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元整合视域下,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关注单元与单元之间及单元内部课文之间读写联动的结合点、关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导学系统,强化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立足情境教学,通过读写互促、读写共生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笔者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进一步探索单元整合思路下的初中语文读写联动教学策略。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凸显了对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点的前后承接、梯度上升,而对于习作教学来说,也是既有“篇”的训练,即围绕主题的阅读教学后的单元习作练习,又有“点”的训练,即单篇课文后的片段练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养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单元整合视域下,引导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读写联动,通过读写互促、读写共生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紧扣单元主题,深挖教材选文中的读写结合点开展读写联动

七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紧扣朗读、默读的阅读策略及一般阅读能力培养,借助“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搭建阅读支架,构筑学生阅读能力的梯次提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养成观察自然、社会、生活等好习惯,同时注重指向单元习作训练。而在单元习作的编排方面,从第一单元的“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到第六单元的“发挥联想和想象”,每一单元均突出一个能力训练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在此基础上初步提高学生的写人记事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和一般写作能力的提升。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亲情”为主题,选取了一组从不同角度抒写亲人之间真挚动人感情的文章,文章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贴近七年级学生的生活。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中提出:要在第一单元朗读学习的基础上,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深化理解,尝试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本单元从指向“学会记事抒情”的学习任务出发,落实到写作教学上的任务是“学会记事”,而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从读到悟、以读促写的角度出发,《秋天的怀念》回忆了几件与母亲有关的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自己内心的追悔心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教学中在引导学生体会多层面、多角度理解文章情感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记事时要写真事,抒真情。《散步》在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其乐融通的同时,还写出了人生的选择和中年人身上的责任感,在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理解文章情感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学写记事类的文章时要把事情写清楚。在写清楚事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些内容要详细写,哪些内容可以简要写。自主学习课文《金色花》《荷叶·母亲》两篇文章,发现两篇文章分别从儿童的视角写想象之事、以荷叶比喻母亲写现实与联想,或表达对母亲的依恋,或赞颂伟大的母爱,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对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总结阅读方法和写作手法,并将其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教师在设计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读写联动教学时,一定要做到整合安排围绕主题,单元内部每篇课文教学重点和能力训练点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各有侧重点,在单元整合中,阅读指向了写作,写作又紧贴着阅读,单元整体教学聚焦语文要素的培养。

二、重视助学系统,用整合的观念开展读写联动

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读写联动的桥梁和支撑,教材中的教读课文的单元导语、课文前面的预习提示、课后的“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练习题以及阅读链接或自读课文的旁批、阅读提示等,是有效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可以更好地促进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借助助学系统,用整合的观念开展读写联动,是提升学生读写能力、自主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一单元是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的起始单元,单元中前三篇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聚焦某个对象,用各种描写景物的方法突出对象的特点。本单元通过阅读“四季之景”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景物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自然景物、关注生活的习惯,唤醒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及热爱写作的兴趣,以期有效改变学生害怕写作的问题。

本单元的单元导语明确提出: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章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本单元的单元导读是读写联动的有力抓手。要在整合中落实语文要素,教师就可以借助单元导读中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把握单元学习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关注单元内部单篇课文之间的关系,从共性与个性的角度明晰课时教学重点,从而促进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读写联动。

再来看兼有助读和练习的双重功能的预习提示。《春》的预习提示:春天展现美丽的世界,春天带来崭新的希望。历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描绘春天,赞美春天。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回忆一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这是一篇散文,又像一首诗。朗读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描绘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这两段话作为上课的导语,把其作为学生读写联动的切入口。在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景的方法,如运用多种感官捕捉景物特点,围绕景物特征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描写的方法,赏析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的效果等。《济南的冬天》预习提示: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样的,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朗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与你印象中的冬天有什么不同。课文中的许多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能唤起你对事物的细微感觉。阅读的时候,注意体会。这样的预习提示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基础上,提出阅读中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为读写联动进行了铺垫,引导学生通过揣摩关键语句,明晰写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赏析并学习运用拟人等修辞方式将景物写得更加生动有活力,进一步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的写作方法。

自读课文《雨的四季》通过旁批、阅读提示等助学系统,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进行读写联动,通过品析文章关键词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引导学生领会写景抒情散文的遣词造句和布局等创作手法。

导读系统中的“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内容结合两个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延伸拓展,由理解把握文本到积累梳理语言材料、扩大拓展学习资源,举一反三,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如《济南的冬天》中“思考探究”的“揣摩下列语句,体会拟人句的表达效果”,“积累拓展”中的练习“借鉴课文的写法,就你印象中的某地冬天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写出其特点。不少于200字”。这样的编排立足于课文中的阅读材料,关注学生学习的衔接性和进阶性及学生语言运用素养的梯度提升。

三、 优化作业设计,在学科实践活动中实施读写联动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关注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中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多穿插图表、摘要、提要、概述、摘抄、缩写、改写、扩写、续写、读后感、评论等写作活动,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总要求。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为“想象之翼”,教材选编了《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等一系列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围绕创作一篇基于课文文本再创造的想象类文章的核心任务,基于育人方式变革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的要求,作业的布置也需优化并创新形式,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通过比较阅读、续写、仿写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开展读写联动。

学完《皇帝的新装》后的作业设计:阅读叶圣陶的续作—— 《皇帝的新衣》;然后归纳:叶圣陶续作中的皇帝和安徒生原作中的皇帝有什么不同?学习了《天上的街市》,结合学习材料“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3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踏上为期半年的太空之旅,中国空间站迎来了第二批航天员和首位女航天员。在中国载人航天迄今最长一次太空飞行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赶上了第一次在太空跨年、第一次在空间站过春节、第一次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和第一次在太空开画展等多个‘第一次’。3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航天员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飞行乘组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仿照《天上的街市》的结构,发挥想象,创作一首现代诗。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在单元整合中,教师应明晰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内单篇课文教学的课时目标,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教材的梯度和学生学习的进阶行特点,开展读写联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梯度提升和发展。

作者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