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就以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中的《简单的图案设计》一节为例,谈一些自己的拙见,仅供大家批评指正。

在备课中,笔者注意到本节重点内容是解释复杂的图案是怎样由简单的“基本图案”变换形成的,学生已有前几节的积累,本节表面上是个综合应用、知识的积累。但课后的总复习13题却是一个难点,题目是这样的:

甲、乙两个单位分别位于一条封闭的街道的两旁,现准备合作修一座过街天桥,问:

⑴桥建在何处才能使甲到乙的路线最短?(注意,桥必须与街道垂直)

⑵桥建在何处才能使甲、乙到桥的距离相等?

笔者反复考虑,便设计了下列一个情境,其中穿插了一些连续性的问题:

⑴在橘园有甲、乙两个村庄准备修一条小路,为了省费用,怎样修距离最近?

⑵过了几年,村子的同侧有了一条水泥公路通过,村民为便于出产的橘子运往外地,准备在路边建一个果品集散库,一部分人提出选址要到两个村子的距离最近,另一部分人提出选址要到两个村子的距离相等,按两种要求各应建在何处?

⑶如今西汉高速公路通车,公路恰好从两个村之间穿过,阻断了两个村子的联系,于是决定在高速公路上架一座天桥,还是这两部分人提出同样的要求,桥又应分别架在何处?

学生按顺序研究下去,到第三个问题时学生有困难了,这时,以往的老师解决的办法通常是直接讲平移一个村子,要费好长的时间,结果很多同学还是搞不清为什么要平移,平移跟找桥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教师讲解很吃力。而我此时却随即设计了第四个问题:

⑷假如先不考虑公路的宽度,即将两条路边合在一起又怎样?我们再将街道拉开宽度距离,两个过程中村子的位置有何变化,是不是相当于在平移一个村子?现在明白桥架在何处了吗?

这时问题回到了第⑵层,学生当然没问题,然后伴以动画课件演示将公路拉开宽度和合龙的过程,学生当即明白了第三个问题,平移的道理学生一目了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目的达到了,学生学会了,老师也轻松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的确,讲授给学生一个知识点并不难,但要使学生都乐于接受、真正接受就不易了,我们只有在平时多加思考,怎样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实用化,更接近生活实际,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诱导性、易接受性,让学生永远乐不思蜀,沉浸在数学的海洋中,创设情境就是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我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创设了下列情境方式:

(1)歌曲引线: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割成(n-2)个三角形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分割点的不同选择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我让全班齐唱《长江之歌》,用“高山”、“平原”、“入海口”、“大海”形象地表示分割点选在顶点、形内、一边上、形外四种情况,学生印象深刻,从此难忘。诸如此类的“找朋友”、“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来讲图形的归类,数、式的分组等。

(2)现场实地操作:在讲几何图形中有关测量、作图、设计方案等问题时,选择恰当的室外场地、物体,以及学生亲身实践来达到情境的完全真实性。

(3)以游戏促进教学: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用教室的座位模拟坐标系进行数对找位游戏,做“变化的鱼”中相应的图形平移、轴对称、拉伸、压缩等游戏,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变化的关系。

(4)学科之间相互协作:和音乐、体育、美术、手工等科老师合上一堂课,将数学知识加入其中,如“五线谱”的平移、“琴键”的平移、对称;美术课上图形的对称美、全等、拼图等思想的融合;体育课上队形变化、投球概率等。这样做轻松了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劳逸结合。

(5)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是目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课题,它的高效、大容量、直观形象、醒目,尤其动画效果已赢得广大师生的普遍青睐。这也是创设新的教学情境的有效途径。

我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入,随着教师对教材的全面熟练和掌握,一定会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大家都会很好地选择、恰当地搭配、适时地运用设计,再配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定会使课堂教学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