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四小的孩子们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动机

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和进步,中国航天用一项项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边界。在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劳动实践、科普讲座、第三课堂……西安市中小学用丰富多彩的航天教育和多彩课堂,拉近孩子们与航天科技的距离,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了探索星辰大海的种子。

劳动实践 太空种苗“上天入地”

硬粉西红柿、东丽西葫芦、大美翠长豇豆、新津春园黄瓜……近日,西安市航天城第二中学收到了来自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9个品种的太空种苗。“我们一定会好好呵护、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让种苗健康成长。”航二师生通力合作,将一株株来自太空的珍贵种苗种在了校园飞天农场的沃土之中。“航天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郭锐教授为航二师生简要地介绍了航天育种工程技术以及我国航天育种的发展现状。听完了一粒粒种子、一株株种苗的“太空奇遇记”,孩子们对吃上太空蔬菜充满了期待。航天二中的一位学生家长也感慨道,曾经的劳动教育就是插秧割麦、除草种树、值日做卫生等,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居然还充满了科技感。航天二中校长闫广涛说,希望在太空育种植物种植的过程中,让航二学子能深切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科普讲座 记住属于中国航天的名字

液氧煤油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氧气是怎么产生的?零下183摄氏度下的液氧是如何帮火箭迸发出能量的?在“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富力城黄河小学特别邀请了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的技术员吴佳俊,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知识讲座。为了让大家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吴佳俊老师带着孩子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小实验。在讲解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听讲、观察、动脑、实践等,懂得了液氧煤油发动机是使用航天煤油作为燃料、使用液态氧气作为氧化剂的火箭发动机,是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4月17日,高新区第十六小学邀请了中科创星九号宇宙的任飞老师,为全校学生送上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与你息息相关的卫星》。“人类对航天的探索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任飞老师用浅显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以航天历史为引讲述了卫星的“前世今生”,聚焦“月亮”,为学生们解惑天体家族的神奇。电视直播、手机通信都是怎样实现的呢?带着问题,同学们走近了科学家的伟大发明——人造卫星。讲座中还细数了“天问”“玉兔” “悟空”“夸父”……一个个属于中国航天的名字,让孩子们为之心潮澎湃。

第三课堂 开启奇妙的航天之旅

在航天六院,来自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的孩子们在这里开启了一场奇妙的航天科技之旅。在了解完火箭发动机的科普知识后,孩子们参观了中国航天探索的历史墙。“600多年前的中国明朝,万户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捆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上,希望由此成为第一个乘火箭升空的人。”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再到太阳神阿波罗、美丽的月亮公主、西方占星术士……孩子们一步步了解人类是如何探索宇宙、走向太空以及前人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各学校丰富多彩的航天科普教育,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航天科技的兴趣,逐梦蓝天星辰的热情,还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探索宇宙奥秘的种子。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张书源(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