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平均每年有10万名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通过对2016—2021年基层就业的2013名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实证性分析等,发现国家优惠政策、自身职业技能、父母观念和制度安排是影响毕业生基层就业的4个主要因素。此外,基础设施、家庭社会关系、政策宣传、技能培训、就业认知等因素也会对毕业生基层就业产生影响。因此,国家应不断完善基层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政策宣传,以使高校毕业生能更好地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基层就业  现状  影响因素

课题:2021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十三五”时期陕西省高校毕业生赴基层政策性项目就业影响因素与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1jycy15)。

引  言

陕西省紧紧围绕各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工作方案,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采取了多项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尤其在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历年来最多,达1076万人。受我国经济形势和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部分中小企业为了减少自身的成本负担减少校招,吸纳毕业生就业能力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同时,部分毕业生执意要去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不愿去西部地区及基层艰苦地区就业,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就业压力持续加大,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基层就业项目以其多年来完善的运行机制及社会保障体系,在吸纳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我国刚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西部和基层边远艰苦地区更加迫切地需要素质高、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的加入,为基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然而,由于基层地区自身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相当不利于高校毕业生的引进与长期工作。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需要凝聚合力,强化制度保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技能培训体系,畅通流动渠道,创新流动服务,提升基层就业吸引力,激发基层人才活力,促进青年扎根基层成长成才。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

陕西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断健全“就业育人”工作体系,将基层就业观念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实践环节,紧紧围绕西部建设人才需求,从拓展就业市场、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精准帮扶特殊群体、完善就业工作机制等方面加强政策保障,促进高校毕业生赴西部基层就业。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陕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到省内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组团赴新疆、西藏等地开拓就业市场,凝聚社会力量,搭建工作平台,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有近20万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就业,其中在基层就业毕业生近10万人,约占全省毕业生就业人数的30%,累计为新疆、西藏等艰苦边远地区输送毕业生超2万人,为我国新疆、西藏等基层艰苦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从就业地区来看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在西部地区就业总人数近100万人,其中在陕西就业的人数为88.3万,占比88.31%;就业人数超过2万人的有甘肃、四川;就业人数超过1万人的有新疆、内蒙古;赴西藏就业人数为1980人,占比0.20%。西部就业高校毕业生中,有60.9万人在西部省份省会城市就业,占比60.9%;有39.1万人在县及县以下基层地区就业,占比39.1%。

2.从学生特征来看

陕西省普通高校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中,男女生比为1∶1.25,男生占44.47%;女生占55.53%。从政治面貌看,共青团员占比82.87%;中共党员占比10.93%,群众占比6.16%。从生源分布看,基层地区就业毕业生生源所在地涵盖了全国33个省(市、区),呈现出分布地域广但不均衡的特点。人数最多的省份是陕西,占比80.17%,其次是甘肃,占比4.16%,另外,山西占比1.78%,新疆占比1.57%,河南占比1.40%,宁夏占比1.26%、四川占比1.25%。从家庭经济情况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比22.55%,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比77.45%。

3.从学历层次来看

陕西省普通高校基层地区就业毕业生中博士研究生占比0.77%;硕士研究生占比6.96%;本科生占比44.07%;高职(专科)生占比48.20%。

4.从就业特征来看

从就业行业来看,基层就业毕业生排名前五位的行业依次为:教育业占比12.82%;建筑业占比11.0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10.55%;卫生和社会工作占比9.87%;制造业占比8.44%。从就业单位性质看,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比58.35%;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比13.83%;在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比6.80%;在教育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比6.55%。从就业岗位来看,就业岗位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比16.40%,工程技术人员占比13.58%,教学人员占比10.9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8.80%,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占比6.71%。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受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和经济形势下行叠加影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部分毕业生将基层就业作为自己的首选,一方面认真工作,积累工作经验;一方面积极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研究生考试,同时也有部分学生主动将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国家战略,立足基层岗位,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砺自己的机遇,在基层岗位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通过问卷调研、构建模型等实证性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地区建功立业。

1.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十三五”期间在陕西省基层就业的2013名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性别来看,男生701人,占比34.82%,女生1312人,占比65.18%。从学历层次来看,专科860人,占比42.72%;本科1005人,占比49.93%;硕士135人,占比6.71%;博士13人,占比0.65%。从毕业时间来看,2016年64人,占比3.18%;2017年53人,占比2.63%;2018年101人,占比5.02%;2019年186人,占比9.24%;2020年1609人,占比79.93%。从专业来看,理工类309人,占比15.35%;经管类112人,占比5.56%;医学类10人,占比0.50%;农林类8人,占比0.40%;文法类241人,占比11.97%;师范类512人,占比25.43%;其他专业821人,占比40.78%。从基层项目类别看,西部计划363人,占比18.03%;三支一扶360人,占比17.88%,特岗教师计划1161占比57.68%,其他基层政策性项目129人,占比6.41%。

2.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线上问卷调研的方式,向陕西省2016—2020年2013名基层就业毕业生发送并回收调研问卷。问卷涉及高校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对基层就业的认知、家庭社会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大学生基层就业影响因素问卷调研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解析,主要包含4个方面,其中个人方面的影响因素为职业技能和职业认知,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为社会关系和父母观念,政策制度方面的影响因素为国家优惠政策和制度安排,基层就业服务方面的影响因素为基层设施、技能培训和政策宣传等。

3.研究结果

(1)大学生基层就业动机

20230207092738775-65-7eb3f.jpg

通过调研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动机,发现来自个人就业压力和作为先就业再择业过渡期的占比分别为31.4%和20.96%,选择基层就业获得履历的占比17.09%,因政策吸引选择基层就业的占比30.55%。

(2)大学生基层就业认知

20230207092822339-40-68284.jpg

在基层就业毕业生的调研中发现,认为选择基层就业是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数最多,有1233人,占比61.25%,其次是选择基层就业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有703人,占比34.92%,2.38%和1.44%的毕业生认为选择基层就业是个人能力较弱和没有出息的表现。

(3)大学生选择基层就业发展预期

20230207092901055-2-8c481.jpg

在基层就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预期调查中发现,46.55%的基层就业学生都能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工作,28.71%的毕业生在基层就业过程中准备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12.27%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报考研究生,12.47%的毕业生因个人或家庭等多重因素影响,自身不适应基层就业工作岗位,正在寻找其他工作岗位。

(4)实证性分析

通过实证性研究发现,国家优惠政策、职业技能、父母观念和制度安排是影响毕业生基层就业的4个主要因素,国家优惠政策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排第一位。党中央、国务院向来重视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2022年,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不断创新政策措施,完善基层就业服务保障机制,通过实施基层就业毕业生学费补偿代偿,落实生活交通补贴,服务期满报考公务员加分优先录取等多个方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建功立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陕西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有19.3万人到西部基层就业,占已就业人数的76.16%。由此可见,政府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基层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适当加大优惠政策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职业技能在主要影响因素中排在第二位,仅在国家优惠政策之后,包含了专业知识,团队协助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大学生职业能力越高、综合素质越强,在基层就业更能有效施展个人才华,在基层工作中更容易应对复杂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大学生自身需要树立健康、正确的就业观,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基层用人单位及公共部门应当注重对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增加实践锻炼的机会,快速帮助毕业生适应基层就业环境,提升基层工作能力。

父母观念也会对毕业生基层就业产生较大的影响。父母对子女就业的观念越开明,大学生基层就业人数和就业质量就越高,父母对子女的就业应当有一个科学的认知,应当消除职业类型偏见,对子女的工作意愿应当予以理解及支持,尊重子女的工作理想同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制度安排在主要影响因素中排第四位。国家出台各项制度对大学生基层就业制度安排越完善、求职者的职业素养越高,大学生基层就业就越顺利,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基层就业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有关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支持体系,为大学生赴基层建功立业创造更加优越的制度条件。

基础设施、家庭社会关系、政策宣传、技能培训和个人就业认知也会对毕业生基层就业产生影响。基层设施包含了后勤保障、公共交通、配套娱乐设施。良好的后勤保障及配套休闲设施是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基础,在满足基层就业毕业生自身基本日常需求的同时,关乎基层就业者能否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工作,同时一定的休闲娱乐设施可以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家庭社会关系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家庭社会关系给大学生提供支持越多,大学生选择赴基层建功立业的意愿和就业质量就会越高。毕业生对基层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信息获取的便利程度与政策宣传工作到位程度都会影响毕业生基层就业。针对基层就业开展技能培训需要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匹配,相关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应当结合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实际需要来设置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培训内容,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就业毕业生职业技能,增加大学生的自身的职业技能存量。就业认知包括求职者对就业的心态、任职后的发展预期和就业对求职者本身的重要程度等,是选择基层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毕业生只有将基层就业与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才能对就业选择有合理的认识,从而积极投身基层建功立业。

对策与建议

1.落实大学生基层就业支持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基层作为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政府应当出台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学费补偿代偿支持力度,扩充基层就业岗位数量,吸纳更多有为青年积极投身基层工作,教育部门会同人社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不断加大政策力度、深化就业育人、强化培养使用、优化服务保障,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多渠道开发基层岗位,积极实施中央和省级基层项目,鼓励吸引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创业,这样既能有效解决当前就业难的现实状况,又可以吸引大学生参与基层乡村建设,从而助力我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2.加大基层就业政策宣传力度

深刻把握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将积极健康的择业观教育渗透到“新生入学—在校学习—毕业求职”全过程,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学生心怀“国之大者”,着眼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自觉将个人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引导毕业生树立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就业观。通过发布“不负青春韶华 勇担时代使命”的基层就业倡议书,举办高校毕业生西部基层就业出征仪式,举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会,开设“基层就业、成就梦想”“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等“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发布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公告,加大基层就业政策和典型人物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网络、报纸、自媒体的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基层建功立业光荣的氛围,引导学生加强个人对国情的认识和体验,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学习的理想和信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毕业生开拓基层就业市场,为有志于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使其积极到基层建功立业,与祖国需要同向,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3.完善基层就业毕业生服务体系

自2003年实施“西部计划”以来,陕西省已累计选派17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到全省100余个县(区)基层单位服务,基层就业单位基础条件相对落后,条件艰苦,广大志愿者扎根基层、接续奋斗,为基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成为基层建设的一支重要的青春力量。近年来,广大青年学生选择主动融入“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等基层地区建功立业,但面临着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亟须解决基层就业待遇保障问题。各级政府应不断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主要应对基层单位工作者的饮食、住宿问题及公共交通工具配套等方面进行改善,提高基层就业者工作效率。基层就业者刚走上工作岗位,加上基层工作事务繁杂,在基层工作中难免会出现消极情绪,为此在基层就业单位配套休闲娱乐设施能够帮助基层就业毕业生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同时可以依托优质高效的资源加强校地对接,通过打造“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和“全员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基层就业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咨询指导。还可以探索以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就业指导体系,推动就业指导与基层就业实际相融合,打造基层就业指导精品工程,不断加强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质量和效率,帮助毕业生熟悉赴基层就业政策,提升大学生赴基层地区就业满意度。聘请扎根基层就业优秀毕业生为有意向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举办相关讲座和咨询,进一步坚定他们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决心和信心。

参考文献:

[1]赫越.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支持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9.

[2]王辰.影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因素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3.

[3]晋园园.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的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7.

[4]麻力,唐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应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问题?[J].陕西教育(综合),2022(06):28-29.

[5]郭雪莹.大学生基层就业激励机制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

[6]杨慧泉.西部地区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分析[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7]王保进.多变量分析:统计软件与数据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麻力: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唐澍:陕西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工作部[处])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