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据高职网络思政教育独特的运行过程,探索“四史”教育与高职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尤其是借助“四史”教育资政育人的功能,通过拉近网络距离、提升网络信任、强化价值认同和引领,自觉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挑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高职网络思政教育运行全过程既能结合高职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客观认知思维特点,又能抓住网络这个关键,最终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四史”教育  高职网络思政教育  融合  运行策略

课题: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首批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四史”教育与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研究》(课题编号:2021SPWSKT-C-95),主持人:刘彦平。

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历史教育资政育人功能,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并为此作了重大部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为社会主义事业铸魂育人,培育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联网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变革发展的新形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史”教育资政育人的目的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铸魂育人的目标高度契合,势必促使“四史”教育延伸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与其融合。这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四史”教育学习重大网络政治任务的要求,还是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创新,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

网络思政教育作为互联网信息时代契合网络社会现实和虚拟生存方式的高校思政教育变革发展的新形态,是网络成为互联网信息时代大学生了解认识世界、交流思想、宣扬文化和进行价值观念传递的主流渠道后顺应形势,把主要精力转战网络进行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是在各种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纷纭杂沓的网络开放空间以网络为媒介和载体向学生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实施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网络思政教育的运行实质就是在网络空间以符合社会要求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在多种思想价值观念的碰撞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凝聚其价值共识。因此,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尤其注重引领学生在思想碰撞、观念交锋等的过程中自觉选择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引领,并自觉贯彻到个人网络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由此可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运行过程必然包含交流互动、认识鉴别、认同和被引领、构建和践行四个阶段。

你传授我吸收的传统思政教育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不适应开放的网络空间进行的网络思政教育。为了实现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在网络公共空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思想引导、共识凝聚的目的,必须把“四史”教育融入网络思政教育活动运行过程的各个阶段,充分发挥“四史”教育资政育人功能,借力发力,冲抵网络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可能的不利因素的影响,有的放矢地扬长避短,从而使二者形成最大合力。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网络思政教育交流互动过程:拉近网络认知距离,建立网络信任,顺利开始并延续网络思政教育

网络的交互性和流变性决定了网络思政教育不同于传统思政教育主客体“传—受”式的简单教育。网络思政教育是在网络交往中实现思政教育目的的过程,它发生在信息的双向、多向交互的网络交流过程中,是一个通过网络交流逐渐建立网络信任,实现内心交流,并达成共识、实现人格感化和教育目的过程,它随时会因主客体间的信任而中断或被影响,从而影响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主客体信任问题是决定网络思政教育能否继续进行,并进一步实现网络思政教育效果的关键。因此,拉近网络认知距离,建立网络信任,是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交流互动极端重要而且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高职网络思政教育中要拉近与高职生的网络认知距离,建立网络信任,不仅要在网络交往中选择高职学生关心的且与他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话题,而且还要以对现实问题独到而科学理性的分析使高职学生折服,最终主动自觉接受并认同网络主体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

高职学生关心的且与他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话题,多为一些因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折射出的与自身学习、生活、就业、友谊、爱情、婚姻等密切相关的一些话题。这些热点或焦点话题都能在历史中找到令人信服的参照及解决方式方法,毕竟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历史也是现实的原因,透过历史,我们才能看清现在和未来,进而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因此,契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所需,把“四史”教育融入高职网络思政教育,挖掘合适的“四史”教育资源,帮助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和广度,通过分析类似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认识历史实质,揭示历史规律,启迪和激发高职学生内生动力,正确认识和看待现实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正确处理与自身相关的学习、生活、就业、友谊、爱情、婚姻等问题,这是拉近与高职学生网络距离,实现网络信任,使网络互动及网络思政教育整个过程能够得以继续的前提和重要的可行方式方法。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网络思政教育认识鉴别过程:完善学生知识储备,提升逻辑思维、理性判断能力,建立正确认知,进行正确判断鉴别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设备使用的低门槛使网络泛化成为了现实,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和流变性等导致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爆炸式增长,各种消极的网络思潮、错误的意识形态,诸如“丧文化”“佛系文化”“躺平青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充斥网络,加之网络泛化时代的特有产物——网络信息碎片化传播方式等,导致当今高职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更加多元、复杂和片面。而且网络信息极快的传播更迭速度使新信息不断涌现覆盖旧信息,这又导致高职生疲于接收新信息,缺少自主思考和审核的时间。这些给高职学生在网络中正确认知和判断客观上造成了障碍和困难,带来了挑战。

丰富知识阅历,提升理性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正确进行网络认知的必然途径。然而,高职学生社会阅历较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能力有限,理性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严重不足。但相比其他知识,历史作为过去的真实发生,贴近社会现实,不仅高职学生乐于学习,而且较其他学科知识更易于学习。其实,历史本来就是一种认识判断的重要借鉴和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和辅助内容,通过对历史的全面分析,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高职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迅速提升其理性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高职学生从历史借鉴的角度全面准确地认识判断网络信息,更加易于接受和认可思政教育。但是因为历史课在小学初中一直被忽略,高中时部分学生因高考改革又未选学,高职又没有专门开设历史课,甚至本科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高职也未开设,高职学生历史知识普遍缺乏,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课程开设,把“四史”教育融入高职网络思政教育是最为快速、有效、科学提升高职学生网络认知能力,帮助他们甄别多元、复杂和片面网络信息,解决他们在认识世界、国家、社会问题时存在局限性和偏激性的必要途径和合理应对策略,“四史”教育在高职网络思政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网络思政教育认同和被引领过程:强化主导价值认同,实现网络思想价值引领

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就在于增强社会成员的主导价值认同。网络思政教育中网络交往的目的是实现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历史教育恰恰具有这样的功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网络空间各种思想碰撞和价值激荡中,“四史”教育融入高职网络思政教育,既为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政教育提供学理依据和支撑,又能在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中起到锦上添花的强化效果,能更有效强化高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目的。

一方面,通过“四史”教育能引导高职学生站在宏阔历史视角对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进行深刻认识,从宏观上认清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支流,在历史发展主流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参透悟透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通过纵向上对中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和横向上对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中精准悟透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深切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理论问题,悟透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增强高职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认同,提高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帮助他们增强政治定力,坚定社会主义政治立场,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另一方面,通过“四史”教育从微观上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还原,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分析、科学评价,尤其在对各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有力批判的同时,凸显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坚定高职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激发他们淬炼政治品格,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勇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使命和责任,照亮他们复兴伟业的信心和决心。

把“四史”教育融入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发挥“四史”教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功能,既提升了网络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教育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实效性,又增进了高职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使他们笃定信仰、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真正实现了“四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共同目的:铸魂、立德树人,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建构和践行过程:对比历史与现实,唤醒自我社会认知,自觉主动建构、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思政教育既是主体用社会主义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影响客体的过程,又是客体主动提升自我社会性认知,建构并践行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思想价值观念的过程。“四史”教育融入高职网络思政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的回望与碰撞中,把网络交往的特点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联系起来理解,自觉主动建构、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

首先,在“四史”教育与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中,引导高职学生从历史发展维度把网络交往的优点与人的类需求联系起来思考,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交往的隐匿性使人与人的差别几乎不复存在,相较于传统人际交往,更具平等性,更有利于双方交流,更能体会到由此带来的被尊重的快感,因此青年人更乐于网络交流,高职学生亦是如此。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两者之间的定位并不明确,教育影响是互相的、双向的,这无论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极大地体现出了平等性和民主性。其实,平等、互利、民主、尊重从来都不是某个人的特殊需求,而是每个人的需求,是人的类意识和类需求,是理想社会关系的需求。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平等是人在实践领域中对自身的意识,也就是人意识到别人是和自己平等的人,人把别人当作和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平等是法国的用语,它表明人的本质的统一、人类的类意识和类行为、任何人的实际的统一,也就是说,它表明人对人的同等对待的社会关系或人的关系。因此,在“四史”教育融入网络思政教育中,引导高职学生把网络交往中的平等、互利、民主等优点满足个人被尊重需求而热衷网络的真实体会感受,推己及人地理解为人的类意识、类需求,并从理想社会关系的需求出发,在历史的维度深切感悟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美好社会,进一步思考社会更替发展的根本原因、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解决社会不平等、不公正、不民主等的根本措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建构合理社会关系的必要性等理论问题,从而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行”、社会主义的“好”,更自觉地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在“四史”教育与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中,引导高职学生在历史纵向发展中与现实对比,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实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实质,站在历史逻辑的角度,勇担主动抨击历史虚无主义,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觉宣传和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制度和措施。

网络是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聚集地和展示地,为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比较中鉴别,在借鉴中融合提供了有力的平台。网络使我国的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丰富的同时,各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别有用心的反社会主义政治思潮和意识形态及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也在出现,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不断冲击和影响,这对于网络思政教育来说既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契机。

“四史”教育与网络思政教育相融合是我们抓住契机应对挑战的重要资源和有力手段。在二者融合中,引导心智尚不成熟的高职学生通过中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史实对比,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质;引导他们从中国共产党忠实追随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立场,不断成功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种问题,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谋幸福、谋复兴的历史史实中,拨开多元、复杂、碎片化、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迷雾,深化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质,并据此站在历史逻辑的高度,勇敢主动抨击历史虚无主义,还原历史,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他们从我国历史发展的实际中认识、理解党和国家制定的不同于他国的符合我国实际的各项政策制度和措施,并主动结合现实合理解读和自觉遵守、宣传。如引导高职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发展实际中理解和认识我国独特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把它与当今青年较推崇的协商民主式网络交往方式联系进行合理解读,进一步帮助高职学生延伸对我国民主的广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的领悟。

最后,在“四史”教育与网络思政教育融合中,引导高职学生重塑中国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担负新时代青年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民族责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历史与今日中国辉煌发展、人民幸福生活、大国地位之现实的强烈对比中,引导高职学生深刻体悟国家、民族命运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和息息相关,感受体会今日幸福来之不易,激发高职学生爱国情怀,重塑中华民族自信,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担新时代中国青年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民族责任,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秉承网络开放发展、共享美好的精神,从自我做起,宣扬和遵守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的政治理念、价值意识、道德规范、法律制度,主动共建清朗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形成良性网络思政教育循环。

结  语

“四史”教育与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全过程的融合,在弥补高职学生认知思维弱点的同时,拉近了与高职学生的网络距离、提升了高职学生的网络信任、强化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实现了学生自觉抵制和防范各种错误思潮,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四史”教育融入高职网络思政教育,既保障网络思政教育全过程各阶段的有效实施,又有效应对了网络缺陷,借网络之力高效发挥网络思政教育作用,进而实现教育预期。

参考文献:

[1]骆郁廷,李恩.论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机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5):178-184.

[2]陈春萍,张琼引.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主客体信任困境及其化解[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2-10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8.

(刘彦平、马珊珊: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