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学校要基于课程标准,打破学科壁垒,依据项目化学习理念,尝试把劳动教育与项目化学习有效融合,探索“在劳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劳动”的双向劳动教育模式,推动劳动教育真实、完整且有深度,以此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新课标将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各门课程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西安市浐灞第十小学依托学校劳动教育特色,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跨学科融合课程,以跨学科融合构建“五育”并举的“劳动+”课程,通过劳动实践达到净化心灵、培育精神、塑造品格、提升能力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立足核心素养,开展项目式探究实践

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强调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整合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敏锐的问题意识。

结合学校特色,西安市浐灞第十小学将项目化学习融入劳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依托校内“云中篱园”、校外“崖畔牧歌”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项目化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为目标导向,引导学生在选择项目、设计方案、完成项目、交流展示等环节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真实而具体的问题。

中国自古就是以农业立国,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国蚕桑丝绸文化。学校开展了《蚕的一生》主题项目式学习课程。学习活动前,确立了项目开展的核心驱动问题:“母亲节前,学校要举办一次制作蚕丝皂的活动,并将制作成功的蚕丝皂作为礼物送给妈妈。怎样才能顺利完成蚕丝皂的制作呢?”在核心驱动问题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出了一系列分解驱动问题:如何帮助蚕宝宝更好长大,怎样养蚕,怎样制作蚕丝皂,还可以进行哪些拓展等,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养蚕知识、经历养蚕过程、完成观察记录、组织养蚕经验交流会、制作蚕丝皂以及展示创新劳动成果等。学生除了制作蚕丝皂之外,还完成了养蚕日记或手账、“蚕房”设计比赛、蚕茧工艺品制作等。

二、项目实践助推“五育”,学科融合激发活力

学校在以项目化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形成了以“设计驱动问题—明确项目内容—设计项目规划—进行成果展示—落实项目评估”为主线的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模型。

(一)问题驱动,感知项目主题

劳动教育应面向真实生活。实践表明,每一个具体的劳动场景都具有转化为真实的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可能性。驱动问题仅仅符合“能引起兴趣”是不够的,驱动问题的提出要体现“四性”,即一致性、聚焦性、开放性、现实性。驱动问题要与课程标准一致,要聚焦核心素养内容要求,融通学科内外,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将学习结果外显化。

例如,立夏时节,西安市浐灞第十小学“云中篱园”“崖畔牧歌”实践基地里的各类蔬菜在学生的精心照料与呵护下,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收获了近50斤的劳动果实。这么多辣椒怎么办?学生们议论纷纷,一致认为销售辣椒最为合适。经过反复思考,师生大致确定了核心驱动问题“校外开设义卖点,用于销售基地产出的辣椒,然后将销售所得用于各类公益活动”。这一核心驱动问题的完成需要融合劳动、数学、美术、语文、科学等多个学科知识,有助于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跨越学科界限,提升自身劳动素养。

(二)厘清思路,明确项目内容

项目化学习的本质首要体现在必须有大目标、大计划,通过项目来整合学习活动、明确学习内容、推动教学组织,从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提供体验、探究、交往、互动的学习经历。如针对基地辣椒采取“销售”以实现其价值的研究方向,教师先要引导学生认真梳理各类问题,最终把驱动性问题确定为核心项目,即“校外开设义卖点,用于销售基地产出的辣椒,然后将销售所得用于各类公益活动”,并将其分解成4个探究子项目,同时合理规划各个子项目的具体内容及所要达成的目标,并设置项目关联学科,以劳动课为主,以其余学科为辅,各学科教师协同对学生驱动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20231016155542221-95-fbb90.jpg

(三)明确目标,设计项目方案

学校要统一规划,保证项目稳步推进。项目实施以年级组为单位,拟订项目计划,力求每个项目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先要明确学生通过项目要掌握的关键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拟订项目学习计划。学生要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组成不同的研究团队,查阅资料、实地调查、讨论分析,制订本小组的项目实施计划,并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修订项目实施方案。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整合各学科相关知识,完成具体的活动任务。

(四)实践总结,开展成果展示

阶段性劳动成果展览是跨学科学习成果的综合展示,也是围绕劳动成果开展的项目式学习汇报,可以在学期末开展,也可以在最后一次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中进行,学生可以通过分角色讲解、汇报分享等不同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五)多维评价,落实项目评估

评价是项目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科学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学习过程提供有益反馈。目前,部分教师对项目式学习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教师主要根据项目成果是否全部实现了预定功能,是否满足了预定要求来进行评分,但是有关于学生在项目过程中涉及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情感和态度等因素考虑较少。

评价形式多样化。项目式学习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成长性评价体系扎实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

评价主体多元化。项目式劳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除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外,还应大力引导家长对孩子的家庭劳动进行合理适切的评价。

评价结果激励化。学校运用“‘五育’并举 成就枫藤少年”的评价体系,设制“枫藤贴”“枫藤星”“枫藤币”等分层争章机制,对学生的劳动实践、项目探究、成果展示、劳动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劳动探究活动,致力于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制订问题的实施方案,并得出劳动成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第十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