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渭南市教育乡村振兴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双轮驱动”,做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盯落实”四篇文章,努力办好高质量教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教育力量。

书写好“守底线”的基础文章,着力夯实振兴乡村教育基础。一是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持续夯实“七长责任制”、月报制度,通过控辍保学管理系统动态管理、日常排查、重点排查和春秋季开学专项行动等,常态化动态监测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持续巩固提升控辍保学成果;二是常态化做好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等重点监测家庭学生的筛查预警,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失学;三是持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水平;四是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子女的就学安置,做到随迁群众子女“上得了学、安得住心、融得进集体、积极向上、健康成长”,解除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以学促搬”“以学促稳”。五是大力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夯实义务教育基础,办好家门口学校;六是大力实施“特岗计划”、“三区”人才支持教师专项计划、“银龄讲学计划”,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全方位提升乡村教育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扎实做细做实做到“义务教育有保障”。

书写好“抓发展”的系统文章,着力构建振兴乡村教育发展体系。一是深入开展“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活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展示活动,加强教学成果的孵化培育和推广应用,促进农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实施农村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在项目建设资金、新招聘录用教师、交流轮岗的名校长名教师、中省市教师培训等方面,向乡村学校、乡村建设示范村和省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村的保留学校幼儿园倾斜支持,大力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三是扎实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和能力提升,按照“市级抓骨干、县级抓全员、校级抓落实”的思路,构建中、省、市、县、校五级联动网格化教师培训体系,完善乡村教师培养激励机制,多措并举构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良好生态;四是深入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陕西教育扶智平台”“陕西教育大平台”“渭南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等中省市平台应用,丰富线上教育服务供给和服务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五是持续深入推进“三名+”建设,“名校”与乡村学校建立教育联合体、“名校长”与乡村学校建立发展共同体、“名师”与乡村学校教师组建研修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坊)”吸纳乡村教师加入,将优秀的基础教育成果向农村薄弱学校推广应用,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多层面促进乡村教育水平和质量提升。六是补齐乡村学前教育资源短板,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打造职业教育精品、特色和示范专业,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全方位提升渭南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书写好“促振兴”的内涵文章,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助推作用。一是大力发展乡村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涉农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强苏陕职业教育合作,全面精准落实“雨露计划”政策;二是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对脱贫家庭、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毕业生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原则实施优先指导、优先推荐、优先服务、优先扶持,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及时开展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和“一对一”就业帮扶指导;三是持续提升乡村普通话普及率和用语用字规范化意识,落实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工作,加大乡村教师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培训,积极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提升乡村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

书写好“盯落实”的担当文章,增强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主动性。一是在谋划部署中着眼落实,谋划部署工作时着眼基层实际,着眼基层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前预设解决的办法和途径,确保工作实施科学有效;二是在讲时效中马上落实,安排部署的工作迅速行动、“马上就办”,讲求时效,注重质量;三是在具体工作中细抓落实,即工作过程扎扎实实,工作成果实实在在,经得起检验。以“跳起来摘桃子”的拼劲、“挺直身板勇担当”的闯劲、“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攻坚克难、埋头苦干,以实干之风,行务实之举,收落实之效;四是在勤督细考中严抓落实,运用好督查和考核结果,让督查考核在抓落实中发挥“标尺”和“指航灯”作用。

来源:渭南市教育局

编辑:张书源(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