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高层次“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陕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历史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士合作导师……在这一系列光环的背后,是一名在课堂上“摔打出来”的名师。虽早已“誉满三秦”,并在全国中学历史教学领域享誉盛名,但他却总是这样介绍自己:“我就是一个教书的,能把书教好、能得到学生认可,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平和低调,坦诚平实,让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能感受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和“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气质,接触久了,会发现他那令人肃然起敬的“课比天大”的职业操守。这就是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的李树全老师。


大学读书期间,我就经常听到李树全这个名字,总有一种神秘感。很幸运,在导师的帮助下,我有幸跟着李树全老师实习了半年,耳濡目染,学习到很多。工作后也经常叨扰李老师,而他也总是给予我倾心帮助和耐心指导。

一直有一种想法,将我了解、理解的李树全老师写出来。现在,终于完成了这个心愿。

三尺讲台 知行合一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李老师说:“没有方向引领的历史教学,是危险的。”在历史教学中,他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007年,陕西省高中新课改启动,李老师为西安市的历史教师作《马克思主义诞生》一课教学示范(西安市第一次新课改示范课)。在课堂上,他讲述马克思的成长故事,把一个平凡、真实的马克思呈现在学生面前,带领学生“走近”马克思,拉近了学生们与历史人物的距离,带领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状况。学生们从马克思的成长经历中认识到:伟大的人物也是凡人,都是从平凡走向伟大的。也从马克思的经历中汲取了成长的力量,情感价值观教育目标自然达成。

理论性很强但枯燥的内容,在他的课堂上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并回味无穷。这节课实录发表后,引起了全国同行的瞩目。

2011年,李老师应邀前往华南师大附中,讲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他将教学设计为三个环节:一本“新书”、一条“马路”和一场“辩论”。“一本‘新书’”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的变化及特点;“一条‘马路’”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思想的艰难发展历程;“一场‘辩论’”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甲午战争后中国思想的特点。从细节入手,由表及里,带领学生们走进历史,理解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历程和特点。这节课,充分彰显出他的教学风格——在生动、富有哲理的讲授中,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

2017年,他应邀前往江苏天一中学,讲授《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堂上,在他一个个精彩故事的讲授下,学生们在故事中,品味并理解欧洲先哲思想的深邃,感悟思想的力量。课堂教学举重若轻。

2019年,他应邀前往深圳翠园中学,上高三复习课《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教学中,他不仅给学生们梳理了新中国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更是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影响经济建设的深层因素,启发学生思维。深圳随堂听课的老师们感叹道,平凡之中彰显不平凡,这就是“大师”的功力。

十余年来,李老师在陕西省内外上的公开课近百节之多。高中三本必修教材,几乎每节课都上过公开课,即使是很难把握的课,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挑战教皇的权威》等,也都成为经典课例,被同行广泛学习、研究和借鉴。打开网络,他的课件随处可见。我在陕西师范大学读书7年,学习、研究和借鉴最多的都是李老师的课件和文章。

植根于历史教学实践,李老师形成了鲜明的教学风格,并提出了“历史教学要有意思、有意义”的主张。他说:“中学历史教学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思想和价值判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他们的天性。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不能忘记历史教学所承担的使命,必须将‘有意思’的历史与‘有意义’的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他的这一主张影响了陕西一批又一批历史教师,成为“陕派”历史教学的一股新风潮和突出特征。

心无旁骛 晴耕雨读

习近平总书记说:“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李树全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坚守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的老师。他说:“一名教师,一定要扎根课堂,要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读书,抬起头来思考。”短短数语包含着一名教师对职业的敬畏与热爱。

李老师绝对是一名实力派名师。从2008年到2010年,他连续三年参加陕西省、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优质课比赛,均获一等奖。2017年至2019年,已年近半百的他以“不服老”的精神,连续两年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并获得教育部优课,不仅彰显出卓越的教学能力,更为青年教师作了榜样——站好讲台。

卓越的教学能力源于他深厚的学科功底。从教以来,李老师始终坚持“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他说:“阅读的边界决定教学的高度。只有通过阅读,教学才可能摆脱教材的桎梏,才可能有新的突破。”李老师的每节课几乎都能成为经典,这与他庞大的专业阅读积累有关。数十年来,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他抓紧一切时间读书。正是因为有广泛的阅读,他的历史课才会充满着“历史味”“学术味”,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被学生赞誉为西安八十九中的“百家讲坛”。

阅读之余,李老师笔耕不辍,坚持将自己的备课思考写下来、将教学理解写下来、把教学反思写下来……长期坚持阅读和写作,他已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2021年,他完成了个人教育教学专著《温度·厚度·向度——追寻有意义的历史教育》,对自己近十余年的教育教学进行了系统梳理。

作为“陕派”历史教学的领军人物,李老师应邀在北京、广东、河北、新疆、安徽、黑龙江、四川、山西等全国二十余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陕西各地开展各类教学讲座、教师培训数百场次,分享自己对历史教育教学的理解,在全国中学历史教师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学之染人 甚于丹青

平凡之中往往孕育伟大。教师职业很平凡,但如果用心做了,是能够获得职业幸福感的。一名教师,固然不能影响社会,但却能影响自己的学生,这就是教师职业伟大、重要之所在。一名教师,当心存感恩之心,心中装着学生、心中装着教育时,必然能做好自己,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从教三十余年,数千节课的捶打,都没有动摇李老师对课堂矢志不渝的坚守,没有泯灭他对课堂的热爱。三十余年的坚守,他不仅享受到教书的快乐,也对讲台有了深厚的感情。

2007年,陕西省新课程实施后,根据学校要求,他“开发”了一门校本课:“不一样的文明,一样的辉煌”,副标题是“独具特色的欧洲文明”。当时以为学校里选报的学生不会太多(学生普遍重视理科)。但没想到,全年级近一半的学生都选报了这门课。由于选报学生人数太多,学校只好把课安排到可以容纳二百多人的电教室里。在以后校本课的开设和学生的选报中,他开设的校本课往往是全校学生报名人数最多的。他所带的历届高三毕业生中,总有一些学生在大学志愿填报时选择历史专业。

2022年秋季,陕西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在执教已34年,并担任学校领导工作的情况下,李树全老师不仅承担着繁重高三的教学任务,还承接了高一新教材的教学任务。这就是将课堂视为自己生命一部分的李树全老师,总是站在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迎难而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用心上好每一堂历史课,用历史智慧唤醒学生的思想,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益终身,李树全老师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新时代一位名副其实的,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