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展开试点改革,放弃绩点(GPA)、实行等级制,在网上引起热议。

近年来,大学生过度卷绩点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针对这次改革,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副院长王世强也表示,竞争本身不是坏事,关键是卷得必要还是不必要。一门课程,如果能考到85分以上,从知识掌握上已经足够好了,没有必要再花很大的精力达到95分以上。

不止北大,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都在尝试等级制的成绩评定改革。取消绩点,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缓解“绩点为王”带来的焦虑?在实行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一问:

可以不卷绩点了吗?

在国内,对于等级制的探索,北京大学并非第一例。近年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开始探索等级制的评定方式。

就读于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王璐告诉中新网,四年前入学时,同济大学就已经在实行5分等级制,即针对95-100、85-95、75-85、65-75、0-65五个分数段,将学生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学生们得到某门课程的反馈是5、4、3、2、0分,不会获知更具体的分数。

与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以优秀率和优良率替代GPA不同的是,同济大学实行的5分等级制,最后还是会将所有课程的等级分换算为一个综合绩点,只是相较于百分制来说,数字的精确性较低,但并不代表着绩点的消失。

“我认为,对于不想那么卷的同学来说,等级制确实会起到减负的作用,不需要为了争每一分去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业焦虑。”王璐说。

然而,她也坦言,“如果什么数字都没有,焦虑自然会消失,但只要有数字、有量化,就会有竞争压力”。

二问:

卷的方向变了?

王世强表示,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对本科生实行等级制、放弃GPA的目的,是为了给同学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素质提升,比如听一些名家讲座,选修一些人文课程,参加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等。

对此,就读于某省属师范院校的学生刘彦对中新网表示,采用绩点制的学校普遍蔓延着“绩点为王”的思想,学生们作出的选择——是否加入某社团、参加某活动、竞选某干部,都围绕着能否加更多学分展开,而非兴趣和能力,许多学生的大学过成了“高四”“高五”。

在他看来,绩点制改革将促进这一现象的改善,“绩点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当前高校学生功利化的思维导向,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给予学生更多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综合能力的机会”。

也有学生持不同看法。王璐认为,由绩点制改为等级制,虽然竞争压力会小一些,不必再一分一毫地计较分数,但卷绩点就会转化为卷竞赛和考试之外能加分的项目。

对此,本科就读于国内高校、硕士就读于新加坡的留学生宋宇向中新网谈到,目前学生们还是将课程成绩和综合评价看得太重。他曾担任过学校的奖学金综评评委,见过一些学生或是“走关系”,或是递交各种滥竽充数的材料,将综评分数拉得很高。在他看来,这是另一种功利和内卷。

某高校学生陈茗则认为,单纯的绩点制其实更能公平地反映学生在某个专业课上的努力程度。她并不反对将志愿时长、社会实践等纳入保研加分或者评优,这本意是激励学生,她反对的是评价过程中的不公平,如挂名这种的不劳而获。

刘彦在采访中也提到,希望等级制改革的规章制度可以更加透明公平,保障良性公平竞争。

三问:

“卷王”怎么办?

实行等级制后,对保研和出国也带来影响。有同学提出,在保研时,不少外院系尚不认可等级制与优秀率,国外高校更是只接受GPA。

王世强回应,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将为有出国留学需要的同学提供一份证明,向国外学校说明等级制的评价方式。

关于等级制和绩点制对出国留学的影响,王璐向中新网提到,由于同济大学实行等级制,满绩只有95分,对于计划申请出国留学,尤其是想去顶级国外高校的同学来说存在劣势。但如果实行绩点制,他们就可以一点一点地向着最高分努力。

“从这一点来看,绩点制对‘卷王’来说是比较友好的。”王璐说。

此外,王璐还提到,在等级制下,同学们无法获知一门课程的具体成绩,以及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具体构成,导致一些同学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学习方向,不知该怎么努力、向何处努力。

专家:需进一步探索学生评价机制

适应等级制还需一定时间

对于绩点制改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长安向中新网表示,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他发现学生们存在过度追求绩点的现象,“而且还不是个别现象”。尤其是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对绩点的要求都比较高。由于学校对于绩点的优秀率有一定控制,例如要求控制在20%或25%一下,与学生的需求产生了一定差距,从而产生了这一问题。

李长安表示,高校改革绩点制、实行等级制,本意是为了防止出现微学分论、微绩点论,目的是建立一种综合性评价机制,让学生不再为了单纯地追求一分两分,获得一个更高的绩点而去学习,促进学生的平衡发展。

同时,李长安也指出,申请国外研究生时,大多数学校都会有绩点的要求,如何与国际接轨是一个问题。此外,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何判断不同等级之间的差距、全面衡量学生的素质,也是一个问题。

“这就类似于对高校教师的评价,如果不是单纯看学术论文,如何评价其学术能力呢?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单纯用分数进行衡量,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评价机制,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李长安表示。

李长安认为,就目前国内的就学、就业环境,适应等级制还需要一定时间。尤其是对于一些用人单位和有特殊要求的学生,对于学分的要求比较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单纯的取消绩点不可能真正解决教育功利主义等现有问题,建立科学多元的整体评价体系才是真正的“良方”。

(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