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徐州徐海路幼儿园的自然劳动课火了。

系上围裙、戴上袖套、颠起小勺,切菜、烙饼、灌香肠、包饺子……孩子走出教室,全身心投入劳动实践,俨然一副乐在其中的“小大人”模样。当“过家家”照进现实,大人记忆里的童年也一同回归。为此,引来网友发出“我29,想读大班”的感慨。

其实,看似一句幽默的回应,背后却是对教育的美好期待。近些年,教育内卷已成为备受争议的社会现象。仅从学前教育来看,在各种特长班,汉语拼音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等都成了教学内容。在“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维惯性下,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也逐渐剑走偏锋。

导致每每谈及教育,总是与挑灯夜战的孩子、做不完的习题、考不完的试和屈指可数的周末假期画上等号。不知从何时起,教育变成了一副苦不堪言、不堪重负的模样。

我们不禁要问,教育应该是这样吗?

在此背景下,作为“一股清流”的徐海路幼儿园,在充分释放孩子天性的情况下,实现了“不养闲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番模样!

徐海路幼儿园的自然劳动课为啥受欢迎?

据央视报道,“一年四季,只要天气好,孩子就会在院子里一起上课,一起做好吃的。老师会根据每个自然节气,教孩子做应时应季的美食。”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课程设置,孩子不仅可以了解农事活动、了解时令更替、了解万物生长,还能锻炼动手能力,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

此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还能让孩子在游戏玩乐中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进而在幼小的心灵种下厉行节俭的种子,体会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据悉,徐海路幼儿园的自然劳动课不仅有烹饪,还有缝纫、编织等。课本知识变得可触可及,可感可知,有趣更有意义,不仅开阔孩子的视野,也培养了孩子的兴趣。

在我国,“一老一幼”总是牵动着民心,学龄前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也很关键。此前,国家相继出台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对学前教育到底怎么学、学什么提出了指导意见。幼儿园应当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科学实施教育活动,让孩子拥有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被徐海路幼儿园的孩子所感染,发自内心地替孩子高兴,恰恰是因为如徐海路幼儿园园长所言:教育的本质不是把每个水桶装满,而是点亮每一盏灯。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