勃勃,焕发生命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