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海拔1100米的汉中市宁强县阳平关镇酒房坝村,迎来了高山蔬菜的收获期。12月4日,从120公里外汉中市区开来的大卡车沿着水泥路开到了田间地头,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采收、搬运、打包、装车……从下午一直忙活到月上中天,满载2.1万斤甘蓝的卡车装满了村民们一季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到目前为止,我们累计帮助村民销售了8万斤甘蓝,让大家幸幸福福地过个年。”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驻酒房坝村第一书记王艳龙说。

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巴山深处的酒房坝村,山高沟深、交通不便,全村12个小组、600余户村民零散地分布在方圆28平方公里的高山之上。2014年成为酒房坝村的包联单位后,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发挥办学优势,接续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驻村帮扶,从村容村貌改造、产业迭代发展、消费帮扶等多方面发力,助力204户实现脱贫,带领全村走上致富之路。

曾经交通不便的酒房坝村通上了水泥路

酒房坝的村民们协助客商装运高山甘蓝


一任接一任,传递帮扶“接力棒”

2014年春,从事农业科技教育工作30余年的高级实验师黄庆林被汉中职院选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彼时通往村里的路全是土路,村民们住的都是土坯房,生活用水没有固定水源,农产品种植品种单一并且时常卖不出去。经过详细研判,汉中职院首先从解决群众出行入手,拓宽道路20余公里,硬化路面4.1公里;同时,整修河堤5公里,水毁农田100余亩,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村民胡世荣说:“以前通村土路路况不好,城里工作的孩子回来一趟很不容易,自从汉中职院把路修好后,外孙子回来的次数多了起来。”

2016年本该结束驻村的黄庆林,放心不下村里的发展,主动选择留任,直到2018年秋季第二任书记王文军的到来。有前四年打下的基础,在蔬菜专家王文军驻村期间,酒房坝村迎来了发展机遇期:蔬菜种植户增收过万元、推倒土房建新房、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在村里工作,我一年磨破了两双运动鞋。”在一次走访过程中,王文军摸黑翻越山梁时不慎骨折,经过短暂休养又回到了脱贫攻坚一线。

“以前村里是没有路灯的,群众出行特别不方便,道路改造后,我们陆续安装了56盏太阳能路灯,既满足了生活需要,又保障了生产发展。”果树专家、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杨彦宏说。

杨彦宏接任驻村工作的时候正值疫情期间,酒房坝村的蔬菜销售受到很大影响,并且村里刚刚推广果树种植不久,果树未到挂果年限村民们持续投入,但收益缩水,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为此,杨彦宏带着两名驻村干部挨家挨户为村民疏导情绪,给果树修剪疏果,讲解栽培知识,两年间在山梁上、河沟里、县区往返的公路上累计往返多达4万公里,有效的疏导了村民的情绪,坚定了村民发展致富的决心。

一任接着一任干,酒房坝村现在已经形成了甘蓝、红脆李、天麻、烤烟、家畜养殖“四种一养”产业模式。2023年8月至9月,任期已满的杨彦宏带着新任驻村第一书记王艳龙访农户、看产业、商发展,确保帮扶工作衔接有序。

近十年时间,汉中职院先后选派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和帮联干部150余名,接续开展帮扶工作。“我们选派的驻村干部大都有农村生活经历,也基本上具有涉农专业背景,所以大家都是用心用情在开展结对帮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汉中职院副院长孟爱民说。

汉中职院党委书记余德华入村走访帮扶户(资料图片)

汉中职院院长张国海调研酒房坝村发展情况(资料图片)


一茬又一茬,产业铺就致富路

提起近年来的产业变迁,酒房坝村村民周文林感慨道:“我以前只种玉米和红薯,地里活多还卖不上价,在汉中职院指导下我种了十余亩甘蓝,每年能收入两三万元。”

由汉中农业学校等五校合并而成的汉中职院,在结对帮扶酒房坝村的第一时间就发挥涉农专业优势,派出专家对村里的地质地貌进行了考察。“村子海拔高、土地坡度大、土壤贫瘠、作物生产季节普遍较短,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选择蔬菜品种时选择了种植周期短、易见效的反季节高山甘蓝。”王文军说。

在确定种植计划后,短短几年时间,酒房坝村的高山蔬菜种植亩数就不断上升,2017年整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00余亩,甘蓝种植更是从起初的600亩发展到了2019年的1800亩,平均亩产达到了1万斤以上,每亩甘蓝收入高达5000余元。

“家里种甘蓝能每年增收两三万元,我现在盖起了新房,这在原来都是不敢想的事。”58岁的村民张金明说,“现在汉中职院又指导我们拓展种植果树,实现了一地两种。”

考虑到村里中老年人偏多的现实问题,2019年前后,汉中职院驻村工作队再次开展种植选品工作,将目光放在了经济价值高、销路前景好、后期养护相对便捷的红脆李上。“红脆李从种苗开始要经历三年的挂果期,这期间果树投入不小但是没有收益,我们在村上多次召开大会宣传红脆李种植利弊,打消村民疑虑。”王文军说。为了让村民能接受包菜和红脆李套种的种植模式,驻村工作队逐户走访宣传果树种植的优势和前景,为村民疏导情绪解决困难。同时,该院组织镇村党员干部、产业种植大户、村民代表等一批人,到四川同类果蔬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用真实案例开阔村民们的种植思路和眼光,为推动红脆李种植注入了“强心剂”。

“我是村里最早一批种植红脆李果树的,家里种植了十亩多的红脆李,平常也就除除草、修剪修剪枝条,种果树比原来种植包菜少了很多农活。”村委会副主任吴晓梅说。据了解,在汉中职院的大力推广下,第一年酒房坝村六七十户村民主动种起了红脆李,推广到第三年全村已经有一百余户参与了红脆李果树的种植,种植面积达到1200余亩,覆盖了全村三个最高海拔村民小组。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天麻、烤烟等经济作物,饲养土鸡、生猪等家畜,扶持有经验的村民养蜂、培育羊肚菌,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助力村民拓展致富渠道。

酒房坝村的羊肚菌种植大棚

酒房居搬迁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一项加一项,消费+教育帮扶促发展

“山区种菜,销售是难题,我们想方设法为村民排忧解难。”杨彦宏说。为让村民种得放心、卖得安心,汉中职院驻村工作队多方奔走,联系到了一家四川蔬菜经销商,牵线搭桥为企业争取优惠政策,提供租房便利;争取补助资金,协助企业在酒房坝村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且引导企业与村民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

目前,酒房坝村已经陆续引进和成立了 “正平”“丰顺”等多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以“基地+农户+市场(超市)”的经营模式,吸引了本村30余户村民到合作社务工,在销售农产品的同时,为酒房坝村增加了务工收入17.5万余元,真正做到了从为村“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这里是通往七组的路,山那头是通往十组的路,路边这户去年还是土墙土房子,今年已经盖起了新房子……”走在盘山路上,杨彦宏对村里的情况如数家珍。在他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酒房居安置点——一栋崭新的白墙灰顶五层单元楼依山而建,楼前小广场上忙碌的村民正为羊肚菌养殖大棚削制框架。“这里的30户村民都是搬迁下来的,现在依托着村里的各项产业,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杨彦宏介绍说。

近年来,汉中职院主动开展产销对接,直接采购酒房坝村土豆、鸡蛋、天麻、木耳、甘蓝、腊肉、核桃等农产品,累计消费帮扶40万余元,用实实在在的消费促进帮扶。与此同时,该院也着力推进教育帮扶,先后为8名宁强籍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减免学费和住宿费共计15.3万余元,并为他们发放助学金、网课流量补贴、专升本考试报名补助费等一大批学习生活补助。

“2024年是我们帮扶酒房坝村的第10年,学院将持续发挥人才、资源、技术等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扎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为酒房坝村致富发展贡献更多的职院力量。”汉中职院院长张国海说。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