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学校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工作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ZY20A16);2022年鄠邑区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小学数学学科渗透美育的案例研究”(项目编号:HYXKT-2022D19)。

德育一体化建设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又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重要表现。我国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理念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提出。2014年教育部出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指导推动学校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17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也明确了坚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一体化建设指导纲领。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指出,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021年,为了加强对不同学段思政课建设统筹指导,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推动新发展阶段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成立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

一、新时代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内涵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指大学、中学、小学,以及幼儿教育等不同学段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纵向即德育对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阶段德育形成的依次递进衔接关系的层次系统,横向即德育价值培养体系的德育要素,包含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管理等,也有学者认为横向指德育一体化建设中的建设参与主体,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学校建设,家庭配合,社会关心,政府主导,四位一体共建共管共育,形成德育教育合力,构建立体化网格化的思政育人格局,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最终,使大中小幼各学段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立德树人的一致性连贯体系。

二、新时代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的重要表现,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题中之义。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再到高等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持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一体化建设既是国家德育工作的战略核心,也是各个大学、中学和小学,乃至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心。小学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播种”启蒙阶段,中学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拔节”成长阶段,大学阶段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孕穗”成熟阶段,守好各个阶段思政教育的“责任田”,形成有机衔接的德育共同体,体现青少年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层次性和连续性,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无疑,德育一体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德育品质,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促进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伟大中国梦的青年一代筑梦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三、新时代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现状与困境

(一)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衔接缺乏一体化设计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设计一体化,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实现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内容设计、教材体系、认知特点、学习习惯等要素的有机衔接,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阶梯态势。但由于机制等原因,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的教材编写、课程内容设置出现各自为政、遍地开花的特点,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和配合,成为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绊脚石。

(二)大中小学思政教师缺乏有效沟通联系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口子。”大中小学各个学段思政教师的有效沟通、学习和了解在实现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以往的校际交流和思政教师互访交流中,主要是同类型学校、同学段学校和教师之间的访谈交流,这种无形的屏障阻碍了大中小学思政教师之间的互通、互访、互学。阻碍了思政教师对相邻学段教学内容的认识,阻碍了思政教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观和整体观,不利于思政课目标一体化的推进,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系统化集成,不利于课程设置的进阶关联,不利于教材内容的有机衔接和逐级放量,因此构建大中小学各个学段思政教师沟通联系的有效平台迫在眉睫。

(三)学校德育优势缺乏有效的辐射效应

高校处于社会政治文化的较高层次,在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思政政治教学理论和方法、思政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资源、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管理机制、德育资源、红色教育资源、思政教师队伍等方面都有着充分的优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和互通、互访、互学的交流机制,高校的思政优势无法向中学和小学延展,形成辐射效应,无法助推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学校德育机制有待完善

德育一体化需要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横向既包括学校、社会、家庭和政府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形成德育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合作机制。高校由于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内德育管理和运行机制较为顺畅,各部门相互配合较好,但也出现德育思政教师是主责的普遍看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没有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和全课程的育人格局。中小学仍然存在轻德育、重智育的现象,德育活动流于形式,组织实施不力,督促落实不够。同时学校考核和绩效奖励中,德育考核的比重太轻,使德育沦为摆设,受到冷落,因此较为完善的德育教学机制亟待完善,科学完善的校内德育机制将有利于德育一体化的有效性。

四、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做好德育一体化顶层设计,高屋建瓴,举旗定向

大中小学德育教学目标的清晰定位和有机衔接,课程目标的科学设计,教材内容编写的层级跃迁、有序过渡,大中小学德育教师的互访交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效配合,大中小学等个学段内部内容德育工作的统筹谋划、科学领导等都需要系统严谨的一体化顶层设计。在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加强对不同学段思政课建设统筹指导,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推动新发展阶段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升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工作的有效性,形成大学、中学和小学德育的有效衔接、有机融合、协同育人的一体化思政教育体制机制,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成立各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德育研究会、学校德育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德育教师师资培训联盟、思政课一体化区域一体化联盟、发展共同体、大中小幼全学段思政德育家校德育教育委员会等,依托这些德育机构和组织的科学谋划,严谨设计,规范管理有效领导,为大中小学德育提供顶层设计、宏观指导、标准制定、咨询研判、督查评估、培训示范、决策协调等服务,促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有效衔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破各学段壁垒,推动德育的内涵式发展,提升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性。

如山东省以顶层设计为突破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下功夫,出台《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统筹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工作,内容涵盖德育课程、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德育、学科德育,突出了德育特点、德育范畴、实施建议和评价案例等内容,凸显一体化、系统化、精准化和适切性的要求,使德育目标明确清晰、德育过程有序渐进、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再如,福建省厦门市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工作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二)打造思政教师教育共同体,凝聚合力,质效同进

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大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大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基本条件和核心要素。2019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2020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上述《意见》和《通知》为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名师辈出思政课教师队伍指明方向。搭建大中小学各个学段思政教师之间互学、互访、互通的交流和学习平台,为大中小学各个学段思政教师开展社会调查、师资培训、教学研讨、集体备课、讲课竞赛、听课说课、交互授课、互聘兼课、轮岗进修、赛事切磋、校级交流、访学调研、专题论坛、资源共享创设条件搭建平台,形成思政德育发展共同体,促进各学段结对贯通,有效促进了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性。

各省市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师资德育建设现状,出台相应的教师教学能力、德育能力提升和德育工作水平提升相关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如上海市的《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大纲》《关于“十三五”期间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大连市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管理引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北京市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指南》及《项目管理办法》;山东省为了保持德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将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加大对教师德育能力的倾斜。

(三)发挥学校德育优势,突破壁垒,辐射引领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较中小学德育教研室或政教处有较为明显的学科优势、平台优势、人才优势、思政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和地域文化优势。因此,在德育一体化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德育资源的高地优势,搭平台、结对子、建联盟,促合作、送服务。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主动对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开发专门培训项目,并鼓励高校教师走进中小学校开展教学实践。鼓励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小学开展结对活动,定期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研讨、课程研究、送教下乡、教师实践教育等活动,形成“雁阵效应”,提升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有效性。

(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融合共育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理念,强调要杜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唱独角戏,应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于各门课程,利用各种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使知识掌握应用与信仰价值引导相结合,促进思政教育工作“三全”有效的实施。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蕴含于各学段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实现“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相结合,坚持教书育人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价值塑造并重的理念,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使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各学段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大中小学学生学习知识和锤炼心志及养成优秀品性的过程。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大中小学形成德育分层实施、密切协作、整体推进的效果,促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衔接。例如,石家庄市搭建全市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交流平台,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库,逐步实现了全市各大中小幼学校思政课“月月有主题,校校有品牌”的愿景。

德育一体化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系统工程,是新时代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新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课程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提高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教育部门和各学段各类学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洞悉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原则、遵循、路径和规律,既要守好各自学段思政教育的“一段渠”,也要衔接统筹汇成我国社会主义德育的“一片海”。

作者单位   西安市鄠邑区人民路小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